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和iNOS在大鼠糖尿病早期肾脏中的变化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活性变化,探讨NO/iNOS 在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糖尿病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30只。DM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和NC组分别于第1、2、4周麻醉取左肾,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吸光光度法测定肾组织中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iNOS活性。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 DM组大鼠肾组织中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分别较同批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组大鼠中NO含量与NOS活性、iNOS活性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中iNOS活性增强,催化生成的NO在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糖尿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信号传递系统NOS?NO在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NOS是 NO合成的限速酶,是调节 NO的最重要环节。目前已经证实肾脏中 NOS有三种亚型,神经型(nNOS)、内皮型(eNOS)、诱导型(iNOS)。nNOS和iNOS分布于胞浆,eNOS存在于细胞膜。iNOS作为NOS三种亚型中最特殊的一种亚型近些年来成为许多研究者热衷的课题,它的活性不依赖于Ca/CaM(钙/钙调蛋白),而需要诱导因子如内毒素、γ?干扰素、白介素?1等存在。所以,iNOS仅在受到免疫或细胞因子刺激时才被激活,引起NO长期大量释放,参与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在糖尿病肾病中iNOS变化倍受关注,许多学者对糖尿病肾脏中的iNOS进行了研究,但结论存在较大的争议,尚无统一定论。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吸光光度法,动态观察大鼠糖尿病早期肾脏中NO含量和iNOS活性变化,探讨NO和iNOS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链脲佐菌素(STZ)购于美国Sigma公司;NO测试盒(A012) 、NOS组织试剂盒和iNOS组织试剂盒均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主要仪器TGLL?18G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江苏泰昌公司);UV751G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DY89?Ⅰ型电动玻璃匀浆机(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SHZ?88 水浴恒温振荡器(江苏金坛)。
1?3 实验动物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220g(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取上述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组(DM组),每组30只。标准颗粒饲料喂养,不限食水。室内通风良好,相对湿度40%~70%,室温18℃~22℃。DM组大鼠按50mg/kg 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同时,NC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监测鼠尾血糖3d,持续血糖浓度>13.8mmol/L者,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此后定期监测鼠尾血糖。
2?2 肾组织匀浆制备DM组大鼠成模后,与NC组大鼠分别于成模后第l、2、4周取右肾,沿横轴切割组织块约0.2g~1g,入冰生理盐水中漂洗,除去血液,滤纸滤干,称重后放入5ml烧杯内。用移液管取总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体积总量应该是组织块重量的9倍)于烧杯中,用眼科小剪剪碎组织块(烧杯放入冰水中进行)。用组织捣碎机10000~15000rpm上下研磨制成10%肾组织匀浆(匀浆时间每次10s,间隙30s,连续3~5次,在冰水中进行)。
2?3 肾组织NO含量、NOS和iNOS活性测定
2?3?1 肾组织蛋白含量测定 将上述10%肾组织匀浆静置30min,冷冻离心机(3000rpm)离心10min,留取上清液。按照蛋白含量测定说明书加入试剂,利用UV751G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取595nm,1cm光径)测量各样本吸光度值(OD值1),代入以下公式,出肾组织蛋白含量。蛋白含量(g/L)=测量管OD值1 标准管OD值1× 标准管浓度(g/L)
2?3?2 肾组织NO含量测定 按照NO测试盒说明书加入试剂,再利用UV751G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取550nm,0.5cm光径)测量各样本吸光度值(OD值2),与测得的各样本蛋白含量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出肾组织NO含量。 NO含量(μmol/gprot)= 测量管OD值2-空白管OD值2 标准管OD值2-空白管OD值2×标准品浓度(20μmol/L)/样本的蛋白含量(gprot/L)
2?3?3 肾组织NOS活性测定 按照NOS组织试剂盒说明书加入试剂,利用UV751G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取530nm,1cm光径)测量各样本吸光度值(OD值3),与测得的各样本蛋白含量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出肾组织NOS活性。NOS活性(U/mgprot)=
NOS测定管OD值3-空白管OD值3 呈色物纳摩尔消光系数×反应液总体积 取样量×1 比色光径×反应时间/蛋白含量(mgprot/L)
2?3?4 肾组织iNOS活性测定 按照iNOS组织试剂盒说明书加入试剂,利用UV751G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取530nm,1cm光径)测量各样本吸光度值(OD值4),与测得的各样本蛋白含量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出iNOS活性。iNOS活性(U/mgprot)= iNOS测定管OD值4-空白管OD值4 呈色物纳摩尔消光系数×反应液总体积 取样量×1 比色光径×反应时间/蛋白含量(mgprot/L)以上3项生化指标具体操作均按说明书进行。
2?4 统计处理所有统计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DM组与NC组大鼠之间采用配对t检验;DM组大鼠各病程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q检验;NO与iNOS活性、NOS活性间进行相关分析。所有资料在分析之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3 结果
3?1 肾组织NO含量、iNOS和NOS活性变化NC组大鼠肾脏中NO含量及iNOS和NOS活性在第1、2、4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DM组大鼠各病程肾脏中NO含量及iNOS和NOS活性与同批N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① DM组大鼠各病程中NO含量及iNOS和NOS活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DM组大鼠肾脏NO含量及NOS活性随病程进展呈先降后升变化。第1周DM组大鼠肾脏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低于同批NC组(P<0.05),以后逐渐升高,在第2、4周显著高于同批NC组(P<0.05);③DM组大鼠肾脏中iNOS活性随着病程进展,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iNOS活性在第2周大鼠肾脏中显著高于第1周和第4周病程组(P<0.05)。见表1,图1~3。
表1 大鼠肾脏NO含量、iNOS和NOS活性变化(略)
注:* 与同批NC组相比较P<0.05; #与DM 2周组比较P<0.05。
图1 大鼠肾组织NO含量变化直方图(*与同批NC组比较,P<0.05)(略)
图2 大鼠肾组织iNOS活性变化直方图(*与同批NC组比较,P<0.05)(略)
图3 DM大鼠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变化直方图(略)
3?2 肾组织NO与NOS活性、iNOS活性相关分析DM、NC各组大鼠肾脏中NO含量与NOS活性、iNOS活性具有呈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肾NO与NOS活性、iNOS活性的相关性(略)
4 讨论
无论是糖尿病病人或糖尿病动物模型,在疾病的早期都可能存在肾脏的高灌注和高滤过,但发生这种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1,2]。iNOS作为 NO合成的限速酶,在糖尿病发生不同时间活性发生变化。本实验通过吸光光度法测量了NC和DM大鼠早期各病程中的iNOS活性变化,结果显示,iNOS在NC组大鼠肾组织中持续处在低活性状态;而在DM组迅速上升,第2周活性最强,第4周活性下降但仍显著高于NC组大鼠,随病程进展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系:DM时高血糖可使细胞外扩容,肾血管切应力增加;DM初期一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产生增加;DM时氨基酸代谢紊乱,尤其是甲基胍增加,这3方面因素通过多种途径作用增强iNOS的活性[3]。随着糖尿病进展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AGEs)、氧自由基及多元醇通路的代谢产物增多,又使iNOS的活性降低[4]。由于iNOS可利用L?精氨酸合成NO,故其活性的增加必然导致合成NO的量增多。这点在相关分析中也得到了证实。NO是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抑制NO产生可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浆流量(RPF)、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NO对肾血流动力学的调节是多途径的。首先NO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张力降低。此外,NO还可抑制管球反馈(TGF)[5]。当TGF被激活时,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RPF、GFR下降;反之,入球小动脉舒张。从本实验结果表1、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NO量与NOS活性始终呈同步变化,但与iNOS活性变化却并不完全一致。DM大鼠第1周肾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下降,iNOS活性却上升;第2、4周时NO含量和NOS活性同步上升时,而iNOS活性又开始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NOS的3种同工酶都参与了此时催化合成NO作用。第1周,DM大鼠肾脏中nNOS 活性显著降低抵消了iNOS和cNOS活性增强的作用,出现此期的肾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下降,iNOS活性却呈现上升的现象。随后nNOS不再发生变化,NOS主要表现iNOS和cNOS活性增强的作用,于是出现第2、4周时NO量、NOS活性、iNOS活性均上升。到DM第4周iNOS表达和活性虽有所下降,但cNOS活性仍处于继续上升阶段,所以NO量和NOS活性依然处于上升趋势[6,7]。因而也推测,iNOS在DM大鼠早期肾脏中并非全程都发挥主要催化NO的作用,而是从第2周才开始。另外,iNOS被激活后生成NO能持续相对较长时间(几小时到几天),不同于cNOS与nNOS活性增强合成的NO寿命极短(几秒到几分钟)[8,9],因而iNOS被激活催化生成的NO具有更强的损伤作用。但目前研究方法还很难将3种同工酶生成的NO完全分离开,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早期肾脏中iNOS被激活,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生成大量的NO,在糖尿病早期的肾脏损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1 Schwarz D, Schwarz IF, Blantz RC. An analysis of renal nitric oxide contribution to hyperfitration in diabetic rats. J Lab Clin Med,2001,137(2):107~114.
2 Yip JW,Jones SL,Wiseman MJ.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nephropathy in IDDM.A 10?years follow?up study.Diabetes,1996,45(2):1729.
3 Saura M,Lopes S,Puyol MR,et al.Regula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e expression in rat messangial cells and isolated glomeruli. Kidney Int,1995, 47(2): 500~509.
4 Tilton RG,Chang K,Hasan KS,et al.Prevention of diabetic vascular disfunction by guanidine. Inhibi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verus advanced glycosate endproducts formation. Diabetes, 2003,42(2):221~226.
5 Dzurik R, Spustova V. Nitric oxide and the kidneys.Vnitr Lek, 2001, 47(2): 101~105.
6 Radko Komers,Jessien N, Lindsley,Terry T. et al. Role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1) in pathogenesis of renal hemodynamic chances in diabetes.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September, 2000,279(3): 573~583.
7 Sugimoto h,Shikata K,Matsuda M,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cell nitric oxide synthase(ecNOS) in afferent and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 is involved in 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iabetologia ,1998,41(20):1426~1434.
8 Raij L, Baylis C. Glomerular actions of nitric oxide. Kidney Int, 1995,48(1):20~32.
9 Marsden PA,Heng HHG,Duff CL,et al.Localization of the human gene for inducible oxidesynthase to chromosome 17q11.2~q12. Genomics, 1994, 19(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