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利欣辅助治疗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李薇,周光平,魏发荣,王琳

【摘要】  目的  对甘利欣辅助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采用非盲法半随机对照法,试验组10例,对照组11例,均据病情需要使用激素,试验组辅以静滴甘利欣250~300mg/d,观察2~3周。结果  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试验组为8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皮损好转及生化酶学改变亦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甘利欣辅助治疗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甘利欣;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18-а-glycyrrhizic acid as the adjuvant in the treatment of dermatomyositi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thods  A blind and half-random control test was applied. Both 10 cases in test group and 11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administerted with corticosteroid in need of diseases. And 18-а-glycyrrhizic acid 250mg~300mg via vessel per day for 2~3 weeks were brought into the test group.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72.7%,test group was 80%,however, 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P>0.5),so did skin lesion and enzyme,the adverse reaction was mild.Conclusion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Key words】  18-а-glycyrrhizic acid;dermatomyositi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甘利欣是从甘草中提取的а-甘草酸二铵盐,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抗生物氧化等多方面功能。我们用甘利欣辅助治疗皮肌炎(以下简称DM)、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并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的住院患者;经临床、实验室和(或)组织病检查确诊的DM患者和SLE患者;病情轻至中度,以中度为主;1个月内未用激素类或免疫抑制剂药物;自愿受试者。(2)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有多种药物过敏史者;1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依从性差者;重度DM和SLE患者。
   
    1.2  剔除标准  因故中断治疗或未完成实验室检查无法评定疗效者;联合或换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者;因不良反应停药者(此不纳入疗效分析,但纳入不良反应统计)。
   
    1.3  研究方法  患者均采用非盲法半随机对照法,以患者住院号交替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得到12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例)病例。
   
    1.4  试验药品  甘利欣,50mg/支,批号200001252,由江苏省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5  给药方法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据病情需要使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40~60mg或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日1次;试验组辅以甘利欣250~300mg加入5%葡萄水50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3周。
   
    1.6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1.6.1  临床观察  试验期内仔细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并按临床观察表准确记录。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酶学(ALT、AST、ALP、LDH、CPK)、肾功(BUN、Cr)及免疫全套。不良反应观察:试验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记录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程度、处理经过及转归。
   
    1.6.2  评分标准  红斑:0分,无;1分,淡红;2分,深红;3分,深红水肿性斑。肌痛及肌无力:0分,无;1分,轻度(深压痛及肌力4级);2分,中度(压痛及肌力3级);3分,重度(触痛及肌力2级以下)。关节疼痛:0分,无;1分,轻度(不影响活动);2分,中度(明显压痛);3分,重度(活动受限)。浆膜受累:2分,胸膜炎/心包炎。血管病变:2分,轻度血管炎;4分,重度血管炎。血常规:1分,血红蛋白<10g/L 或白细胞<4.0×109/L或血小板<100×109/L 。肾损害:1分,小便常规红细胞>5/HP或管型;2分,尿蛋白>0.5g/24h或肌酐>176μmol/L。生化酶学:1分,任一项超过正常值1倍;2分,超过正常值2倍;并以次类推。免疫学全套:1分:任一项抗体滴度达本实验室阳性诊断标准;2分,滴度增加1倍;并以次类推。
   
    1.7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
   
    显效:疗效指数≥50%;有效:50%>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 <30%。以显效及有效两项总有效率。
   
    1.8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24例,其中脱落3例(加用免疫抑制剂1例,治疗后未完成实验室检查2例),可供评价的病例21例。其中男4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7.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9.5个月。试验组10例(DM患者5例,SLE患者5例),对照组11例(DM患者6例,SLE患者5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2.2  疗效评定
   
    2.2.1  甘利欣辅助DM、SLE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甘利欣辅助治疗DM、SLE疗效比较


经χ2检验,χ2=0.15,P>0.5,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2  甘利欣辅助治疗DM、SLE皮损好转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甘利欣辅助治疗DM、SLE皮损好转情况比较


    经秩和检验,T=122,P>0.1,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皮损好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3  甘利欣辅助治疗DM、SLE生化酶学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甘利欣辅助治疗DM、SLE生化酶学改善情况比较


    经秩和检验,T=118,P>0.1,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生化酶学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观察  试验组中仅1例患者在静滴甘利欣的第1天出现了穿刺部位轻微红斑,无痒感,未停药及进行处理,上述症状自行消退;以后未再出现任何不适。
   
    3  讨论
   
    甘利欣是从甘草中高效分离、筛选出的α-甘草酸二铵盐,具有亲脂性高,易与体内受体蛋白及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体结合,从而表现出多方面生物活性,如抗炎、保护膜结构、抗生物氧化、抑制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免疫调节作用;药剂学及药实验证明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介质,抑制花生四烯酸的游离而使慢反应物质生成减少,即具有抗过敏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护肝降酶作用明确[1];在皮肤科领域治疗皮炎、湿疹、寻常型银屑病已见报道[2]。
   
    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首选激素。为了解在用激素治疗此类疾病同时辅以甘利欣,后者的多种生物活性是否可增强激素疗效并减少其副作用,我们试用甘利欣辅助治疗DM、SLE,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非盲法半随机对照法,单用激素治疗DM、SLE总有效率为72.7%,加用甘利欣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80%;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意义(P>0.5);皮损好转及生化酶学改善情况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如下:(1)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甘利欣因易与体内受体蛋白及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体结合而表现出种种生物活性,可以推测使用激素治疗DM、SLE后,激素已充分占据了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体,竞争抑制了甘利欣与其结合,从而阻止或减弱了甘利欣与体内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体结合后表现出生物活性。(2)药物治疗时间及剂量的选择。作为具有类激素作用的甘利欣能否与激素治疗DM、SLE用药后同样时间范围内起效,可以同步观察到相应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目前不能肯定。同样,甘利欣治疗DM、SLE所需的药物剂量也需进一步探索。(3)样本含量偏小。本研究的样本量仅21例,检验效能可能偏低。需要增加病例数以扩大样本量进行临床观察和验证。
   
    总之,甘利欣辅助治疗DM、SLE不良反应轻微,但疗效如何,根据我们已做的临床观察结果还难以肯定,需要今后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1  王百龄,卢顺华,王崇华,等.甘利欣冶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4):16.    
    2  温海,刘晓刚,廖万清,等.甘利欣和强力宁治疗银屑病及湿疹的疗效比较.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