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图书馆特色服务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红 时间:2010-07-05
  摘要:在海量信息时代,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齐所有的信息资源,这就迫使图书馆在进行馆藏建设时,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图书馆只有适当突出本馆特色,建设个性化馆藏资源,通过提供个别、差异化服务,才能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中彰显自身独特价值。通过特色馆藏、特色服务、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图书馆,为党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特色服务。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特色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正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特色服务为图书馆带来了更加广阔的服务空间,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研究与探索党校图书馆特色服务,对于提高党校人才培养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推进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概念
  
  (一)特色服务的内涵
  什么是图书馆特色服务?“凡以某种特色藏书,某种特色服务内容和方式,及某一特定读者群为专门服务对象的服务就是特色服务。”这一定义准确概括了特色服务的内涵、特征与服务对象,从概念及内涵上将特色服务与图书馆传统的常规服务加以区分。特色服务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以特色馆藏为基础而提供的特色服务。由于地域、及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而形成的特色馆藏资源,针对某一领域的读者开展专门化服务。其二,开展有别于传统内容的具有特色的服务,或运用新颖的手段开展服务,如视频点播、专家讲座、上门服务等。其三,针对某一特定读者群和目标读者而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二)特色服务因何而“特”
  文献资源建设呈多元化结构,使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
  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的联邦德国,他们为了建设特别图书馆,成立了国家级“特别图书馆协会”。在,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湖北、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为先驱。
  特色服务因何而特,因何而引人注目,它不单是服务手段的新奇和独特。首先,在藏书建设上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它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没有特色馆藏文献资料作保证,特色服务便成了无米之炊。在资源共享和整合时代,出版物、出版物及数字化图书的日益发展,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旧格局,形成了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共存的复合型、多元化馆藏结构模式。依靠发达强大的文献传递网络,党校图书馆多年来一校一馆,分散发展,自我保障的模式将被改变,取而代之的将是各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开发和建设特色馆藏,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党校图书馆共同的馆藏特色是重点收藏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献、马列主义、学、社会主义及党的各种政治理论等,除此以外,各种类型的内部文献资料的收藏和开发利用也是党校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加强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色化建设,首先要坚持立足本校重点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具有学科专业的特色馆藏,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权威性。使馆藏建设真正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独具一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读者、赢得市场。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建设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资源;其次,在专业化细分时代,特色服务的目标读者和客户比较明确,多是某一专业、某一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或是对此有兴趣的读者或集团客户;第三,特色服务将常规服务与化信息服务融合在一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服务方式上,特色服务变动被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个体服务对象为整体服务对象,变书本式传播为知识单元传播,同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产业服务、市场服务、经营服务等社会化服务。在具体的服务项目上,除借借还还、定题服务、跟踪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外,还包括组织有专业特色的讲座、知识竞赛,开发有特色的信息产品等内容;在服务手段上,借助机进行文献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资源信息的传输、发布。
  
  二、党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在海量信息时代,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齐所有的信息资源, 这就迫使图书馆在进行馆藏建设时, 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图书馆只有适当突出本馆特色,建设个性化馆藏文献资源, 通过提供个别、差异化服务,才能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中彰显自身独特价值。如今,通过资源共享来满足服务需求的比例越来越大,资源共建、共享,利益互利互惠,各馆只有将“奉献与索取”统一起来,在有限经费条件下,建设具有特色化、个性化的馆藏文献资源,才能真正参与到资源的共建共享圈,才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2.服务于教学与研究的需要。为本校教学与研究服务,是党校图书馆的根本职责,也是党校图书馆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党校图书馆要结合本校的任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当前研究动态等来实现自身的对口服务和特色服务,以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辐射力、生命力。
  3.扩大自身影响、放大服务价值的需要。图书馆特色服务,是图书馆名牌形成的个性基础,是吸引某一层次、某一方面读者,提高图书馆影响力的有效办法,也是党校图书馆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图书馆特色服务,在服务的模式上、方式上都与传统服务有着较大差别,更加强调效率、精准和价值,使得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三、图书馆特色服务理念
  
  1.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独具一格”,纵横比较起来有自身的突出特点,就是特色。
  2.延伸服务。图书馆特色服务并不排斥和削弱为一般读者的常规服务。图书馆特色服务应是在搞好一般读者的常规服务的前提下,挖掘和放大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提供的延伸服务。
  3.紧扣时代。图书馆特色服务要关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热点、焦点。
  4.突出重点。图书馆特色服务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是开发数量不多但有自身文化底蕴的特色服务,尤其要开发那些别人没有开发或者很少开发而自己又很有优势的特色服务项目。
  5.协调发展。图书馆特色服务离不开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图书馆进行特色服务建设时,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也需相应跟进。
  
  四、党校图书馆特色服务实践初探
  
  (一)特色化馆藏建设
  1.学科特色是党校图书馆藏书结构最本质的特色,也是发挥图书馆核心作用的关键所在。图书馆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必须与本校设置的专业学科和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相适应。在采集的方式上由单一的印刷型向多类型、多载体、多文种的方向发展,使其结构尽可能做到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逐步建立起本馆的实体特色馆藏。
  2.形成校内特色的馈赠书库,如本校师生、校友所著、所译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本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方案、自编讲义、实习指导书,本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与本校师生有关的学术会议文献等。
  3.地方文献建设。搜集、建设地方文献特藏书库,并进行特色文献数字化建设。在重点入藏的学科门类文献中,选择部分门类进行深度加工,形成质量较高的二、三次文献开发和生产。
  4.根据学科建设需求选购购买特色数据库。针对读者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采购具有本馆专业特色的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资料和特色数据库。
  (二)特色化服务建设   建设特色馆藏的目的是为本校教学研究提供专业化、精品化的信息服务,要克服重建设、轻利用,重开发、轻服务的思想,通过特色化的服务实现特色资源的价值。
  1.揭示文献信息,进行专门化服务。针对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科研项目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大。提供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利用价值高的信息服务,对馆藏重点学科文献资源文献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分析归纳,还根据重点学科的专业方向跟踪动态信息,对学术前沿进行分析研究,预测未来的趋势,将新观点的潜在价值、深层次内涵提示给读者;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对重点读者提供定向、定题跟踪服务的新尝试,图书馆为他们代查、代译文献资料,提供科研立项、课题论证、查新等服务,同时设置地方文献等专业阅览室。
  2.提供服务。在做好现有为读者提供流通、阅览、检索、咨询、视听、复印等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预约服务、跟踪服务、查询服务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服务,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数据库检索服务、网站导航服务、网络阅览服务、网络培训与服务等,使图书馆的服务进入教室、办公室和家庭,形成藏书、借阅、咨询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3.建立专家学者服务平台。为发挥现有资源的综合服务效益,为地方学者开设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平台。其中,开设地方学者VIP会员服务、学者风采、文献信息保障、在线咨询、学科馆员、咨询、学科导航、学术、学术动态、学者文献数据库等栏目,使其成为为地方、、文化、科技服务的信息平台。
  (三)特色化队伍建设
  当代图书馆的馆藏、管理、服务都较之传统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适合网络环境,掌握信息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1.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有扎实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又懂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心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自觉性和素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
  2.创新用人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注意引进人才与稳定人才相结合。通过事业留人、机制留人、环境留人,培养了一支精诚团结、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人才队伍,形成了本馆特色。
  3.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图书情报界资深学者来馆讲学,拓宽馆员知识视野;聘请国内外著名图书馆学和信息家担任兼职教授;选派业务骨干赴外与同行共同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余子牛.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07,(8):103-105.
  [2]周江.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浅谈内部文献资料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1998,(6):60-62.
  [3]王雅琴.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7,(1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