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在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邓平基  孟晓谕 时间:2010-07-12

【摘要】    高校的扩招带来了生源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对医学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分层次教学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 依据因材施教的思想,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力求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 在客观认识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医学高等数学的特点, 提出分层次教学模式, 作为对医学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 教育模式表面上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但扩招也带来了生源结构的巨大变化,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担忧和质疑。高校扩招的目的之一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然而, 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的下滑又使人们开始怀念精英教育年代, 用人单位开始追求更高的学历, 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另一种精英意识的回归。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呢? 这就需要高校深化教学改革, 因材施教, 提高教育质量, 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这也是提倡分层次教学的出发点。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 近几年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 招生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使得教学改革的呼声同样日益紧迫。 目前, 分层次教学在许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被普遍采用, 但针对医用高等数学的探讨还比较少。 本研究在客观认识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医学高等数学的特点, 提出分层次教学模式[1~3], 作为对医学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1  医学高等数学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 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 近几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其教学内容有了一些调整, 教学方式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但课程设置本质上变化不大, 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沿袭以往的传统: 分专业开设, 大班集体讲授。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 这种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呈现出局限性。

  1.1   医学专业设置的多样化与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和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医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变化都已迅速反映在医学专业的设置、新专业的开办和各类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高等医学院校招生的所有专业和部分非医学院校招收的医学相关类专业分为以下3类: ① 医学类专业, 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放射医学、医学检验学、预防医学类;② 相关医学专业, 指康复学、基础医学、护、辅助医疗、医学技术、法医学、药学类、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管理等;③ 非医学类专业,指商务、市场营销、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语言类等。 依据上述分类, 各类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相关医学类专业增设明显, 各专业招生总数也在增加, 其中一些专业增加明显。
   
  另一方面, 当前在医学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 主要还是按专业分班, 以大课的形式集中讲授。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要旨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 尽管多数院校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加了课程的立体感和知识的覆盖面, 但这种新技术的采用并没有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长期以来, 内容多、负担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直困扰着数学教育。

  1.2  医学生择业的倾向性与高等数学的边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渗透, 近年来, 医学生的择业动机走向功利化,专业追求变得淡漠。医学生的薪酬期望较高, 大多数只愿意在大城市就业, 不愿意到中西部广大乡镇就业当医生,造成求职方向单一, 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医学生的这种择业取向,造成了供需双方的地域性矛盾——医学毕业生(供方)的集中流向与医疗卫生市场(需方)极不平衡的接收能力之间的矛盾。各类医学专业人才就业率变化趋势, 应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省属高校医学专业建设决策的重要基础,但应特别注意甄别某些医药专业市场短期需求和虚假过热现象,关注毕业生就业和专业发展和的潜在危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医学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工作,准确把握国家和江苏社会对医学人才种类、层次、质量、周期等需求, 确定专业建设的目标, 确保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提高专业设置合理性、适应性和针对性[4]。 医学生择业动机的功利主义倾向反映在他们早期的学习中, 构成他们学习的动机, 他们更强调课程的实用性, 厌倦抽象的理论。
   
  高等数学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正逐渐远离普通大众。当前, 人们在广泛享用信息技术时, 往往看不到这些技术背后的数学, 认识不到信息技术中数学的不可或缺性。尤其在医学院校, 学生强烈的医学专业意识与高等数学的纯理论性之间存在隔阂。 学生普遍感觉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 定义?定理?推论?习题的基本体系也使得高等数学显得枯燥乏味, 由此导致这门课程的普遍不受重视, 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低, 学习效果有限。这就使得数学的教学很难与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 为了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 就必须正视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环境的变化。

  1.3   医学生评价体系的综合性与高等数学考核的相对保守
   
  为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很多医学院校建立了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一切评价工作都要着眼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既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业质量, 人文素质及身心健康, 又要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高等数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当然也是学生评价的一部分, 基本上是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这和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极不相称的。 这种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在某些方面不能很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 主要表现在: 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评价标准单一, 忽视个别差异; 评价过程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 忽视对医学生发展过程的考查; 评价方法过于注重考试和量化分数, 而对其他考查方式和实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评价主体错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  医学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针对性
   
  所谓分层次教学, 就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设计教学内容, 控制教学进度, 变换授课方式, 创立评估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 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就是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理论角度看, 要使制定出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是有价值的, 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2.1  分层次教学可以基于学生的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
  
  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必然导致学生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体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就是学生之间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教学的内容、过程与成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情况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取得优异成绩[5]。 因此, 我们有必要借鉴差异教学理论, 引入分层次教学方法。总的说来, 统一的教学大纲, 统一的教学进度, 统一的教学方式会湮灭许多同学的学习主动性。 相反, 依据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软环境,最终达到各层次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才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2  分层次教学可以兼顾学生的择业倾向
   
  未来就业的意向差别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甚至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反映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要求不同, 有的学生出于兴趣或考研的需要想多学, 有些对数学没什么兴趣或者认为数学跟自己的未来职业愿望联系不大的学生只想拿到学分就行。心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 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 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部分外在需求, 例如: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和“父母的愿望”而学习高等数学, 并未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因而并未成为数学学习的推动力。 而有些职业会相对看重数学背景, 比方说信息管理、医疗卫生统计部门等, 一旦学生有这方面的择业倾向, 那“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这一外在需求就会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从而成为数学学习的推动力。 因此,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着力培养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 并注重表层动机对深层动机的转化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分层次教学可以在区分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 正确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兴趣爱好, 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 尽早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 分层次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克服盲从心理, 适合的才是最佳的。

  2.3  分层次教学使得学生评价体系更灵活
   
  片面追求学历的人才观,扭曲了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良性格局,影响人们的观念并成为应试教育的驱动力。 为适应社会的要求,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素质教育体系是高校正努力完善的目标。分层次教学可以在不同的层次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 这种考核具有针对性, 是完善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一种途径。社会的和谐发展, 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当前尤其需要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具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人才。 当前的医学院校也需要培养出各种层次的人才队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 考核是关键, 这就使得分层教学成为可能。

  3   医学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分层次教学意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而从多年来高等教育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来看, 分层教学理念容易走向一个死角: 即人为地为学生分流, 培养精英, 放逐其他。 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显然不符合教育的初衷,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 高等数学主要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在教学内容、难度和广度上都有局限性, 因此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其特殊性。当然, 如何分层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的讨论, 我们认为在分层方面应综合考虑以下3个因素: 一是个人意愿, 充分尊重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二是数学基础, 参照学生的高考成绩或新生分级成绩;三是专业方向, 根据专业对数学基础的需求作适当的调整。这里要对学生的高等数学需求层次展开调查, 从后续课程教学需要的角度,把握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是什么。
   
  3个因素当中, 个人意愿作为主要依据。因为医学院校当中开设的高等数学普遍难度不高, 对数学基础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些。另外, 专业的区分反映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上面也不是特别明显, 多数专业的教学内容有相似之处。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教学对象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的教学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帮助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分析、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之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 授课形式可采用“研究型”、“参与型”、“案例型”、“辩论型”等,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适当地体验医学数学建模。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方法可采用、日常检查法、纸笔测验法和表现评价法。
      
  B层学生的教学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掌握。教学内容可作适当取舍, 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之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达到毕业后能胜任所从事工作需要的数学水平。授课形式可采用“参与型”、“案例型”、“体验型”、“咨询型”等,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方法可采用平时作业评分法、纸笔测验法和表现评价法。
      
  C层学生的教学应注重高等数学文化思想的传播。教学达到大纲基本要求, 反映数学思维方式的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高等数学知识的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授课形式可采用“参与型”、“案例型”、“体验型”、“咨询型”等。 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方法可采用日常检查法、纸笔测验法和表现评价法。
   
  采用分层次教学, 通过分阶段培养, 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 培养创新精神方面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 也为普通学生的成长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适度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4  讨论
   
  高等数学的分层次教学是可行的,但具体的实施策略需要教师充分调查研究, 实证分析,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使之日趋完善。同时, 必须注意到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讲, 高等数学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因此教学层次的划分不宜太细, 具体的实施细则, 尚需进一步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另外, 各个层次的考核方式依然有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如何让医学院校中的学生在相对轻松、有趣的环境中主动地学好高等数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

【参考】
    1 杨洪礼. 讨论式与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理工高教研究, 2006,2: 92~93.

  2 潘晓晟,解永辉,张作前. 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1: 64~66.

  3 周德海. 分层次目标教学及其实施方法. 成人教育, 2001,7: 38.

  4 朱熙湖.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中的社会需求因素. 师, 2006, 8: 26.

  5 母丽华,李焱.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7: 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