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燕 时间:2010-07-05
  【摘 要】随着机、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全球范围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大力开展,为传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组织形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组织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地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可持续发展
  
  一、技术创新促进信息共建共享
  
  目前,数字资源不断丰富,资源种类逐渐增多。技术创新能降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和服务成本,使得有限的经费可以投入到更好的资源与服务中去。
  面对当前复杂的图书信息服务环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果仅是单纯的技术模仿,则无法吸引更多的用户。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有自主创新或集成创新,才能在信息共建共享的建设方面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凝聚更多的机构单位参加建设,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
  应促进加强与IT界等公司机构合作,加快现有技术和资源的利用,达成目标的实现。只有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能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社会效益和效益的扩大化,这样又争取到更好的建设条件,带动了技术创新。
  因此,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拥有更好的生命力。才有利于得到后期经费的追加与投入,吸引更多的机构与人员共同参与建设,有效地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整合的方法
  
  1.以书目控制理论为依据整合信息资源
  书目控制是“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与方法去记录、检索、管理和协调人类已出版的全部的书目信息(包括文献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一种理论。对信息资源的全面控制包括对书目信息的时空控制、学科主题控制、类型形式控制及语言文种控制”。时空控制指对世界范围内、的每个时间段上的信息资源的掌握。学科主题控制则应确立整合的重点学科或研究领域.除了本单位的优势学科外,要注意不断出现的新学科、新主题。加重对热点问题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研究。对文献类型与形式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摘、目录、索引、书评、综述等的控制:二是对纸质文献、文献、数据库、缩微品等的控制。
  2.以在版编目为纽带整合书目信息
  对信息资源有了全面的控制之后。就要对其书目信息进行管理了。无论是资源的存取还是检索功能上的整合,都是通过联机、检索与编目来实现的。目录的编制无疑成了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和可靠的方法。有的学者提出了以在版编目作为沟通与整合图书馆目录、出版社在版编目和新华书店征订目录三种书目信息的纽带。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后的书目信息就以书目信息数据库应用于。这种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网上最大书店Amazon就是利用在版编目将其书籍信息推向顾客的,通过著录项,顾客可以方便地检索、预览、购买任何书籍,这些著录项不仅包括作者、出版日期在内的出版信息,而且包括书的内容信息。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等查询方式对数据库进行检索与查询值得注意的是OCLC于2000年7月推出了功能强大的合作联机资源目录(CooperativeOnlineResourceCatalog,简称CORC),CORC以Web为界面.集自动编目工具与数据库于一体,通过多种记录格式,把电子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描述方法整合起来。它包含五个数据库:资源目录数据库、主题书目数据库、网络信息规范文档、机助分类工具Web杜威分类法数据库与能通过CORC访问得到的联机合作编目数据库WorldCat。我国高等文献保障体系已开始推行这种目录,现已成为网络环境信息整合的有利工具。   3.以高新技术为后盾整合服务功能
  整合信息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减少数据输入量,实现常用功能之间一步切换到位,提供优质服务。如Ebrary公司,用户不仅可以按作者、书名、出版社或者学科来查找自己所需的图书,还可以建立网上个人书架以保存自己对已阅读文章的链接,并具有书签和评注功能。EbmrianforLibrary系统的特色还包括提供客户化的系统工具。根据选定的单词、词组,客户可以随时链接到一些在线工具书(例如词典、百科全书等),从而提高对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另外,该系统还提供了网上评注、链接、书签等功能。这些功能的集成都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包括数据库技术、统一界面Web技术、网格技术、个性化定制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交互作用才能达到服务用户的目的。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可持续策略分析
  
  1.建立文献资源可持续保障体系。信息化、化是文献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信息
  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建立文献资源共享保障体系。实现整体与层次的统一,制定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在统一的原则指导下,制定文献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布局,包括文献资源的数据传输方式及资源共享等,利用网上优势,扩充信息量,为社会服务。
  2.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化设备,加速网络和数据建设,突破地区间、时区间的界线。
  3.以信息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信息源,务求信息资源传递的最大效率。
  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延深服务项目,扩大服务领域,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学习班,如短期培训班,对读者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查阅技能和技巧的培训,对读者进行网络安全,使其对图书馆专业知识和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各种软件有初步了解和掌握;为加快查阅速度,节约时间,更好地发挥和利用馆藏资源。不定期地向各图书馆界发布最新软件,使读者及时了解信息资源并充分利用,推动图书馆的持久性发展和建设;开展主动上门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多方面收集信息资源,并加工成有针对性的信息源,分门别类地提供给相应的科研人员,使他们在第一时间获得研究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的科研进展,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5.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素质的作用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要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关键在人才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使馆员逐步接受可持续发展这种理念;其次要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培养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潜质的人才,建设好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队伍。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普及和提高、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拓展。图书馆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文献:[1]陈茜,胡正银等.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J].情报,2003,(7).
  [2]王大可.数字图书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3]臧国全.论网络信息组织[J].图书情报知识,2002(3):42.
  [4]刘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变革研究[J].图书馆学报,200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