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源与健康行为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影响
作者:刘宪荣 魏春香 张明莲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控制源;健康行为训练;潘氏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
【摘要】 目的 探讨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影响。 方法 将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观察随访2 a。于出院时、出院后6 mo末、1 a末、2 a末采用潘氏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编健康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内控水平、健康行为及生活满意度等。 结果 随访2 a末,研究组内控水平、健康行为、服药依从性、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社会功能缺陷、潘氏量表总分及阳性、阴性症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控制源;健康行为训练;潘氏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
Effects of control source and health behavior training on the convalescence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c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ntrol source and health behavior training on the convalescence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c. Methods 92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n=46) given antipsychotics. Research group combined with control source and health behavior training, and followed up for two years.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ternalcontrol level, health behavior and life satisfaction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the Internality, Powerful others and Chance Scale(IPCS), 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the Selfmade Health Behavior Scale(SHBS) and the 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 at discharge and the ends of the 6th ,12th and 24th month after discharge. Results At the end of 24th month of followup,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t internalcontrol level, health behavior, compliance, life satisfaction (P<0.01) and lower that relapse rate, social disability, total score of the PANSS and sco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P<0.05 or 0.01) in the research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ontrolsource and health behavior training o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cs could improve patients’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ance, reduce relapse rate, and improve social func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Keywords】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control source; health behavior training; the PANSS; the LSI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具有易复发、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病程多迁延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急性期仍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在恢复期积极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1,2]。为此,作者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2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处于恢复期,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潘氏量表[4](PANSS)评分<60分;(3)服用利培酮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排除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及酒精和药物滥用者。共入组9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8 a~48 a,平均(26.34±9.56) a;病程1 mo~1 a,平均(0.32±0.28) a;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19例,大专以上12例,PANSS总分(46.21±10.46)分。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9 a~50 a,平均(27.42±8.34) a;病程1 mo~1 a,平均(0.34±0.31) a;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20例,大专以上12例,PANSS总分(45.61±10.26)分。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 (1)控制源干预:①通过讲道理、摆事实、举事例,使个体认识某一事件的结果是由自己决定的,要想改变也必须通过自己完成。②要求患者每天做1~2件有意义的事,并记录下来,定期分析自己努力的程度。通过上述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内控性。(2)健康行为干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健康手段完成。二是增强其回归社会后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中对患者主要进行相关疾病知识介绍、饮食、运动、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的训练。研究组于入组第2 w起实施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30 min~40 min・1次・w-1,直到出院,出院后1次・mo-1。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健康咨询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2 a。
1.2.2 评定工具 (1)采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PANSS得分增加>25%或阳性量表中某一项评分≥4分,即定为复发。(2)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S)[4]评定控制源。(3)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5]评定社会功能状况。(4)采用自编健康行为量表评定行为改变状况,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知识、饮食、运动、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记分方法为: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治疗和预防记3分,大部分了解记2分,部分了解记1分,不了解记0分;没有特殊情况均能饮食记3分,大部分时间规律饮食记2分,大部分时间不规律饮食记1分,不规律饮食记0分;主动活动(包括工作)或人际交往记2分,被动活动或人际交往记1分,不活动或人际交往记0分;情绪稳定记3分,大部分时候能控制情绪记2分,偶尔发脾气记1分,大部分时候发脾气记0分;总分0~14分,总分越高,采用的健康行为越多。(5)采用主动、被动、拒绝服药三种态度例数统计治疗依从性。(6)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量表[4]评定生活满意度情况。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 mo末、1 a末、2 a末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士进行疗效评定。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期控制源水平、健康行为、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功能状况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控制源、健康行为、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功能缺陷评定(略)
注:表中t值、P值为随访2a末与出院时组内比较结果;两组间各量表评分比较的t值分别为:t内=7.78,t他=3.78,t机=2.58,t健=6.07,t满=4.19,t社=8.11,均P<0.01
表1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内控性和健康行为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社会功能缺陷越来越少,随访2 a末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出院后随访与出院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 a末研究组内控性、健康行为和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2 两组PANSS评定结果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出院时两组PANSS总分、阳性及阴性症状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访2 a末,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性症状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尤其对阴性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表2 两组PANSS总分评分(略)
注:阳性量表(SAPS),阴性量表(SANS)
2.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3。
表3显示,出院及随访6 mo末研究组比对照组主动服药的人数稍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 a末及2 a末研究组主动服药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随着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时间的延长,可显著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表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略)
注:两组间比较,*P>0.05,**P<0.01
2.4 两组患者2 a内复发率 研究组8例复发(17.39%),对照组22例复发(47.83%),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8.36,P<0.01)。
3 讨论
首次发病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恢复期对疾病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6]:(1)精神医学知识了解少,对疾病认识模糊;(2)对未来信心不足,患者出院后怕被别人讽刺、嘲笑而抬不起头;(3)对如何预防复发、如何控制不良情绪等缺乏长期坚持的认识。精神分裂症患者上述的特点是导致其病情复发的重要原因。控制源是指个体对某一结果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内控)还是取决于自己控制之外的力量(他控)的一种知觉与因果信念;根据控制源理论,越是相信某一结果取决于自己的行为的个体,越积极努力,从而使目标易于达成,生活当然更令人满意,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自信心不足,缺乏内控性。健康行为是指有利于个体心身健康的行为;Bandura[8]指出,即使个体认识到结果是由自己决定的(内控性),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仍会放弃行动。所以要想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行为,还必须提供他们必要的、提高心身健康的知识和应对能力(健康行为训练)。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4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2 a的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随访2 a末,研究组患者的内控水平与健康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内=7.78,t健=6.07,P<0.01);复发率、社会功能缺陷、PANSS总分及阳性、阴性症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能及时为患者介绍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激发患者对生活的兴趣,以及自尊、自信、自强心理状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预防病情复发,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1] 项玉涛,李文咏,翁永振,等.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J].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1):682
[2] 李莹,贾金鼎,张明松.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家庭环境和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1484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75~78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77,267,332
[5]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
[6] 袁有才,李忠英.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恢复期对疾病认识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209
[7]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ied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