上海高校教职工癌症早发现知识行为现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李安乐,韩 雪,陆永良,叶苗凉,王建华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上海高等院校教职工对癌症早期症状与早期发现知识知晓程度,为进一步做好上海高校知识分子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的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随机获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癌症早期信号与早期症状的知晓程度。[结果] 高校教职工对癌症早期信号了解程度相对较高,但在早发现的行为方面不理想,只有7.1%做过肠镜检查,31.2%化验过乙肝检查,23.3%做过胃镜检查。在癌症早发现的知识方面也较差。[结论] 加强高校教职工癌症早发现知识的健康是很需要的,同时也要加强社区医生与他们的联系。

【关键词】  肿瘤 早发现 知识行为 高等院校

  The Status of Knowledge and Behavior about Cancer Early-Detection in University Staffs in Shanghai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knowledge and behavior about cancer early?鄄detection in university staffs in Shanghai,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can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university. [Methods] Questionnaire of face?鄄to?鄄face was used for staffs to know their knowledge and behavior about cancer early?鄄detection. [Results]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was relatively higher than behavior of cancer early?鄄detection in these staffs. Enteroscopy, hepatitis B assay, gastroscope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7.1%, 31.2% and in 23.3% of the staff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on health education cancer early?鄄detection for to the staffs, and to close in touch between community doctors and staffs in university.

    Key words: neoplasms; early detection; knowledge and behavior; university

    WHO早在1981年就宣布:“约有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约30%的癌症能够治愈”。因此,广大老百姓对各种癌症的早期预防与早期发现等有关医学知识知晓程度与我国癌症防治工作的成败息息相关。高等院校集中了社会最有活力的青壮年人群,他们的健康已经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他们的健康观念与行为辐射作用强,影响面广。为了加强高校的癌症防治工作,2005年11月开展了复旦大学等5所高校教职员工对癌症早期症状与早期发现知识知晓程度的调查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选取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学院共5所大学,以这5所大学所在杨浦辖区的校园内在职的、非医务人 员的教职工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面对面随机获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癌症早期信号的知识、癌症早期症状的知识和癌症的预防与早发现的个人行为方面等。

    1.3 资料的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按照统计的要求将审核好的调查表信息录入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做相关的统计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总共调查了253名,其中男性109名(占43.1%);女性144名(占56.9%)。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占19.4%,30~40岁占12.6%,40~50岁占30.4%,50~60岁占23.3%,60岁以上占14.2%。在院校的分布上为:复旦大学占22.1%、同济大学占24.1%、上海财经大学占11.9%、上海理工大学占22.1%、上海体育学院占19.8%。经χ2检验,各高校之间的性别差异不显著(χ2=4.942,P=0.293);男女之间的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075,P=0.000);各高校调查对象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58.360,P=0.000)。

    2.2 癌症早期信号知晓情况

    本次对12种常见的癌症早期信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所高校教职工对黑痣中原有的毛发脱落这一早期信号了解程度不高,了解率为37.5%;而对乳腺、颈部或腹部等发生逐渐增大的肿块这一早期信号了解程度比较高,了解率达到75.1%。从各年龄段的人群了解程度来看,40~5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相对了解率最高,而60岁以上高年龄和30岁以下低年龄组相对较低,见表1。

    2.3 癌症早发现知识知晓情况

    在癌症早发现的一些健康行为调查中,发现目前上海高校教职工的保健行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7.1%做过肠镜检查,31.2%化验过乙肝检查,23.3%做过胃镜检查,见表2。

    在癌症早发现的知识调查中结果也不很理想,有一半左右的人不知道常见“四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病变,具体结果见表3。在肝癌高危对象接受随访的间隔时间上,认为间隔3个月的27.3%、6~8个月的19.8%、 1年的13.8%、不知道 34.0%。

    当确认自己是癌症高危对象时,愿意接受访视的对象是临床医生的有66.4%,是社区医生的6.7%,是自己家人4.0%,是朋友1.2%,不知道12.3%。这一结果说明目前高校教职工对社区医生的认同度还很低。

    2.4 女性生殖系癌早发现知识知晓情况

    在乳腺癌早发现方面,乳腺自查率不到一半,而且在自查的间隔时间上也不同,认为每月要查的为7.64%、3个月的为6.25%、不定期的为38.89%、其他的为2.08%、不知道的45.14%。在子宫癌早发现方面,知道要定期涂片检查有35.42%,做过宫颈涂片检查有36.11%,见表4,而且在检查间隔时间上也有较大的差异,认为半年查一次的为29.86%、1年查的15.97%、2年查的2.08%、其他的2.08%、不知道的23.61%。

    3 讨 论

    多年来,我国对癌症控制的策略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只有这样,才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抗癌效果。癌症的早期发现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个是;一个是筛查[1]。上海的尽管比较发达,但卫生资源并不充足,而且各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这种客观实际情况决定我们不能用很有限的卫生资源来实施需要大量经费支撑的癌症控制方案。因此,寻求有效的、花费较少、群众易接受的且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社区控制方案就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由于缺乏癌症知识、而且癌症的早期症状和一般疾病的症状类似,往往延误就诊,因此对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加强普及癌症知识教育,宣传癌症的早期症状、高危人群,癌症早诊早治的好处,在发现可疑症状时,应主动及早就医。癌症治疗的关键是“三早”,而“三早”最关键的环节是早发现,而目前临床上许多癌症病人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瘤体大或者已经扩散转移,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存活时间短[2]。

    杨浦区是上海市高校的相对集中区。高等院校集中了社会最有活力的青壮年人群,他们的健康已经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他们的健康观念与行为辐射作用强,影响面广。因此在上海市政府积极打造“知识杨浦”的背景下,在高等院校开展癌症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而且可行。但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有可喜的一面,也有担忧的一面。5所高校教职工对癌症常见信号的了解率还比较高,均在50%以上,仅对黑痣中原有的毛发脱落这一早期信号了解程度不高,了解率为37.5%。这也说明以前的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还是有一定成效。在癌症早发现方面,有一半左右的人不知道常见 “四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病变表现,特别是60岁以上癌症高发年龄人群对早期表现了解率更低。在癌症的早期发现行为中,只有7.1%做过肠镜检查,31.2%化验过乙肝三系检查,23.3%做过胃镜检查;在肝癌高危对象的随访上,只有19.8%的人知道要每隔半年接受检查。在女性生殖系癌症早发现方面,乳腺自查率不到一半,只有7.64%的人知道要每月自查一次,35.42%的人知道要定期做宫颈涂片检查。这些结果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癌症防治知识普及工作中必须加强此方面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他们的防治技能。在医患关系方面,当确认自己是癌症高危对象时,愿意接受访视的对象是临床医生的有66.4%,是社区医生的6.7%,这一结果说明目前高校教职工对社区医生的认同度还很低。

  因此加强杨浦区高校教职工癌症早发现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很需要的,同时也要加强社区医生与他们的联系。

【】
     [1] 雷通海, 汪祥辉, 雷涛, 等. 国家癌症控制纲要(政策与管理指导方针)[M]. 杭州: 浙江技术出版社, 1998.

[2] Robert AS, Curtis JM,Kourtney JD, et al.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J]. Ca Cancer J Clin, 2000,50: 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