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气候与感冒发病率相关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毕家顺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气候

  摘要:目的:研究昆明的气候与感冒发病率相关性。方法:应用数学统计方法,讨论了季节性极端天气条件与感冒的关系。通过对感冒与冷空气活动过程的分析,找出了冬半年中的感冒高发期。结论:极端天气条件作为气候应激因子与感冒发病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昆明;医疗气象;气候应激;感冒                                               
  感冒,通常又叫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不同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经验告诉我们,感冒多发生在寒冷的天气里。气象条件对人体感冒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①机体的抵抗力;②病原体的传播和生长。在寒冷的季节里,人体抵抗力普遍下降,而流感病毒适宜在低湿度或常温条件下生长。冬季气候干燥,流感病毒繁殖快。同时,冬季人们常常关闭门窗,空气流通不畅,传染机会多。所以,冬季感冒发生的频率较高。但并不是说温度越低,感冒也就越多。因为当温度特别低时,病菌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我国北方的感冒高峰期,通常出现在春、秋两季;隆冬时节,感冒反而少了。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发病的季节也不同。流感常常发生在秋冬春季;热感常常发生在夏季,它的主要病原体是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这些病毒偏爱高温高湿的环境。但是,在昆明这样四季如春的“春城”人们也容易患感冒。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昆明一年四季中,虽然年温差小,但温度的日变化却较大;②昆明位于高原地区,空气中的氧分压低于平原地区。一旦感冒,其症状来得比平原地区重,而且恢复得较慢。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4年10月13日昆明《都市时报》报道,根据昆明市儿童挂号处统计:10月12日有1500名患病儿童前来就诊,绝大多数是呼吸内科,以1岁以内的婴儿居多[1]。另外,据省卫生厅统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在各种流行病中仍占首位。因此,选择了呼吸道疾病中常见的感冒为研究对象。

  12 气象资料

  2004年10月10~13日的最高气温变化表明,从11日到12日降温达到10.6℃,属于比较强的降温,下面是这段时间的最高温度曲线图:

  13 资料

  1998年至1999年,调查了昆明两个医院感冒就诊人数,以及冷空气影响期间的降温情况,统计出感冒发病率与日降温关系,见表1。表1 感冒发病人数与日降温的关系(略)

  感冒与冷空气对应关系见表2。表2 感冒高峰期与冷空气的关系(略)
                                   
  14  研究方法

  根据资料,拟定了一个感冒的日发病率的平均数为标准,高峰期为:x=+s, 其中x是发病高峰日的病例数,为一年的日平均病例数,s为标准差。

  s=∑n[]i=1(x1-)2[]n根据资料,得=6.3;s=5.6;则x≥11.9作为高峰期的日发病率判别标准。表1表示感冒发病人数与日降温的关系,以感冒发病大于11.9例的连续3天或3天以上为一个感冒发病高峰期统计,发现冬半年的12月、1月、2月是感冒高发期;3月、10月、11月是感冒易发期。

  通过分析发病高峰日与冷空气活动的关系,由表2可知,有冷空气入侵,感冒发病高峰日占86%;无冷空气入侵,感冒发病高峰日仅占14%。从几个发病高峰期的情况看,感冒发病高峰期的前一天、当天或后一天24小时的降温,随降温的程度加大,发病人数也随之增加。用收集的样本资料,分析了感冒发病高峰期与冷空气的活动的关系,χ2的信度检验达显著,说明感冒发病高峰期与冷空气的相关性十分显著。

  计算得出的相关系数r=0.818,在d≤0.05时,达到显著。即日降温幅度与发病人数相关,一元回归方程如下:y=59.085+11.58X

  再计算得出回归方程的误差为:δ=31.90因此,在信度为95% 时,预测发病人数z的范围是:z=y±2δ则 z=y±2×31.90 即z=y±63.80

  例如:当日降温为-10℃时,可预测发病人数为110~240人次。有资料显示,在一般情况下,儿童每年感冒发病5~6次左右,成人1~2次左右[2]。

  2  结果

  21  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感冒发病高峰期与冷空气的相关性十分显著。感冒虽然经常发生,但在冷空气影响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根据统计方法计算,得出感冒的发病率是随着冷空气的降温幅度而上升的。见图2。

  22 感冒的气象条件分析

  感冒病毒在适当的条件下能稳定生存,但对紫外线较为敏感。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将一地的病毒带到另一地。冷空气正是感冒病毒适宜生存的环境,而且冷空气系统的尺度十分深厚,气团内部的病毒很难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因此,夏季出现的气温相对较低的天气系统,也有利于感冒病毒的传播。

  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于是,近地层的乱流、低空的上下对流都可以将带病毒的飞沫带到高空,随着高空气流移动、传播。

  感冒对人类有普遍性,因为感冒病毒类型较多。一旦新型病毒出现,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于是会出现多次发病。另外,由于冷空气过境产生降温、阴雨使人体难以适应,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功能,导致感冒。

  一年四季均会有感冒发生,大多数地区以冬、春季节为高发、多发期。因为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的免疫能力差。但是,夏、秋季节同样会出现天气变化以及气温骤降,使有利于感冒病毒传播的条件出现;夏、秋季也会出现感冒高发期。 感冒是中医里的固有名词,原本的含义指人体感受了不正常气候而出现头痛、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一种病,与普通感冒相似。流感被中医称为“天行感冒”,形容其感染力强,传染迅速。中医理论十分重视界对人体的影响,把气象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列为人体致病的主要外因,称为“六淫”。《内经》指出:“百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可见,中医理论是把疾病与气象的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23  感冒与季节气候分析

  天气和气候可以诱发或导致多种疾病,尤其当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时。天气与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主要因子有:温度、风速和湿度的变化;太阳辐射(波长和强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季节、昼长、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有关。高度(尤其是1500米以上)可能影响多数人的生理过程。因为在这一高度上,温度变化大,太阳辐射强,更主要的是气压偏低。

  最显著的气象应激表现为人体对温度、风和湿度的综合反映。环境温度的变化通过人体机能做出反映:①发生在周身血管里的生理化学变化,这种变化通过人的下丘脑神经传入大脑。②皮肤传感器通过神经把冷热信号传给下丘脑,这种机能可以使人体在降温时关闭皮肤的汗毛孔保暖,高温时张开汗毛孔排汗。
 
  我们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与气象关系最为突出,老年人对天气最敏感,主要有影响的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得出:春季感冒发病率22.2%,夏季17.7%,秋季23.9%,冬季35.1%。当F=0.05时,其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可见老年人对冷热变化最敏感。

  3 讨论

  31 感冒发病的季节气候

  昆明四季的温差小,但一天有四季,日温差变化大。气温一日之内的剧烈变化,使人体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抵抗力逐步下降,很容易患感冒。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患“寒感”;“热感”多发生在夏季。根据天气学原理,季节转换时,大气环流发生显著变化,盛行的天气过程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大气环流的两次显著变化发生在5~6月和9~10月[3],此间天气变化频繁。昆明11~4月大约1/2的时间里,由于南下冷气团减弱、受阻于高原地形、滞留于云贵之间,形成昆明准静止锋[4]。昆明准静止锋全年都可能出现,冬春季节较为频繁,一般维持3~5d,长的可维持10~15d;夏秋季相对较少,即使出现也仅维持1~2d。锋面移动产生大范围的降温和雨雪天气,甚至强对流天气;冷空气活动比较突出,气温骤然变化的情况较多,发生感冒的概率相对较高。

  32气候应激

  由于气候异常或极端天气条件下产生的身体不适,称为“气候应激”反应。根据河南黄泛区农场1973~1985年资料统计,每年初秋、冬季和初春出现流感的三个峰值期[5];经过炎热的夏季,进入初秋,如果天气突然变化,气温骤降,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寒冷的冬季,人们深居简出,户外活动较少,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初春季节,气候多变,给流感病毒以可乘之机。由湘西自治州10个县、市1981~1986年感冒发病率资料得出,6~8月为感冒的高峰期,3~5月为感冒的次高峰期,冬季12~2月为感冒的低谷期[6]。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气旋活动,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夏季,该地区时而受副高控制,烈日炎炎,时而处于副高边缘,多阵性降水,冷暖变化极不均匀,容易诱发感冒[7,8]。

  4 结论

  普通感冒显然与天气变化有关。在一段温暖的天气过后,一股冷空气的入侵就会出现感冒发病的高峰期,尤其是冬季,气候干而冷,室内空气不流通。对老人和儿童来说,通常很难像健康成人那样,适应气象环境。因此,学龄前儿童最容易患感冒,平均每年感冒6次,而成人每年平均感冒仅1~2次。昆明的气候有两个明显特点,即“低纬”和“高原”。昆明素称“春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晴雨天温差也大,其温差可达10~15℃,甚至20℃以上。由于,短时间内天气的激烈变化,老人和儿童处于生命的两个极端,身体抵抗力脆弱,容易患感冒。据分析,昆明的冷空气活动以秋冬季最为活跃,感冒发病率也是10~12月最高;春季冷空气活动相对活跃,1~3月感冒发病率较高;夏季日温差相对小,气温较稳定,4~9月感冒发病率较低。

  

  1 杨海冬.昆明天气变化无常“感冒宝宝”挤爆儿童.都市时报,2004-10-13,A30.

  2 S.J.Foderaro, A.C.Kimmens, S.Moll, et al. Lexicon universal encyclopedia. New York: Lexicon Publications,Inc.1985(5):97~98

  3 章基嘉,葛玲.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北京:气象出版社,1983,221~223

  4 段旭,李 英,许美玲,等.低纬高原地区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29~133

  5 王洪涛.流行性感冒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河南气象,1987(2):31~32

  6 滕昱,田奇伟.对湘西地区感冒病发与气象条件的初步探讨.湖南气象科技情报,1987(34):16~17

  7 李青春,陆晨,刘彦,等.北京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气象,2000,25(3):8~12

  8 陈正洪,杨宏青,曾红莉,等.武汉市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月季旬分布特征.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13(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