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挥发油成分的SPME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吴琴, 叶冲, 宋培浪, 韩伟 

【关键词】  白鲜皮;,,挥发油;,,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摘要:目的分析白鲜皮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白鲜皮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9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6.82%。结论白鲜皮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白菖油烯(27.17%)、芳脑醇(11.97%)、反石竹烯(8.07%)、β马榄烯(8.04%)、()(a)古芸烯(6.04%)等。

  关键词:白鲜皮;  挥发油;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in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by SPMEGCMS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Dictamnus dasycavpus.MethodsThe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Dictamnus dasycarpus was investigated by SPME/GC/MS.Results94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which accounted for 96.82% of total volatile oil.ConclusionThe main constitu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 from Dictamnus dasycarpus. are calarene( 27.17%),linalool(11.97%),transcaryophyllene(8.07%),βmaaliene (8.04%),(-)(a)gurjunene(6.04%).

  Key words:Dictamnus dasycarpus;  Volatile oil;  SPME;  GC/MS
   
  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的刺激味,生于山坡及丛林中。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1]。是一种常用中药,为历代本草及《药典》收载,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临床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等症[2]。白鲜皮的非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已有报道[3],但其挥发油的研究未见报道。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缩写SPME)[4]是pawliszyn等人于1990年提出的一项新技术。此技术利用被测样品对活性固体表面(溶融石英纤维表面的涂层)有一定的吸附(吸收)亲和力而达到被分离,富集的目的。SPME具有分析样品使用量少,对被测样品选择性高,溶质更易洗脱,几乎无空白值和重现性好等特点。因此,笔者采用固相微萃取装置提取白鲜皮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9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73个化合物。同时还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求得各组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这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鲜皮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材料HP6890GC/5973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惠普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美国Supelco公司),萃取纤维头为:65 μm PDMS/DVB。药材购于贵州省黔南州,经贵阳中医学院魏升华教授鉴定为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1.2  SPME条件称取1.0 g白鲜皮(经粉碎),置于15 ml专用采样瓶中,插入装有65 μm PDME/DVB纤维头的手动进样器,磁力搅拌速度1100 r/min,90℃下顶空萃取保持30 min取出,立即插入色谱仪进样口(温度250℃)中,脱附3 min。

  1.3  GC/MS条件色谱柱为 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He,流量1 ml/min;进样口温度:250℃,色谱柱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210℃(保持10 min);不分流进样。电离方式:EI,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传输线温度280℃;质量范围:30~350 amu;倍增器电压1765 V。谱图检索:采用Nist98和Wiley275.L谱库进行检索。

  2  结果

  按上述实验条件进行实验,HPMSD化学工作站给出总离子流图,如图1所示。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经质谱扫描后得质谱图,经过质谱机数据系统检索及核对标准质谱图,并查对有关质谱资料[5],从而确定出白鲜皮挥发油中的73种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列于表1。

  图1  白鲜皮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略)

  实验中分离出94个化学成分(如图1),鉴定了其中的73个成分(见表1)。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82%,可反映挥发油组分的大致情况。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1.10%,含量较高的是白菖油烯(27.17%)、芳脑醇(11.97%)、反石竹烯(8.07%)、β马榄烯(8.04%)、()(a)古芸烯(6.04%)。

  表1  白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略)

  3  结论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白鲜皮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共分离出94种化学成分,确定了73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白鲜皮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化合物,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1]  黄泰康. 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上册)[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762.

  [2]  宝鸡市卫生局.太白山本草志[M].西安:陕西技术出版社,1993:542.

  [3]  王兆全,许凤鸣,安诗友.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9):551.

  [4]  黄志东.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J].仪器,2003,(2):15.

  [5]  丛浦珠. 质谱在天然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