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以人为本的新时期图书馆管理与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5
一、人文精神与人文建设的提出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贲》:“文明以上,人文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今天提倡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新的人文意识或人文观念,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还提出了“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和“人本”、“人文”服务和管理等概念。
图书馆人文建设既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在图书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要求。就图书馆外部服务而言,图书馆工作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文建设,也就是说要提倡人文关怀,对师生和读者自身发展中的文化知识需求的精神心理问题给予关注、探索、引导和解答,为他们的信息需求从而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寓于图书管理的具体服务之中就图书馆内部管理而言,图书馆重视人文建设,就是将管理者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从理念上尊重员工,从制度上关心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二、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意识
(一)协调信息资源与读者需求
要协调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读者需求的关系,具体做法如下:(1)依据专业设置,结合学科专家学者的建议,进行针对性地图书采购、期刊征订和数据库的购买,实现馆藏的决策。(2)信息资源根据教学合理配置,使高校图书馆馆藏与教学体系相吻合。(3)根据资源利用情况和读者意见合理补充馆藏。
(二)构建馆员与读者的友好交流
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研究和阅读的地方,也应是馆员之问,师生之间,馆员与师生之间思想沟通和心灵交流的地方。单从服务环境来讲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行为,语言等对读者的阅读心理有很大的影响。鼓励馆员主动为读者提供非制度规定的服务,同时也鼓励读者把对馆员的看法与感受充分表达出来。这样,馆员的敬业能得到读者的称道和同事的尊重,读者的借阅过程能得到热忱服务。
(三)阅读环境的人文化
要构建阅读环境的人文化,这样良好的图书馆环境通常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营造的。因此。图书馆应注意运用不同的建筑方式、建筑装饰及建筑内部各种细节来加强人文色彩。在图书馆的装饰上,应力求简洁、明快,营造宁静、宽松,极具人文意蕴的阅读氛围。
三、以馆员为本的建设意识
(一)形象激励。首先,馆长的个人形象对馆员们的思想和行为能够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馆长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影响馆员们的精神状态。因而馆长应把自己的学识水平、品德修养、工作能力、个性风格贯穿于处世与待人接物的活动之中。
(二)心智情感激励。励“心”是前提,激励“智”才是目的。激励从心开始,可以达到对智的激励。因此,馆长不仅要注意以理服人,更要强调以情感人。要舍得情感投资,重视与馆员的人际沟通,馆长可以在这种无拘无束、馆员没有心理压力的交往中得到大量有价值的思想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从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图书馆领导注重感情投资,以爱和温暖打开馆员心灵的大门,这对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奖惩激励。图书馆可以制定相应的各种奖惩措施来奖优罚劣,这样通过制定和实施奖惩措施来强化对馆员工作的管理。给予馆员适当的与工作相称的决策权。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也有利于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从而调动起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目标激励。定期帮助馆员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依据图书馆此阶段制定出的阶段性或长期性的工作和发展的总目标。让各部门馆员都能依据各自的岗位制定出自己的具体工作目标,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培养馆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价值感。
综上所述,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的“人”,其中包括“以馆员为本”的人文建设,又要重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促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