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人格特征调查
【摘要】 目的 调查脑卒中患者的人格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50例脑卒中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 结果 脑卒中组的外倾向分、情绪稳定分和掩饰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人格具有外倾性、不稳定性和掩饰性,这种人格缺陷可能是脑卒中的易患因素。
【关键词】 脑卒中;人格特征;调查
近年来,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人格特征调查分析,旨在为脑卒中的和预防提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来自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50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2)年龄>40 a;(3)病程>2 w。排除标准:(1)病情严重或意识障碍;(2)完全性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3)严重智能障碍;(4)严重精神疾病或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既往史;(5)合并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2 a~75 a;病程16 d~42 d。诊断:脑梗死39例,脑出血11例。随机抽取本院健康职工及家属5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41 a~67 a。
1.2 方法
采用艾森克88项个性问卷(EPQ)[1]对两组进行测试,EPQ分为内外倾向性(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又称倔强性(P)、掩饰(L)4个因子项。对两组因子分进行评定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EPQ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EPQ评分比较(略)
表1显示,脑卒中患者的E分、N分、L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
3 讨论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环境中对各种事物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本组资料EPQ测试结果显示,脑卒中组患者的E分、N分和L分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或0.01)。提示脑卒中患者的人格特点具有外倾性和不稳定性及掩饰性。E分高,倾向于外向,健谈、好交往、喜冒险、好冲动、做事轻率、易发脾气、具有攻击性;N分高,倾向于情绪不稳定,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焦虑、易冲动、易失眠、紧张、敏感多疑、喜怒无常、缺乏理智、适应环境能力差;L分高倾向于不善于宣泄和表达的严重焦虑和抑郁,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情感释放能力差。这种人格缺陷可能是脑卒中的易患因素,也说明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与其特殊的个性特征有关。艾森克认为N分与边缘系统协调自主神经活动、控制情感的表达有关[2]。可能机制为:不良信息影响脑边缘系统,导致其功能失调,使机体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内分泌反应及代谢失常及某些血管活性物质或递质发生变化,如儿茶酚胺、皮质醇分泌增加[3],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从而导致脑卒中发生。正常老化过程中常常伴发负性人格改变如被动、依赖、孤僻、敏感和脆弱等,以及多发慢性躯体疾病等也可能是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更易处于焦虑、抑郁混合状态的原因[4],机体的某些个性特征是心身疾病的易患素质[5]。高血压已被公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资料发现性格外向、情绪不稳定、掩饰也是脑卒中的病因之一。提示在脑卒中的预防和临床中,除了控制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要注意纠正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复发,并可促进脑卒中的康复。
【】
[1]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1~4
[2]刘协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及艾森克个性理论[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4,17:50
[3]徐恩,陆雪芬,杨宁,等.急性脑血管病行为类型特征的对比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26
[4]邱友胜,段卫东,高欢.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对照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261
[5]吕路线.重视心身疾病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