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源静华,麦志昌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方法  对230例(272眼)老年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  结果  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52眼(19.1%),前房纤维素性渗出5眼(1.8%),晶体后囊膜破裂30眼(11.0%),晶体后囊膜混浊46眼(16.9%)。  结论  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的经验、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并发症

     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亦相应提高。手术是解决白内障的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伤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及散光轻、视力恢复快等优点,现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如果术者技术不熟练,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现对本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0例(272眼),男125例(151眼),女105例(121眼),年龄19~95岁,平均64.2岁。术前视力光感~0.4。白内障种类:老年性白内障198例(232眼),并发性白内障24例(32眼),外伤性白内障8例(8眼)。

    1.2  手术方法  (1)术前充分散瞳;(2)爱尔凯因表麻;(3)开睑器开睑;(4)透明角膜隧道型切口,右眼在颞上方,左眼在鼻上方;(5)连续环形撕囊;(6)水分离;(7)囊袋内超声乳化晶体核并吸出皮质;(8)抽吸/灌注吸出残留皮质,部分病例进行了后囊抛光;(9)扩大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0)检查切口,漏水者切口缝合1~2针;(11)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12)眼膏封眼。   

    2  结果

    2.1  早期(术后第3天)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1.0以上者18眼(6.6%),0.4~0.9者188眼(69.1%),0.3以下者66眼(24.3%)。

    2.2  手术并发症  术后角膜水肿52眼(19.1%),前房纤维素性渗出5眼(1.8%),晶体后囊膜破裂30眼(11.0%),晶体后囊膜混浊46眼(16.9%)。

    3  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术后角膜水肿  一般均在1周内消退。超声乳化时角膜内皮损害的因素包括超声波振动伤、能量转换的热灼伤、晶状体碎片和器械创伤、灌注液理化毒性损害等。超声乳化时间越长,能量越大,超声头越接近角膜,对内皮损伤越重[1]。因此,术中维持稳定的前房,在囊袋内进行超声乳化,不要“空超”,应用适当的黏弹剂,可以明显减少内皮的损伤,从而减轻术后角膜水肿。

    3.2  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术后1个月内突然出现房水混浊,人工晶体表面出现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经局部及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及散瞳药物后逐渐吸收。容易形成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因素可能与手术创伤和人工晶状体刺激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增多及免疫反应有关[2]。

    3.3  晶体后囊膜破裂  这主要与术者撕囊技术不熟练、撕囊不连续有关;其次,在超声乳化过程中损伤后囊。预防方法:撕囊前注入足量黏弹剂,尽量使前囊变平,这样撕囊口才不易向周边部放射;撕囊时要随时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并调整眼位,使眼底反射红光,确实看清前囊,切忌盲目操作;另外,在超声乳化过程中,勿距后囊太近,必要时适当调整流速、负压。   

    3.4  晶体后囊膜混浊  主要病理变化为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增殖和化生及合成和分泌以及残留的皮质或术后存在的炎症均为后囊膜混浊的主要原因[3]。连续环形撕囊,大小为5.5 mm,既可以保证囊袋的完整性,又可以限制和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同时植入与后囊紧密相贴的双凸或后凸型人工晶体,也可明显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

    []

    1  张红(综述).白内障超声的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国外医学·眼分册,1996,20:361-364.

    2  刘新泉,杨秋菊,沈晓华,等.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9,21:422-423.

    3  李秋明(综述).晶体上皮细胞与后囊混浊.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5,19: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