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开郁法板块方镇痛作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率红莉,李秀玲,方步武,吴咸中 

【摘要】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板块方的镇痛作用。方法将鼠尾的1/2依次浸入45,50,55℃的恒温水浴中,以尾部回缩作为痛反应的指标,记录缩尾时间作为痛阈潜伏期。结果用药两次后,45℃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柴郁汤与芍甘汤高剂量组、金铃子散中剂量组显著延长(P <0.05),痛泻要方中剂量组在0.5,1,3 h显著延长(P<0.01)。芍甘汤高剂量组在0.5,1,2 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高剂量组(P<0.05),柴郁汤高剂量组在2,3 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高剂量组(P<0.05)。50℃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吗啡组显著延长(P <0.01),柴郁汤高剂量组在2 h、3 h以及柴郁汤中剂量组在0.5 h、1 h和3 h显著延长(P <0.01或P <0.05)。柴郁汤中剂量组在0.5,3 h亦明显长于相应时间点的布洛芬(P <0.01或P <0.05),柴郁汤高剂量组在1,2,3 h较金铃子散高剂量组显著延长(P<0.05)且在2h、3h较痛泻要方高剂量组明显延长(P <0.05)。柴郁汤中剂量组分别较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中剂量组用药后各时间点的明显延长(P <0.05)。柴郁汤低剂量组在0.5,1,2h分别较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低剂量组明显延长(P <0.05)。55℃水浴中的痛阈潜伏期,与药物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各时间点仍明显延长(P<0.05或P<0.01),柴郁汤高、中剂量组用药后各时间点有延长痛阈潜伏期的趋势,且显著长于布洛芬组(P<0.01),柴郁汤高剂量组在0.5,1h显著长于金铃子散和芍甘汤高剂量组(P<0.05),在2,3h明显长于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柴郁汤中剂量组及其低剂量组在用药后各时间点的痛阈潜伏期均分别明显长于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P<0.05)。结论柴郁汤的镇痛作用强于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柴郁汤的镇痛作用环节可能还涉及到中枢,而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则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关键词】  痛阈潜伏期 柴郁汤 芍甘汤 痛泻要方 金铃子散 镇痛药

  吴咸中院士把金铃子散、柴郁汤、芍甘汤、痛泻要方归属于理气开郁法,并意味深长地称之为板块方,言其药味少,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理和临床用药的需要,灵活地组成新方。这样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每个板块方的作用及其强弱,以方便中西医临床组方用药。这4个板块方均具有镇痛作用,但其作用的相对强弱及其作用环节尚不清楚,同时有研究表明不同温度的水浴法可区别镇痛药的作用是属于中枢性的亦或外周性的[1],为此本研究采用不同温度的水浴法以评价它们的镇痛作用并初步分析其作用环节,为其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

  150只昆明种小鼠,清洁级,18~20 g,雌雄兼用,军事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军)2002-001。

  1.2 药品芍药甘草汤(芍甘汤)、柴郁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由天津南开中药剂型改革研究室提供,批号20051013;盐酸吗啡片,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63020014;布洛芬,哈尔滨凯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50103。

  1.3 仪器

  SYC-15 超级恒温水浴锅,南京桑力设备厂产品;秒表,瑞士制造;小鼠固定器,自制。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对150只小鼠(分5批购进,每批30只,每批每组2只),按体重随机区组分组为1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柴郁汤高、中、低剂量组,芍甘汤高、中、低剂量组,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组(相应地简称为柴高、柴中、柴低,芍高、芍中、芍低,痛高、痛中、痛低,金高、金中、金低组)、吗啡组、布洛芬组、对照组(即药物空白对照组,这里简称对照组)。

  2.2 用药与剂量

  分别以芍药甘草汤、柴郁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的临床等效剂量,按公式dB=dA×(RB/RA)×(WA/WB)出小鼠用药的中剂量,分别以中剂量的3倍作为小鼠用药的高剂量,分别以中剂量的1/3为低剂量,配成不同的用药浓度,各剂量用药组均为每10 g体重灌胃给药0.2 ml。2次/d,第2次灌胃后检测痛阈潜伏期。对中药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高、中、低剂量的各药物,对吗啡组、布洛芬组、对照组分别灌胃与临床等效剂量的吗啡、布洛芬、蒸馏水。

  2.3 鼠尾温浴法测痛阈[1,2]

  对每批(连续5批)购买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15组,每组2只。用特制的鼠笼装置固定小鼠于筒内,采用恒温水浴,将每个水浴锅的温度控制在45,50,55℃[1],将鼠尾的1/2依次浸入45,50,55℃的恒温水浴中,以尾部回缩作为痛反应的指标,记录缩尾时间作为痛阈潜伏期。给药前测定痛阈3次,取其均值作为基础痛阈。测定给药前、给药后0.5,1,2,3 h的痛阈潜伏期[1~3]。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8.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45℃水浴时各药物对小鼠痛阈潜伏期的影响

  用药两次后,在45℃水浴中,自0.5 h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柴郁汤高剂量组、芍甘汤高剂量组、金铃子散中剂量组的痛阈潜伏期皆显著延长(P <0.05或P<0.01),痛泻要方中剂量组的痛阈潜伏期在0.5,1,3 h三个时间点上显著延长(P<0.01)。中药高剂量组之间的痛阈潜伏期比较,在0.5,1,2 h时,芍甘汤高剂量显著长于金铃子散高剂量组(P<0.05);在2,3 h时,柴郁汤高剂量组显著长于金铃子散高剂量组(P<0.05)。各时间点药物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结果见表1。

  3.2 50℃水浴时各药物对小鼠痛阈潜伏期的影响

  用药两次后,50℃水浴中,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吗啡组痛阈潜伏期显著延长(P <0.01),柴郁汤高剂量组用药后2 h和3 h以及柴郁汤中剂量组用药后0.5,1 h和3 h的痛阈潜伏期显著延长(P <0.01或P <0.05)。柴郁汤中剂量组用药后0.5h和3h的痛阈潜伏期亦明显长于相应时间点的布洛芬(P <0.01或P <0.05)。此外,多数药物多数时间点的作用不及吗啡,部分药物部分时间点的作用不及布洛芬。
   
  用药后1,2,3 h时,柴郁汤高剂量较金铃子散高剂量组痛阈潜伏期延长(P<0.05);用药后2,3 h时,柴郁汤高剂量较痛泻要方高剂量组的痛阈潜伏期明显延长(P <0.05)。柴郁汤中剂量组用药后各时间点痛阈潜伏期分别较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中剂量组相应时间点的明显延长(P <0.05)。柴郁汤低剂量组用药后0.5,1,2 h的痛阈潜伏期分别较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低剂量组相应时间点的明显延长(P <0.05)。见表2。表1  用药两次后45℃水浴鼠尾时各时间点痛阈潜伏期的变化(略)表2  用药两次后50℃水浴鼠尾时各时间点痛阈潜伏期的变化(略)

  3.3 55℃水浴时各药物对小鼠痛阈潜伏期的影响

  用药两次后,在55℃水浴中,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各时间点痛阈潜伏期仍明显延长(P<0.05或P<0.01)。用药后各时间点柴郁汤高、中剂量组有延长痛阈潜伏期的趋势。 柴郁汤高、中剂量组痛阈潜伏期显著长于布洛芬组(P<0.01)。在0.5,1 h时,柴郁汤高剂量组的痛阈潜伏期显著长于金铃子散和芍甘汤高剂量组(P<0.05);在2,3 h时,柴郁汤高剂量组痛阈潜伏期明显长于芍甘汤、痛泻要方和金铃子散。柴郁汤中剂量组和柴郁汤低剂量组在用药后各时间点的痛阈潜伏期均分别明显长于相应剂量的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P<0.05)。结果见表3。表3  用药两次后55℃水浴鼠尾时各时间点痛阈潜伏期的变化(略)

  4 讨论

  4.1 关于不同温度水浴鼠尾致痛模型有研究表明麻醉性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不同温度水浴所致疼痛的止痛作用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吗啡对45,50,55℃水浴所致疼痛特别是55℃ 水浴时仍保持显著的镇痛作用,而布洛芬对45℃水浴所致疼痛具有镇痛作用,对50℃水浴所致疼痛的止痛作用明显下降,对55℃水浴所致疼痛几乎没有止痛作用[1],且与镇痛药的临床药效大致平行,可作为各种镇痛药的临床前药效评定的一种简便、易行、可靠的方法[2],本研究就是利用不同温度水浴所致疼痛的机理不同,分别采用上述两类不同的镇痛药物为阳性对照药,以分析药物的镇痛作用特点及其机理。本研究结果同样表明,45,50,55℃ 3个温度的水浴中吗啡均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布洛芬仅对45℃水浴所致疼痛具有镇痛作用,故不同温度水浴致痛模型成功,也表明该模型具有可重复性。

  4.2 金铃子散、芍甘汤、痛泻要方属于外周性镇痛药45℃水浴中,高剂量柴郁汤和芍甘汤、中剂量金铃子散和痛泻要方均能延长痛阈潜伏期,表明他们均具有止痛作用,虽然不及吗啡,但高剂量柴郁汤和芍甘汤在部分时间点上的止痛作用强于布洛芬,其余则与布洛芬相似;50℃水浴中,布洛芬未显示出止痛作用,除柴郁汤在部分时间点上的作用强于布洛芬外,其余中药的止痛作用类似或不及布洛芬;55℃水浴中,布洛芬无镇痛作用,除柴郁汤外,其余中药的止痛作用与布洛芬类似;由于布洛芬主要是抑制外周组织局部COX而干扰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因而我们认为金铃子散、芍甘汤、痛泻要方的镇痛作用特点和机理与布洛芬相似,属于外周性镇痛药。在其他模型上也证实了痛泻要方、金铃子散、芍甘汤的镇痛作用[3~5]。
   
  45℃水浴中,高剂量柴郁汤和芍甘汤的镇痛作用均强于金铃子散;50℃水浴中,高剂量柴郁汤的镇痛作用强于金铃子散和痛泻要方,中、低剂量柴郁汤的镇痛作用分别强于相应剂量的金铃子散、芍甘汤、痛泻要方,故我们认为柴郁汤的镇痛作用强于其他3个方剂。

  4.3 柴郁汤可能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吗啡对45,50,55℃ 3个温度水浴致痛模型均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布洛芬仅对45℃水浴致痛模型表现出镇痛作用。高、中剂量柴郁汤分别在45,50℃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且与相应时间点的吗啡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高、中剂量柴郁汤对55℃水浴所致疼痛仍呈镇痛作用趋势,同时与吗啡的镇痛作用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这表明柴郁汤的作用特点和机理有别于布洛芬,而接近吗啡。

  4.4 下一步工作设想以本研究所用疼痛模型分析中药的作用特点与环节尚未见报道,所获结果对下一步研究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欲确证药物的作用机理,则宜用COX与阿片受体基因敲除动物观察上述药物的镇痛作用是否存在,如否则可明确药物是通过相应的作用机制而发挥镇痛作用。

【】
    [1]徐叔云,卞如濂,陈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7.

  [2]Aydin S, Demir T, Oztürk Y, et al. Analgesic activity of Nepeta italica L[J]. Phytother Res, 1999,13(1):20.

  [3]胡旭光,杨全, 洪文,等. 慢性内脏痛觉超敏大鼠及热板法疼痛小鼠模型对痛泻要方的镇痛反应[J]. 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1(16):3086.

  [4]冯前进,王世民,冯玛莉,等. 理气止疼与活血止疼治则镇痛作用的比较药研究(Ⅰ)——失笑散与金铃子散镇痛作用的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3):12.

  [5]顾英,冯怡. 芍甘汤物质基础及镇痛有效部位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