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肝硬化的品种概况
作者:贾水莲 吴碧元 沈莹 施晓萍
【摘要】 中医药对肝硬化疗效显著,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毒性肝炎的辩证分型,对现有治疗肝硬化的中成药品种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硬化 中成药 中药制剂 品种 综述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组织而导致的进行性弥漫性的肝损害。病理特点主要为肝细胞的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晚期有多器官受累及并发症,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中医并无肝硬化的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一般都归属于积聚、水臌等范畴。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肝硬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方面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根据《药典》2005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20册以及《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中,有36个品种与治疗肝硬化有关。本文就肝硬化中药成方制剂作一综述。
1 肝硬化的辨证分型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并无明确的诊断分型标准,诸医家认识也不尽相同。由于我国的肝硬化多由病毒性肝炎而来,故本文肝硬化的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胆湿热证、湿邪困脾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热毒炽盛证八个证型[2]。
2 肝硬化的中药成方制剂品种概况
2.1 肝胆湿热
用于肝胆湿热证的有:(1)镇坎散:西瓜、砂仁、大蒜(剥净);(2)臌症丸:皂矾(醋制)、甘遂、大枣(去核炒)、木香、小麦(炒);(3)愈肝龙颗粒:茵陈、柴胡、小檗根、黄芩、蒲公英、紫草;(4)愈肝龙糖浆:茵陈、小蘖根、柴胡、蒲公英、黄芩、紫草;(5)舟车丸:牛子(炒)、甘遂(醋制)、红大戟(醋制)、大黄、芫花(醋制)、青皮(醋制)、陈皮、木香、轻粉。
2.2 湿邪困脾
用于湿邪困脾证的有健康补脾丸:黄芪、党参、白术(麸炒)、茯苓、肉豆蔻(煨)、车前子(炒)、牡蛎(煅)、龙骨(煅)、黄柏、苍术(炒)、茵陈。
2.3 肝郁气滞
用于肝郁气滞证的有:(1)四季菜颗粒:四季菜;(2)复方紫参冲剂:石见穿、丹参、鸡血藤、当归、香附、郁金、红花、鳖甲;(3)脾胃舒丸:香附(醋制)、白芍、川芎、枳实、厚朴、陈皮、槟榔(炒焦)、草果、黄芪(炙)、白术(麸炒)、鳖甲(制)、乌梅(炒);(4)中华肝灵胶囊:柴胡(醋制)、糖参、厚朴(姜制)、三七、当归、木香、香附(醋制)、川芎、鳖甲(醋制)、郁金、青皮(醋制)、枳实(麸炒);(5)护肝胶囊: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6)护肝片:茵陈、柴胡、板蓝根、五味子浸膏、猪胆膏粉;(7)二十五味松石丸:松石、珍珠、珊瑚、朱砂、诃子(去核)、铁屑(诃子制)、余甘子、五灵脂膏、檀香、降香、木香、马兜铃、鸭嘴花、牛黄、广木香、绿绒蒿、船形乌头、肉豆蔻、丁香、伞梗虎耳草、毛诃子(去核)、天竺黄、西红花、木棉花、麝香、石灰华;(8)七味铁屑丸:铁屑(诃子制)、寒水石(奶制)、土木香、木香、甘青青蓝、红花、五灵脂膏;(9)和络舒肝片:白术(炒)、白芍、三棱、香附(制)、莪术、当归、木瓜、大黄、红花、鳖甲(炙)、桃仁、郁金、茵陈、海藻、昆布、玄参、地黄、熟地黄、虎杖、土鳖虫、柴胡、制何首乌、凌霄花、蜣螂、五灵脂、黑豆、半边莲;(10)络舒肝胶囊:白术(炒)、白芍、三棱、香附(制)、莪术、当归、木瓜、大黄、红花、鳖甲(炙)、桃仁、郁金、茵陈、海藻、昆布、玄参、地黄、熟地黄、虎杖、土鳖虫、柴胡、制何首乌、凌霄花、蜣螂、五灵脂、黑豆、半边莲。
2.4 肝郁脾虚
用于肝郁脾虚证的有:(1)慢肝解郁胶囊:当归、白芍、三棱、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丹参、麦芽、香橼、川楝子、延胡索;(2)强肝口服液: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3)强肝糖浆: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4)保肝合剂:石见穿、丹参(炒)、郁金、地骨皮、女贞子(制)、茯苓、六神曲(炭)、甘草;(5)复肝宁片:板蓝根、金银花、柴胡、牡丹皮、山楂、麦芽(炒)、六神曲(炒);(6)肝爽颗粒:党参、柴胡(醋制)、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炒)、枳壳(炒)、蒲公英、虎杖、夏枯草、丹参、桃仁、鳖甲。
2.5 肝郁血瘀
用于肝郁血瘀证的有:(1)丹参膏:丹参;(2)复方鳖甲软肝片:鳖甲(制)、莪术、赤芍、当归、三七、党参、黄芪、紫河车、冬虫夏草、板蓝根、连翘;(3)甲鱼软坚膏:活鳖、莪术、乳香、三棱、鲜苋菜、没药粉;(4)圣济鳖甲丸:鳖甲(炙)、常山、草果(炒)、莪术(炒)、六神曲(炒)、厚朴(制)、半夏(制)、柴胡、青皮(炒)、麦芽(炒)、制何首乌、山楂(炒)、陈皮、三棱(炒)、黄芩(炒)。
2.6 肝肾阴虚
用于肝肾阴虚证的有:(1)心肝宝胶囊:人工虫草菌丝;(2)云芝菌胶囊:云芝菌培养物;(3)肾肝宁胶囊:育成蛹粉、牛膝粉;(4)肝喜乐胶囊:五味子、刺五加、齐墩果酸;(5)肝喜乐片:齐墩果酸、五味子浸膏、刺五加浸膏;(6)肝复康丸:五味子、太子参、白花蛇舌草。
2.7 脾肾阳虚
用于脾肾阳虚证的有:(1)复方木鸡颗粒:云芝、山豆根、菟丝子、核桃楸皮;(2)维肝福泰片:人参茎叶皂甙、树舌多糖、乌鸡、五味子;(3)益肝膏:党参、黄芪(炙)、白芍、淫羊藿(羊油炙)、仙茅、当归、稻芽、麦芽、贯众、桑椹、荷叶、水红花子。
2.8 热毒炽盛
用于热毒炽盛证的有肝得乐胶囊:三七、鸡骨草、广金钱草、人工牛黄、猪胆汁、蛇胆汁。
3 展望
3.1 整理肝硬化中药成方制剂的必要性
当代名老中医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有许多经验是属于家传、师授或亲身摸索而得,往往存在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而中医中药的日趋分离正在给中医药事业带来严重挑战。而中成药是历代医家多年临床的结晶,从处方组成和功能主治,可以领略到各位医家的学术经验和经验的传承,对肝硬化中成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解决肝硬化中成药一盘散沙的局面,促进中医和中药合二为一,使各位医家的经验传承范围更广,进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2 肝硬化中药成方制剂亟需循证医学实践
有效性是传统中成药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根源,因此,进一步提高和验证疗效成为中成药临床的研究主题,特别是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统一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遵照辨证论治原则,辨证立法,依法用药,方证对应,方可取得显著疗效。
3.3 亟需研发全新意义上的中药方剂
36个肝硬化的中药成方制剂,共31个处方,其中单方制剂4个,由2~5味药组成的处方8个,由6~10味药组成的处方8个,由11~15味药组成的处方8个,16味药以上组成的处方3个,由此可知,肝硬化的中成药的处方较小,但从用法用量可知,多数中成药的每次服用剂量较大。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处方筛选和提取纯化技术的攻克,实现中药的创新,避免目前中药研发只停留在剂型的改变和配方的加减。
【】
[1]刘远厚主编.内[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4:29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