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在治疗高血压鼻出血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玉娇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很多,既可由鼻腔局部因素引起,也可由全身系统病变导致,其中高血压是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因高血压患者血管收缩,血管壁的脆性增加,更易引起出血,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1年7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中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47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7例中,男30例,女17例;31 74岁,平均53.2岁,40岁以下10例,41 50岁13例,51 60岁11例,61岁以上13例。入院时血压水平:仅收缩压高于正常范围者8例(收缩压≥18.66?kPa),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于正常范围39例(舒张压≥12.00?kPa,平均13.06?kPa)。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例,其中5年以上者12例,10年以上者9例,有冠心病史者1例,有鼻出血史者7例,有气管炎史者1例,有糖尿病史者2例。

    服用降压药物后,23例血压降至18.66/12.00?kPa以下,12例降至23.99/13.33?kPa以下,平均血压下降4.00/2.00?kPa,12例血压变化不明显。

    控制血压前(包括未控制血压12例)反复出血5次以上者13例,3 5次34例;控制血压后出血1 2次27例,3 5次以上5例,入院时有休克症状2例,血红蛋白低于120?g/L者24例,60 90?g/L者16例,低于60?g/L者7例。

    1.2  方法  前鼻孔填塞26例,前后鼻孔填塞11例,鼻内镜下电凝止血7例,未填塞3例,血压<21.33/13.33?kPa者单用雅施达或伲福达降压,血压>21.33/13.33?kPa者可小剂量联用雅施达和双氢克尿噻。                                            

    2  结  果

    35例血压降至23.99/13.33?kPa以下者,平均止血天数为(2.11±0.5)d;血压控制不理想仍高于23.99/13.33?kPa以上者,平均止血天数为(3.42±0.5?)d。两组止血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3.1  影响因素  (1)高血压患者的静脉、动脉血管壁长期受高切阻力的影响,微循环破坏严重,有效循环时间缩短,具体表现为肢端微循环淤血,浅表黏膜下血管淤血、充血,在咽喉部可见到黏膜充血及慢性炎症征象,血管迂曲,显露清晰;(2)黏膜下血管脆性增大,高阻力使血管弹性减低,血管壁发生病理变化,血管运动调节失调或失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3)黏膜下小动脉高压性痉挛,静脉回流减慢、淤血,致使黏膜营养及供氧不足,黏膜受损后修复能力降低;(4)失血后反应性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阻力加大,灌注减少,鼻腔黏膜呈乏氧状态。以上因素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鼻出血的原因[1]。

    3.2  高血压患者随年龄的增长,其血管收缩和舒张性减弱,调节衰退,交感神经反应加强,故肾系血管紧张,固酮系统较敏感,当失血血容量减少时,交感反应性明显增强,血压水平波动较大,尤以收缩压升高明显,一般收缩压>21.3?kPa,亦有的达27.0?kPa;当失血性休克时,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正常范围,但其周围血管阻力明显增加,其依据为四肢及口唇黏膜苍白、湿冷,输液或输血后四肢及口唇黏膜体征有明显改善,血压仍出现高血压状态,并伴随有心悸、乏力等症状,此状态被认为是应激反应。随血容量纠正及贫血状况改善逐渐降低,过程中,此应激反应对降压药敏感[2]。

    3.3  控制血压后患者出血即可控制。血压控制前后出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血压是控制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鼻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可能是控制血压后,出血点处血流减低,利于血栓形成并附着,利于止血药物发挥作用,血压控制后局部血管内灌注压力降低,使血栓被冲走的机会减少,血管内压降低,出血处的血管可以弹性收缩,利于止血。

    3. 4  控制血压,利于止血。控制血压与止血天数关系密切,控制血压组与未控制组止血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控制血压后止血需用天数减少,原因在于,控制血压后外周小动脉痉挛解除,局部血运动改善,氧供和营养有足够保证,利于血管壁及黏膜修复,此外,控制血压后局部血管的负荷减轻,利于血管上皮的再生和向缺损处生长,为血管壁及黏膜修复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可以认为,控制血压是控制高血压鼻出血的首要条件,也是治疗高血压鼻出血的主要措施之一。

    3. 5  控制高血压的措施有很多,药物治疗是最适宜的。用药方案可依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综合选定。血压≤21.33/13.33?kPa者,单用一种降压药即可,血压≥21.33/13.33?kPa者,选用两种以上降压药,以长效制剂为首选,小剂量、联合、平稳降压。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无高血压状态者,一方面注意有无休克,另一方面待血压回升时仍应注意降压。对于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初测血压高于正常,应反复测血压,以排除应激性血压升高。

    除控制血压外,应及时检查出血部位,局部止血,对于鼻腔前端出血,如李氏区出血,出血量多时可行鼻腔填塞,待稳定后可行激光烧灼;对于鼻腔后端出血,前鼻孔填塞无效者,可行后鼻孔填塞;对于反复鼻出血、出血部位不能确定者,可在鼻内镜下探查出血点,电凝止血,但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心脏合并症多,鼻腔填塞后缺氧,加重心脏负担而出现意外,应注意,鼻腔填塞太紧可加重血压升高,最好采用微创填塞,如用止血绫、膨胀海绵等,如有条件,最好在鼻内镜下填塞。

【】
  [1] 刘少生,主编.临床高血压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0?60.

[2] 戴自英,主编.实用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7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