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醇中毒39例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
【关键词】 乙醇中毒,;,手术,;麻醉,;纳络酮;烦躁
【关键词】 乙醇中毒 ; 手术 ;麻醉 ;纳络酮;烦躁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患者39(男35,女4)例,平均年龄31(16~58)岁. 饮酒量最多者2 h内饮白酒1000 mL,最少者150 mL,伤后15 min~2 h就诊. 车祸16例,坠落伤7例,斗殴16例. 其中颅脑外伤3例,躯干、四肢骨折及组织血管神经损伤22例,腹部外伤8例,胸部外伤6例. 兴奋狂躁19例,昏睡17例,昏迷3例. 合并休克9例,呼吸抑制6例,呕吐12例. 全组患者均行手术.
1.2方法术前清理口咽呕吐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抑制者面罩或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插胃管洗胃,如果怀疑有胃肠穿孔者仅作胃肠减压. 血气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 快速建立两条静脉输液,全组静脉应用纳洛酮0.4~0.8 mg/次,间隔30~45 min重复用药,同时扩容抗休克,利尿脱水,急查血糖和电解质,指导纠正低血糖和酸碱混乱. 气管插管全麻16例,硬膜外阻滞11例,臂丛神经阻滞12例.
2结果
经过术前的处理后30~60 min 37例患者清醒,生命征平稳,2例合并颅脑损伤仍然处于昏迷状态. 全组围术期生命征均平稳,全麻组苏醒延迟5例,在复苏期发生极度烦躁4例,予静推芬太尼及丙泊酚后安静. 术中低血糖3例.
3讨论
乙醇中毒的救治:纳洛酮是目前治疗乙醇中毒的公认有效药物. 它能有效地产生抑制β内啡肽效应,解除其对呼吸和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作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抑制自由基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损伤,还可以促进乙醇的转化,使血中乙醇的含量明显下降,从而逆转乙醇中毒的病理生理变化[1]. 本组37例患者经用纳络酮后30~60 min苏醒,呼吸循环抑制得到改善. 急性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诊断有困难时,可静注纳络酮进行鉴别诊断,若无颅脑器质性损伤,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症状、体征可迅速改善,此方法方便、准确,赵龙现等[2]指出其准确率为96.8%. 本组2例经用纳络酮后仍然处于昏迷患者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颅内血肿.
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均为饱胃,胃内容物中含有大量的乙醇,洗胃不但可以清除乙醇,还可以清除食物残渣,在抢救乙醇中毒的同时预防和减少了呕吐和气管内误吸的风险. 如果伤情较轻者可以先洗胃后再麻醉,危急者先行麻醉成功后再进行洗胃. 本组5例危重患者就是在气管插管麻醉成功后洗胃,但在诱导插管过程中应持续压迫环状软骨预防食物返流. 发现和怀疑患者有胃肠穿孔应禁用洗胃,用粗的胃管作胃肠减压. 可以减少胃肠内张力和预防呕吐和误吸的发生.
急性乙醇中毒合并外伤患者的病历采集往往不全面,因此给麻醉方式的选择带来困难. 我们体会是生命征平稳,伤情较轻者可以先洗胃催醒后再麻醉. 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安静配合而且伤在四肢及下腹会阴可以选择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反之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急性乙醇中毒合并外伤患者多有血容量不足,麻醉前应适当补液.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使人的痛觉迟钝和嗜睡[3],由此可以推理全麻药和乙醇可能有协同作用,全麻组5例术后苏醒延迟也可能与此有关,因此麻醉用药应酌减. 全麻组术后苏醒期有6例出现烦躁,其中4例极度烦躁,不听劝阻,强行坐起或站起,其中有1例跌落手术台造成两颗门牙离断,教训深刻. 6例烦躁患者均需用芬太尼和丙泊酚静推后才安静. 可能是全麻使患者体内乙醇的代谢减缓,术后仍然处于乙醇中毒的兴奋期或共济失调期. 因此全麻苏醒期还要适当的镇静镇痛,以防意外.
有报道[4]乙醇中毒患者易发生低血糖,甚至低血糖性昏迷. 虽然创伤手术和麻醉的应激会使血糖升高,但本组术中仍然有3例发生了低血糖,因此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术中应常规定期监测血糖,及时纠正低血糖.
【】
[1] 孟庆林,胡长欣,侯延奎. 盐酸纳络酮拮抗急性乙醇中毒作用机理的探讨[J].急救医学,1996,16(3):2.
[2] 赵龙现,陈萍.纳络酮鉴别诊断急性乙醇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价值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4):201.
[3] 李秀敏,邓源.乙醇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21(9):181-183.
[4] 苏建玲,田英平,霍淑花,等. 乙醇性低血糖的诊治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