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
高危新生儿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也包括已出现危象的新生儿[1]。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不完善,各脏器代偿功能差,患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并且很快转至不可逆阶段,故应加强高危新生儿的临床监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其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522例高危新生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522例,男352例,女170例,出生体重<1 500 g 28例,1 501 g~2 500 g 224例,2 501 g~4 000 g 246 例,>4 000 g 24例。早产儿233例,足月小样儿19例,巨大儿24例。入院时有窒息114例,肺炎141例,先天性畸形18例,母患感染性疾病22例,其他62例。
1.2 并发症 本组病例中早产儿并发高胆红素血症106例,RDS 12例,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3例,窒息中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6例,高胆红素血症36例,低血糖12例。巨大儿中有4例并发低血糖。
1.3 转归 本组高危儿中无一例发生意外死亡,有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3例严重先天畸形儿的家长放弃,有1例患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均治愈或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准备抢救工作 为了使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和护理,我科相对固定了有经验、责任心强、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操作的护士来负责组织高危新生儿的抢救及护理工作。当班的护士在接到高危新生儿入院的通知后,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如新生儿保暖箱、辐射抢救台、被服、尿布的预热、氧气及供氧设备、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抢救车等,均放置固定位置,以便患儿入院后迅速及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
2.2 注意保暖 高危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易致低体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硬肿症,还可造成低血糖,因此应加强保暖,保持室温在22 ℃~24 ℃,相对湿度55%~65%,早产儿应置暖箱内,按日龄和体重给予合适的中性环境温度,使其的体温维持在36.5 ℃~37.4 ℃,以减少能量消耗。体温不升者按每1 h升温1 ℃逐渐复温,复温期间每1 h测体温,稳定后每4 h测体温。随时注意箱温的变化,各项护理尽量在箱内进行,随时关好箱门,以减少箱温的波动。
2.3 监测呼吸 在高危儿中尤其是早产儿和窒息儿常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通气或换气功能的障碍,而通气或换气功能的障碍,直接影响机体的氧合和新陈代谢,造成多脏器功能的损害和代谢紊乱,所以应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对入院时已存在紫绀或呼吸呼吸困难的高危儿,应立即给予吸痰和鼻导管或头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情况,调整给氧的浓度,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每2 h翻身、拍背、吸痰1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监测血糖 新生儿因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体内的糖元储备不足,而耗糖相对较多,易发生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2],因此对高危儿在生后24 h内,尤其是8 h内应常规监测血糖,使血糖维持在2.2 mmol/L~6.1 mmol/L,特别是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要高度重视,避免缺氧、低体温,同时要注意观察低血糖的症状,其症状常为非特异性[2],仅表现为喂养困难、嗜睡、青紫、哭声异常、呼吸暂停、惊厥等,若不仔细观察常被忽略。
2.5 合理喂养 新生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及早开奶,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直接喂母乳,奶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到每日所需热量。吸吮能力差或吞咽反射弱者,以滴管或鼻饲喂养,每次进食前均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养量1/3以上,则减量或暂停1次,如持续有较大残留奶则可改用静脉营养。
2.6 密切观察病情 高危新生儿病情不稳定,变化快,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如对刺激的反应、哭声强弱,有无尖叫及呻吟等,察看皮肤有无紫绀、花纹、发灰或黄染以及出现的时间、程度等情况,并注意肢体有无硬肿。有呕吐者,应详细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量、味,察看前囟有否塌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同时注意大小便的次数、量、性质、色、味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还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使用镇静剂后有无呼吸抑制,使用脱水剂后颅高压症状有无改善等。
2.7 做好基础护理 实行保护性隔离,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早产儿的衣服、被褥应高压灭菌,尿布、护脐用物等应使用一次性产品,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定时紫外线空气消毒,还要注意早产儿培养箱、抢救台的清洁与消毒。每日常规做好口腔、脐部及皮肤清洁护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高危儿由于病因和症状不同,起病缓急不等,这就要求在观察护理上应以整体观念,连续全面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预后。因此要求新生儿室要有完备的抢救和监护设施,还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科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责任感和爱心,做到细心观察,精心护理,知识全面,技术过硬。
:
[1] 崔焱,丁玉凤,王建华.儿科护 [M].上海:技术出版社,2002:78.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 [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6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