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人学理论及其现实关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守连 石菲菲 时间:2010-08-11
  关键词:人学  人的本质  人的价值  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 “以人为本”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突出强调的关于和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 求。“人”是马克思研究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当代人的存在状态及理论架构也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人学视域。作为发展观核心的 “以人为本”就是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明晰阐释。重新研究理解马克恩人学思想对于审视当代人的存在状态及其行为规范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学说中,人学思想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人学理论站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独到而精辟的阐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日臻完善。坚持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从人的需要和发展层面上来理解和解释我国现阶段在经济 、、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会为我们开辟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一、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对人、人性、人的价值的理解和研究在中西方史上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哲学遐想,而是基于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与构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第一次提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又在批判德国哲学 “从天国到人问”的逻辑的同时,指出 “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所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马克思这里认定的人 “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 ,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对于人的理解和研究,非常重视将其放在一定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并不是空洞与虚无的人。并且马克思非常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结合社会现实及其条件变化,在对传统人学理论性反思的基础上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人学景象,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学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个体的、现实的,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变化的人类社会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两个重要命题,分别是在超越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把劳动看成人的本质和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但他所说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就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  “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和黑格尔不同,费尔巴哈认为爱、理性等是人的本质,对此,马克思也并不赞同,他提出了人的本质的另一个命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基于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本质的扬弃,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关于人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人的社会关系,用人的社会存在来代替人的类存在,用人的社会关系来说明人的本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对人的本质的确定不能以某种抽象的原则 ,而应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进行。所以是社会关系构成了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现实本质。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孤立 、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总体,这就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基础上才形成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说:任何人都是 “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并且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这就导致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以及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所以人的本质作为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必然是历史的、发展的,“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 
  2.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的价值是人的本质的具体展开与充实。人的价值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体现,通过人的各种现实活动表现出来。
  马克思同时还认为,人类的价值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在他看来,人的价值的突出特征是人在对象化劳动中的创造性。马克思在肯定人的创造性劳动价值时指出:“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人在对象化活动中,人的价值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也将得到升华。马克思正是看到了人的价值中物化的知识力量的强大驱动作用,才充分肯定了人的劳动的全面性和价值的全面性。    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通过对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把人的价值的实现纳入到社会历史进程中来把握。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性是现实的实践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新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世界,同样地也更新他们自身”。
  二、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观的 “以人为本”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上。以人为本,这个“人”一方面是有着现实需要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受 自己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制约,并最终由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决定。
  马克思的人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人学研究方法。“现实地研究人”,就是要关注当下人的生存境遇,研究人的现实要求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实矛盾。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生产力发展、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等诸多问题如何缓解或消除市场的物本原则与社会主义的人道原则之间的张力,实现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同步增值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人学理论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最为深层次的实质则是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因为人们首先必须满足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科学、 、宗教等等,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必须能够生活而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科学发展观在价值目标的追求上,同马克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价值目标的追求是高度统一和一致的。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本质的生成和人自身发展的过程,即人对自身的本质的不断追求、不断创造、不断实现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既是不断超越某种历史束缚而推进人的解放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规定,也是当前社会的现实过程和现实规定。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人与和谐发展,也正是强调社会以及社会关系的发展,这正是注重现实的人的本质的发展。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社会关系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才能真正成为人。深入研究分析马克思人学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解决当今社会中存在的诸如贫富分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 “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 
  [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6、73、73.
  [4]韩庆祥.的形态——人学 [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 ,1996:2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6]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卷,第l2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45页.
  [9][1O]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下册,第219页、第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