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7年血培养中肠球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郭靓 范红 陈知行 陶传敏 陈慧莉

【摘要】  目的 了解近5年我院血培养中肠球菌的分离率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经验和研究提供。方法 收集我院2003~2007年住院患者血培养中肠球菌属的数量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就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作分析。结果 2775份临床血培养阳性标本中肠球菌97株,5年平均分离率为3.49%。菌种以屎肠球菌为主(58.76%),其次是粪肠球菌(31.96%)。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是ICU科(20.62%)、外科(19.59%)和血液科(15.46%)。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高度耐药;粪肠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结论 我院血培养中常见的肠球菌是屎肠球菌,其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仍然是治疗本地粪肠球菌感染的首选。对屎肠球菌或粪肠球菌引起的感染,万古霉素仍是最敏感的药物。

【关键词】  血培养; 肠球菌; 细菌耐药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of Enterococcus spp.isolated from blood during 2003~2007 in Huaxi hospital.  Metho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of isolates of Enterococcus spp.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97 definitive strains of Enterococcus spp. isolated from 2,775 blood specimens were colleted. The isolates were mainly E.faecium (58.76%), and secondly were E.faecalis (31.96%). The highest isolated ratio of Enterococcus was ICU (20.62%), followed by surgery (19.59%) and hematology departments (15.46%) respectively. The E.faecium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ampicillin and erythromycin; the E.faecalis were sensitive to penicillin and amoxicillin/clavulanate. No strains resistant to vancomycin were found.  Conclusion  Isolation of E.faecium were more than that of E.faecalis.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E.faeciu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faecalis. Amoxicillin/clavulanate, ampicillin and penicillin were the first choice to treat local patients with E.faecalis infections. Whether E.faecium or E.faecalis infections, vancomycin was the best for choice.

    KEY WORDS  Blood specimen;  Enterococcus;  Bacterial resistance

    肠球菌属是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严重感染。败血症和菌血症是临床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致死率高。研究血培养中肠球菌属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用药和正确诊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3~2007年的血培养肠球菌的数据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

    1.2  仪器和材料    Bio?Merieux公司的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美国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阳性药敏组合板PC12;BD公司的Phoenix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其配套阳性药敏组合板。

    选用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和诺氟沙星。

    药敏判断标准采用MIC法,药敏标准参照CLSI2007。

    1.3  质控菌株

    粪肠球菌ATCC29212(购自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excel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5年血培养肠球菌分离率比较

    2003~2007年我院临床送检的血培养共检出肠球菌属细菌104株,剔出重复菌株后余97株。5年的血培养分离率分别为:屎肠球菌57株,占58.76%(57/97),粪肠球菌31株,占31.96%(31/97),其它肠球菌(包括母鸡肠球菌、酪黄肠球菌及酪黄/母鸡肠球菌)9株,占9.28%(9/97)。分离的肠球菌占血培养阳性结果的比率从2005年的2.27%逐年上升到2007年的4.74%,数据表1。

    2.2  5年血培养分离的肠球菌在不同科室的分布表1 2003~2007年血培养肠球菌分离情况5年血培养分离出的肠球菌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科室,以ICU的检出率最高,占20.62%(20/97),其次是外科(包括普外和胸外),检出率占19.59%(19/97);血液科的肠球菌检出率占15.46%(15/97)。ICU、外科和血液科5年所检出的肠球菌共54株,占总数的55.67%(54/97)。各科室的分布见表2。

    2.3  5年血培养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药敏情况

    虽然五年的血培养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i,VRE),但血培养中分离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并且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大于粪肠球菌。5年来,我院血培养的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高度耐药,2007年的耐药率几乎均为100%;对利福平、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从2003年上升,至2006年开始有所下降;对呋喃妥因、四环素的耐药率5年内分别在38.46%(5/13)~50%(4/8)和16.67%(2/12)~44.44%(4/9)之间波动。粪肠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敏感;对四环素与红霉素的耐药率在2005年均达到100%(5/5),其余4年分别在40%(4/10)~80%(4/5)和40%(2/5)~66.67%(4/6)之间。由于分离株数较少,所以未用百分数表示,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3.1  肠球菌多重耐药

    由于临床大量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革兰阴性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肠道菌群失调,以致抗生素腹泻[1]、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菌血症[2,3]增加。手术前、后为预防感染而大量使用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等),使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上升[4]。近年来我国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迅速,1996年北京地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就分别为2.5%和5.3%[5]。尽管目前我院血培养结果中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但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天然低水平耐药,CLSI表2  2003~2007年血培养肠球菌在各科室分布情况表3  2003~2007年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耐药率变化(耐药株/分离数)建议检测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敏感性,推测它可能与作用于细胞壁合成药物(β?内酰胺类和糖肽类)有协同作用,故由肠球菌引起的感染一般主张联合用药[6],但一旦肠球菌产生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就可以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耐药[7,8]。因此,治疗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数据显示,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仍然是治疗本地粪肠球菌感染的首选,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感染的最敏感药物,与曾利等[9]报道一致。除万古霉素外,国内张致平[10]认为口恶唑烷酮类抗菌药中的利奈唑酮、链阳菌素类中的达福普汀/奎奴普丁等也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具有良好作用。

    我院血培养中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与宣天芝等[5]和林红燕等[11]所报道的结果一致。这是因为屎肠球菌产生6′?乙酰转移酶,该酶对抗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高度耐药[7]。母鸡肠球菌、酪黄肠球菌等其它肠球菌由于携有vanC耐药基因,对万古霉素表现为天然低水平耐药[12],所以实验室正确鉴定肠球菌到种的水平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科室分布

    我院ICU科血培养的肠球菌检出率最多,占20.62%,外科(19.59%)和血液科(15.46%)。这三个科室的血培养肠球菌检出率占全院的50%以上,另外近2年消化科和老年科的血培养肠球菌检出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这些科室收治的患者基础状况差、病情较危重、有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引流管置管等)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13]。

    3.3  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比例

    据国外研究者报道,肠球菌属引起的院内菌血症已经从1990年4.6%上升到1994年的7.1%,并且其中70.4%是由粪肠球菌引起的。国内张德力[14]和褚云卓等[15]也报道血培养中粪肠球菌的分离率高于屎肠球菌。国内罗燕萍等[16]分析近10年血培养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分离株数差别不大。沈翠芬等[17]的统计结果显示5年中屎肠球菌不仅数量上较粪肠球菌增加明显,而且2004年和2005年屎肠球菌分离的菌株数已经基本接近粪肠球菌。以上数据表明各地区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屎肠球菌在某些地区已经接近粪肠球菌的分离率。我院5年血培养中屎肠球菌的分离率都高于粪肠球菌,且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但我院10年来按所有标本类型统计的肠球菌属分离情况均是粪肠球菌分离率大于屎肠球菌。这种差异是否与不同标本类型中的肠球菌分布不同有关,值得相关实验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肠球菌引起的血液和肺部感染的比较复杂。在面对肠球菌引起的血液感染时,临床在经验使用抗生素时还应根据实验室分离株的耐药情况进行调整,合理用药以减少多重耐药株的出现。

【】
  [1] 杜文华,范武峰,易祖芹. 抗生素引起腹泻病流行的进展[J]. 中华感染学杂志,2002,12(5):397~399.

[2] 周殿元. 肠道菌群和内毒素易位及其防治[J]. 胃病医学,2003,8(1):3~5.

[3] 董军,张淑文,王宝思. 肠功能障碍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J]. 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12):764~767.

[4] 邓林强,孙敬,陈会,等. 引起肠球菌感染上升的原因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83~184.

[5] 宣天芝,陶风容,李金萍. 肠球菌耐药现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308~309.

[6] 孟伟. 临床分离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J]. 齐鲁医学验,2005,16(3):51.

[7] 马越,姚蕾.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问题[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3):129~137.

[8] 陈知行,陈慧莉,康梅,等. 906株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分析[J]. 华西医学,2004,19(2):227~229.

[9] 曾利,张博山,徐莉娟. 肠球菌耐药性研究及治疗对策[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12):765~767.

[10] 张致平. 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193~203.

[11] 林红燕,沈怀亮,魏衍超. 临床检出肠球菌耐药谱4年的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5~117.

[12] 李爽,张正. 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0):710~711.

[13] 蒋雄斌,殷凯生.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肠球菌感染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272~274.

[14] 张德力. 963份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检测报告[J].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84~86.

[15] 褚云卓,年华,邓宇欣,等. 连续5年血液培养的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结果分析[J]. 中国医学大学学报,2007,36(1):73~75.

[16] 罗燕萍,赵丽萍,张有江,等. 近10年血培养分析及血中719株常见细菌的耐药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92~95.

[17] 沈翠芬,张晓祥,陈颖. 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