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多元流理论浅析“华南虎”事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明凤 时间:2010-08-12
  【关键词】:华南虎; 多源流理论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是围绕"华南虎"事件展开,阐述了"华南虎"事件的影响与启示,用多源流理论分别从问题流、政策流、流三方面对"华南虎"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应该结合三流开启政策之窗,制定相关政策来解决这一事件。 

   
  陕西省林业厅2007年10月12日对外公布--陕西省镇坪县村民周正龙于10月3日拍摄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随着媒体的报道,这一消息很快被传播开来。数天之后,相继有网友和专家对照片提出质疑,认为周正龙在作假。就这一事件引起了"挺虎派"和"打虎派"双方的热议。 
   
  一、"华南虎"事件的影响 
   
  "虎照"的出现,引起了政府官员、动植物研究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摄影师等社会各界人士乃至社会大众的关注,至今仍未平息。这一事件对社会、对当地政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消极影响 
  首先,"华南虎"事件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为了鉴定"虎照"的真伪,政府部门、国家林业局、国家摄影展协会、动植物学等各路专家都参与了这一过程,不仅对照片进行了鉴定,甚至进行实地考察。在此期间,很多媒体对周正龙和其他相关人士的采访以及对"虎照"事件的大肆报道等,这些过程产生了极大的成本。如果华南虎确实存在,那么这些工作和所付出的成本是有价值意义的,但如果最后是以闹剧收场的话,这将会是一种浪费。 
  其次,"华南虎"事件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当前,华南虎照片事件已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重创了政府部门的公信,损害了国家形象,更重要的是严重动摇了公众对建设诚信社会的信心。例如,许多网民做了如下评论:"全世界都知道了连一张照片都看不出真假了!";"一张照片鉴定一年,一桥塌陷鉴定一天,这就是现在的中国"。这些评论表明华南虎事件已演变成一个引起国际媒体关注、全国无数网民持续追问的"丑闻",严重影响了社会道德与法治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政府的公信力降低的话,将会弱化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和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 积极影响 
  无论"虎照"是否为真,这一事件对周正龙本人和当地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对周正龙本人,"虎照"使他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虎照"一方面让他获得了由陕西省发的两万块钱奖励,另一方面是各媒体对他的采访、报道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其次,"虎照"事件同样使镇坪县倍受关注。据了解,镇坪县地处秦巴腹地,当地人认为此处位于中国的鸡心位置,因此在与重庆和湖北交界的地方,一座山岭被命名为"鸡心岭",而镇坪正好依托此岭开发"国心"。2007年5月,镇坪县召开"自然国心"开发研讨会,对"自然国心"进行大力宣传。7月6日《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出台后,"闻华南虎啸"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广告卖点之一。如果证明镇坪县确实有华南虎存在,必然会在这一地区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而国家必会拨款予以支持,那么它将会得到可观的建设资金,并有利于该地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产业等,从而促进当地的发展。而华南虎的出现将会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最响亮的名片。 
   
  二、"华南虎"事件的多源流分析 
   
  (一) "华南虎"事件的问题流分析 
  "华南虎"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几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华南虎栖息地减少、食物不足、近亲繁殖、圈养模式不合理以及"孤岛状"分割制约种群增长等原因使华南虎濒临灭绝。而华南虎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起源以及分布区的变迁过程在研究虎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第二是镇坪县曾是华南虎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它所处的地理环境适合华南虎等大型猫科动物生存。而多年的生态恢复也使斑羚、毛冠鹿等食草动物数量增加,有利于华南虎的繁衍。2006年陕西省林业部门组织的专业调查说明华南虎在当地有频繁活动。第三是"虎照"的拍摄者周正龙原本是个猎人,2006年他担任过华南虎调查队的向导。相对而言,他比其他人更容易遇到华南虎。第四是媒体的大肆宣传报道,使得更多的人获悉了这一件事。第五是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提高,使得他们都很关注这件事。第六是"经济人"假设使政府的行政行为陷入一定的困境。就"华南虎"事件而言,其背后存在着相关利益链,如果华南虎被证实存在的话,对周正龙本人,对陕西镇坪县,甚至对国家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认为在这件事中,政府陷入了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冲突的困境。为了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希望通过华南虎这张响亮的名片来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如果要建立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话,那么它将可以作为一项政绩工程来开展,不仅会得到国家物资上的奖励,在另一层面上说明当地的环境保护到位,必然会有其他地方的政府到当地去参观、考察。但是从代表公共意志、公共利益的权力层面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品质来说,又要求政府具有行政行为准则所要求的行为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最大化地代表公共意志、维护公共利益。 
  (二) "华南虎"事件的政策流分析 
  在公布了"虎照"之后不久,陕西省林业厅立即表示他们已经制定出紧急保护和长期保护两套方案,全方位的保护华南虎的栖息地。2007年10月14日在镇坪县林业局正式成立了野生华南虎保护办公室,12月9日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如实公布鉴定结果。为此在陕西镇坪县和周边的平利县的部分区域确定20万公顷的调查范围。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围绕"华南虎"事件的发展以及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就形成了政策源流,亦称方案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院副院长张成福认为:透过虎照事件使我们看到新的时期社会治理存在着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有学者认为他们之间的互不信任,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成本。但强调信任问题并不否认质疑的价值,因为质疑是达到理性信任的途径。从网友和舆论的反应来看,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主要是政府反应不够积极,甚至有些消极。因此作为整个事件的当事方和老百姓期待的权威机构,政府有义务对老百姓的合理期待作出积极回应,对民众的质疑持更积极态度。 
  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专家夏学銮认为,政府应当积极保护和处理好民众的"知情权"。徐源远认为:对公众关注的事件,政府有责任及时发布真实的信息,坦诚面对问题,面对公众质疑的态度,建立成熟的应急机制,以及足够透明的制度公开相关信息。何祚庥院士认为,应用"科学执政观"审视"华南虎事件"。国内知名物证鉴定专家张玉镶认为,应通过第三方鉴定机构即司法鉴定来鉴定"华南虎"照的真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牛立文认为:应注重的影响,积极探索网络管理模式,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化解问题。    (三) "华南虎"事件的流分析 
  政治源流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问题流和政策流存在,主要包括国民情绪、压力集团之间的竞争、选举结果、政党或意识形态在国会中的分布状况以及政府的变更等因素。而国民情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通常以公众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随着具体环境变化而变化。 
  通过汇集门户网站、个人博客、等信息来源,使全民传播成为现实。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众多网民是浏览者,也是传播者。舆论的力量使"华南虎"事件具有极高的附和力,由单纯的"社会事件"上升为"政治事件",由"个人事件"变为"公共事件"。"华南虎"事件使得政府诚信遭到怀疑,同时也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来。由此可见,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可怕的。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及时、切实地回应民意的根本尺度。而在"华南虎"事件上,当地政府并没有积极回应这一标准。争论几个月,当地政府至今没有拿出令人足够信服的证据,尽管陕西省林业厅表示态度不会变,但其内部已经开始分化。 
  (四) 结合三流开启政策之窗 
  "华南虎"事件发生后,由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随后引发专家、学者、公众等的关注。而新闻媒体和这些专家、学者等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政策家的角色。新闻媒体的报道活动将贯穿"华南虎"事件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有了媒体的报道和互联网上的传播、争论,"华南虎"事件才会掀起如此大的风波。所以希望政府在媒体和学术界以及公众舆论的推动下,开启政策之窗,尽快制定出相关政策,以终止"华南虎"事件的负面影响,并对现有的华南虎及其他动物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三、"华南虎"事件的启示 
   
  通过用多元流理论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应以与的标准来审视华南虎风波。 
  由于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和意识观念、价值文化的差异,使得争论的出现成为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从"华南虎"照片引发的科学争论中,我们应该尊重那些为探寻科学真理锲而不舍的社会科技人士,肯定和颂扬那些为百姓致富、保护环境、社会无私奉献的人们。但任何争论都不能偏离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共建和谐文明的主线,更不能以主观意志为出发点,靠猜想、假设、社会八卦等人为地把问题扩大化,外延化。 
  第二,"华南虎"事件影响的持续和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首先,我国的言论日益自由。虎照刚公布,立即引起国民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焦点从照片上的华南虎是否为真,到科学研究态度,再到社会诚信,又深及政府管理。阵营有打虎派和挺虎派,层面涉及、技术和社会,媒体有中央、地方的报纸、电视台和,参与者有政府官员、科学家到镇坪的农民。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言论更加自由。如果没有这种自由,"华南虎照事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其次,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意识不断增强。在"虎照事件"中,老百姓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个人鉴定技术到权威专家专题论证,从年画虎追踪到网友评论,无一没有民众的参与。"虎照事件"引起极大关注,既反映了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社会共识的达成,也反映了老百姓当家作主发挥主人翁作用意识的增强。私以为,政府部门应对此予以恰当引导和保护,让他们保持这种热情,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从而促进国家和谐发展与社会持续进步。 
   
   
  [1] 刘丽霞. 公共政策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2. 
  [2] 戴维.L.韦默, 等. 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10. 
  [3] 胡宁生.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整体透视,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07. 
  [4] 周超, 等. 从强制收容到无偿救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分析. 
  [5] 郑北鹰, 等. 陕西到底有没有华南虎, 光明日报. 
  [6] 以华南虎事件反思公民社会,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