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蔬菜和果实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0
〓、〓、〓、〓、〓、〓、〓、〓、杞、〓、杏、〓、桑、〓、枣则可能已为人们栽培的品种、而〓(果)字则为各种果树的通称。因为在河北省的藁城的商代遗址出土的桃仁和郁李仁。这些果实,也有可能是人们栽培的果树。自然,商代的圃和囿还是不很普遍的,仅为奴隶主们所专有。圃、囿中栽培的蔬菜和果木也是为供他们独占享用,奴隶们吃的还是野菜和野果。?西周以后,圃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西周初年辅政大臣召公?,《史记·燕召公世家》:《素隐》说:"召者,畿内菜地。?始封于召,故曰召公。"畿内菜地,自然是周王室和重臣们的菜圃了。周代的王室不仅有专门种菜的菜圃,而且设立了专门管理菜果的职官。《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场人"的设置,"场人每场下士二人,府一人,吏一人,徒二十人。"文中的"每场"二字,说明当时的场不止一处,场人的职责:"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事亦如之。"周代以来,在秋收时节,把一定的土地压平筑实,以供谷物晾晒脱粒之用,叫做场。春天到来时,再松土以种蔬菜,就是圃,故场圃二字常连用。《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即说明这一情况,所以说明场也包括圃。场人的主要职责就是栽培果蔬和收藏。《周礼·天官冢宰》的长官称"大宰",大宰的职文说:"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郑玄《注》说:"树果?曰圃,共樊也。"说明当时已有设樊篱的圃。周王室既设官职以管理菜果的栽培,蔬菜和果实自然也是奴隶主贵族们日常的食物。到了春秋时期,列国都有了自己专设的种植菜果的园圃,例如见于《左传》、《国语》等书的记载,鲁国有蒲圃、郑国有原圃、卫国有菟圃、晋国有桃圃等。这些园、圃的规模也是相当大的。如《左传·庄公十九年》:"(周惠王)取*2国之圃为囿。"杜预注:"圃,园也。囿,苑也。"苑囿中虽可能种植一些菜、果,但主要是放牧养野生动物以供天子、诸侯游猎之用,占土地范围一般都是很大的。《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2国之囿可以为囿,可见其面积也是很广阔的。?
西周以后,除了周王和诸侯公室的园囿外,已出现了平民和农民经营的圃。如《周礼·地官司徒》有"阅师"的官职。阅师是乡官,主征六乡贡赋之税。他的职责中有"任圃以树事、贡草木。"这里的圃要纳草木之贡,当不是王室、诸侯直接经营的圃,而为民间所经营,只向官府贡献一定的"草木"就可以了。?
春秋时,园圃发达以后,栽培蔬菜、种植果树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的人也因有了专门的经验和技术而自成一业。《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老圃自然以种植蔬菜为终身专业的老人。到了战国中期,《孟子·告子上》说:"今有场师,舍其梧木贾,养其木贰棘,则为贱场师焉。"场师是培养菜果有经验的人,当也是随着园圃事业的发展而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的专职技术人员,他们的专业也是明确的。?
西周至春秋,随着园圃的发展,蔬菜和果树的产量已大有增加,特别蔬菜成为人们日常食物的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一般平民和奴隶更常用以辅助粮食不足。《尔雅》(汉初学者缀辑周至汉代诸书旧文而成)说:"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饥与馑相连而说,可见蔬菜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果实在人们生活中受到的重视是不及蔬菜的。在先秦时期农业还相当落后,人们选择果实的标准,主要是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发热量大而耐饥饿,易于贮存和加工的品种。因此,在果实中受到重视的应该是栗、榛、枣等少数品种。到了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果实的用途也大有发展,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果实已发展到(1)生食:例如:《诗·魏风·园有桃》:"园中有桃,其实之肴殳。"(2)干制,盐腌作为贮备:《礼记·内则》:"桃、梅卯盐。"(3)调味:如梅。(4)礼仪:《仪礼》:"实笾豆、供祭礼、待宾客。"(5)礼品:依《左传》、《礼记》记述的"妇女之贽"主要是各种果品。?
我国蔬菜果树有了较详细的记载,是在西周以后,兹分述如次,主要蔬菜:?
《诗经》这部大多数选自民间的诗歌总集,涉及到植物的有一百三十二种,其中有二十来种是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应该说明,菜蔬是人们用以维持生存利用最早的植物。"菜"字的原意即有"采集"的含意;在远古时代,"菜"可以认为是"采集植物"。它们在人们采食的过程中,可能比谷物类还要早得多,因为菜不需要等到一定成熟季节和结成籽实就可以采而食之。因为许多菜,还是幼嫩时期更为美好。但是,我们今天要确定某种蔬菜开始栽培于何时,是有困难的,因为蔬菜都是由野生经过天然淘汰的人工培育驯化而成为栽培作物,但它们一些品种长期以来都是野生与栽培并存,我们要严格地区分某种菜在什么时期栽培格或野生,是难以确定的。我们只能依据中记述的情况加以讨论。现将先秦文献中见到的重要蔬菜分述如下:?
葵:《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在先秦,蔡在煮(烹)食的同时也用作菹(腌渍菜),如《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又《仪礼·少牢馈食礼》中有"执葵嬴,以投主妇……韭菹在南,葵菹在北。"当时葵已有多种。?
冬葵《管子·戎》:"抚公此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
荆葵:《诗·阵风·东门之木分》:"视尔如莜,贻我握椒。"《尔雅·释草》:莜,蚍血不。郭璞注:"今荆葵也,似葵紫色。"?
菟葵:《尔雅·释?》:"希,菟葵"。郭璞注:"颇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啖之滑。"?
蔠葵:《尔雅·释草》:"蔠葵,莃露。"郭璞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
戎葵:《尔雅·释草》:"齐,戎葵。"郭璞注:"今易葵也,似葵,华如木槿华。"?
藿:《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藿,前人都注为大豆的嫩叶。先秦时是作为蔬菜吃的。如《仪礼·公食大夫礼》有"卜藿",可能是与豆叶共煮的羹,但春秋至于战国,藿主要是平民和奴隶的食物。例如《说苑·善说》:"献公之时……献公使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点,藿食者何与焉?"祖朝对曰:"……食肉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脑之涂于中之地乎?"藿食者自然是在野的平民了。?
芹:在先秦时是相当普通的食用蔬菜。《诗·小雅·采菽》:"?沸植泉,言采其芹。"又《齐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芹除作为鲜菜吃外,也用作菹。如《周礼·天官·醯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醯。"《尔雅·释草》:"芹,楚葵。"郭璞注:"今水中芹菜。"从《诗经》中的诗句结合《尔雅》注释看,可以认为先秦的芹,是后世的水芹。可能大部分是野生的。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里说:"芹有水芹、旱芹,水芹生江湖波泽之涯,旱芹生平地。"后世的芹菜可能是水芹培育而成的。?
茆(蓴、莼):《诗·鲁颂·沣水》:"思乐沣水,薄果其茆。"郑玄笺:"茆,免葵也。"陆玑疏:"茆与荇菜相似,菜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若手中浴不得停,茎大如匕柄,中可生食,又可以鬻,滑美,江南人谓之*9菜,或谓之水葵,诸波译水皆有。"孔颖达疏:"茆,江南人谓之莼菜。""春、夏采食其嫩叶,也可作菹。如《周礼·天官·醢人》中有"朝事之豆,共实茆菹。"后世仅有少量栽培,大部野生,在先秦应是野生蔬菜。?
蒲、苟:《诗经》中有关蒲的诗句是很多的,如《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又《大雅·韩奕》:"其蓛非何,非苟及蒲。"蒲在先秦时,用途已很多,可能主要用以织席,但也可食用,据《尔雅·释器》:"采谓之敕"郭璞注:"敕者菜茹之总名",可见蒲和苟都是作菜用的。《周礼·天官·醢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醢,涂蒲,醯醢,芖菹,雁醢,苟菹、鱼醢。"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深蒲,蒲弱入水深故曰深蒲。"《尔雅·释草》:"苟,竹萌。"郭璞注"初生者。"说明蒲与苟都用作菹。?
菖蒲:《左传·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歇。"杜预泾:"昌歇,菖蒲菹。"《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昌本。"郑玄注:"昌本,即苕蒲根也"说明菖蒲是用作菹吃的,但也可作鲜草吃。如《吕氏春秋·遇合》:"文王嗜昌蒲,孔子闻而服之,缩安页(不安之意)而服之,三年然后安之。"这即先秦时菖蒲作菜的记述。?
荷:《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又《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尔雅·释草》:"荷,芙渠,郭璞注别各芙黄,江东呼荷;其茎茄,其本密。郭璞注:茎下曰?在泥中者,其华蒸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莲子也"。对于荷的根、茎、叶、花、果实、仁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解释,各部分也都是食用的。?
薇:《诗·召南·草虫》:"涉被南山,言采其薇。"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阻有杞木夷。"《尔雅·释草》:"薇,垂水。"郭璞注:"生于水边。"又陆王笼疏:"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以上两说都成立,则薇在山中和水边都有生长,在先秦是野菜,可能后代才开始栽培,"以供宗庙祭祀。"薇这一野菜,在上很有声誉。这是由于《史记·任夷列传》里说:"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看来,这种野菜可以维持生命。但薇究竟是什么菜,在先秦中,却没有明白记载。?
芥:在西安丰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菜籽,据鉴定认为有可能是芥菜籽,说明芥菜是我国原产的栽培蔬菜之一。先秦文献里有关芥的记载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门之鸡门,季氏介其鸡 。"杜预注:"季平子后阝昭伯二家相近。故鸡门。"孔颖达疏:"正义曰:’读介为芥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羽’。"贾逵云:"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翼,可以迷后阝氏鸡目。"《礼记·内则》:"鱼脍芥酱","脍春用葱,秋用芥",郑玄注:"芥,芥酱也。"说明春秋战国时已经重视芥菜的培养和芥子的利用。汉代以后,芥菜的栽培已正式见于农书,而品种日益。后世,芥的利用也超出了蔬食、调味的范围。?
葑:《诗经》里有关葑的记载是不少的,例如《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庸阝风·桑中》:"爰采葑矣。"《唐风·采苓》:"采葑采葑,首阳之东。"《尔雅·释草》:"葑、须、葑芚。"可见葑是一类菜的名称。据郑玄笺:"葑,蔓菁也。"蔓菁,又叫芜菁。?
菲:《诗·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韭(芶)菜,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细长而扁,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以吃。?
葍:《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尔雅》:"葍,*[上艹下富]",郭璞云:"大叶白花根如指,正白可啖。"今人认为是开白花的小萝卜。?
山葱:《尔雅·释草》:"苍,山葱。"等种类,随着时代的推移,葱的栽培地区日益扩大,种类也不断增加。?
蒜:《夏小正》有:"十有二月,纳卵蒜。"《夏小正》文字简略,后人有不同解释。据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中说:"蒜,卵蒜也,俗谓之小蒜。"明代人王徐光启《农政全书》里也说:"按初只有小蒜,一名山蒜。"《尔雅·释草》:"芻,山蒜。"先秦时,人们吃的蒜应是小蒜、山蒜。?
蕨:《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湿有把木夷。"《尔雅·释草》:"蕨,芺。"又据陆玑疏说:"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是也。"(按:蕨,古今同名,我国各地荒山都有生长,幼叶可吃称蕨菜。根茎曼生土中含淀粉,可提取以供食用或酿造。)?
荼:先秦时,已是一种为广大群众采食的野菜。《诗·豳风·七月》:"九月菽苴,采荼新樗,食我农夫。"《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生。"《尔雅·释草》:"荼,苦菜。"后世也称为苦荼,为野生蔬菜。?
见于先秦的果实主要有:?
桃:河北省藁城是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桃核为我们的先民食用桃实提供了实物证据,但还难以确定当时桃树是野生还是栽培的。到了西周以后,桃树已成了栽培果树当应确切无疑。这从《诗经》里一些涉及桃的诗句中见到。《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有肴殳"。既然桃树在园中,结的果实又很大,是栽培的桃树了。桃是果实中高级品种,生食和加工均宜。?
李:在我国栽培食用也是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北山有李。"《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丘中有麦和丘中有李并提,麦多为人们植于丘中,李原生深山,现在丘中,亦当为人们所栽培。《诗经》中的诗歌,歌桃者也多有李。例如《召南·何被衤农矣》:"何被衤农矣,华如桃李。"《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可见《诗经》时代,桃李亦为人们所并重。春秋至战国,桃、李可能是人们栽培或采食最广泛的果实,如《管子·地员》:"五沃之土,……其桃其李。"在《山海经》里的记载更多了。《中山经》:"卑山其上多桃、李。"《东山经》:"岐山其木多桃、李。""孟干之山,其木多桃李。"《北山经》:"边春之山多桃、李。"等等。?
梅:《夏小正》:"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五月,煮梅。"古时凡供蓄存之果品,必须使干。生果若欲使干,必先煮过,故此煮梅。梅味极酸,先秦时的主要食用方法,可能是用以与盐共作调味之用。《礼记·内则》:"曾用梅",可见梅为重要调味物料。梅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春秋时期已引至黄河流域,驯化为栽培果树。?
杏:《夏小正》除有"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的记载外,还有"四月,园有杏。"的记述。杏是原产我国的果树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到了春秋以后,已有很大。?
枣:《夏小正》:"八月剥枣。"《诗·豳风·七月》:"八月剥枣"。从《诗·七月》之诗可以看到,枣已是定期收获的果品,当也是普遍种植的果树。?
栗:《夏小正》:已有"八月*$(采)零"的记载。零,夏玮英释为落,栗实外有猬状之刺包之,至秋成熟时,外皮裂开而实零落。果实富含淀粉而甜美,为人们食用是很早的。西周后已成为普遍栽培的果木,可从《诗经》里见到:《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郑风·东门之土单》:"东门之栗,右践家室。"《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阝显有栗。"《秦风·车邻》:"陂有漆,阝显有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这些诗章里歌唱的栗,绝大多数都可肯定是人工栽培的。?
枣和栗不仅在《礼记》里被列为人君燕食所加庶羞,而且日益成为民间的重要食品。《战国策·燕策》论:(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可见战国时期,这两种果木(也是优良木材)种植之多,产量之大,几乎可以为充饥的木本粮食了。?
榛:桦木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榛实(坚果)比栗小,很早已为人们采食。《诗经》里有关榛的诗句,有:《邶风·简兮》:"山有榛"《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曹风·尸鸟鸠》:"尸鸟鸠在桑,其子在榛。"《小雅·青蝇》:"管管青蝇,止于榛"等等。可以认为,西周至春秋以后,榛已被人们栽培,但大部分还是野生的。但是,榛实和枣栗一样被人所重视。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以告虔也。"《礼记·曲礼》:"妇人之挚,木具、榛、脯、?、枣、栗。"这种习俗见于春秋时期及以后的记述,起源当是更早的。?
梨:我国原产梨,属于东方系统的亚梨种,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梨树有悠久的历史。但《诗经》里却未出现梨字,而梨属的许多品种则以不同的名称,分见于《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尔雅》等书,主要的品种有:赤罗、甘棠、杜、沙棠、木且、山橘、棋等等。?
梨树的野生繁多,战国以来,野生型逐步演化,劳动人民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自汉以后,梨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果品。?
柿:柿属植物是分布在热亚带的果树,但唯有是著名的温带果树。在先秦时已有栽培。柿的鲜果充发成熟后,多汁味甜,干燥后含糖可达百分之六十二,是广大人民喜爱的鲜食和加工食品。?
瓜:《诗经》里涉及瓜的记述是比较多的。如《大雅·帛系》:"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大雅·生民》:"麻麦巾蒙巾蒙,瓜瓞唪唪。"这些诗句是形容瓜的栽培和生长旺盛,结果实丰硕。《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则是记述瓜的收获季节和吃瓜的方式。《礼记·曲礼》:讲削瓜礼,为天子削瓜去皮后,切成四块,再以横断,再用细葛巾覆盖着。为诸侯削瓜时,只从中破开,用粗葛巾盖好。为大夫削瓜后,不再葛巾覆盖。为士削瓜,则不必破开只去皮和加以横断;为庶人削瓜则横断也不用了。?
荔枝:是我国特产果树,主要生长于现今的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荔枝的果实,兹味芳香甜美而被人喜爱。在西汉时期才有输入中原的记载,从而不见于先秦。但在南方地区却早已大量栽培食用。如现在四川宜宾地区,在春秋时是当时少数民族?族聚居的地方。并建立?国。《太平御览》卷一九七引《郡国志》说:"西夷荔枝园。僮夷中最仁者,故古谓?僮之富,多以荔枝为业。园植万株,收一百五十斛。"可见,当时已有规模很大的荔枝园,产量当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