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引擎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2
【论文摘要】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执政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引擎。实现党内和谐,就是要不断处理、解决、协调党内矛盾,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只有不断树立党内和谐观念、健全党内和谐机制、创新党内和谐载体、畅通党内和谐渠道,才能发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引擎作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具有70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的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引擎作用。
一、党内和谐是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与行动和谐的统一
党内和谐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一致基础上的、思想和组织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思想统一是党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组织统一的基础。组织和谐以思想和谐为内涵,又是思想和谐的重要保证。组织和谐以思想和谐为前提,以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纪为保证,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关键。
1、实现党内和谐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应有之义
党内和谐是党内整体状态的综合反映,实现党内和谐的过程,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党内矛盾、不断协调党内各种关系、推进党的先进性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不断解决党内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内不和谐因素,在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实现党内动态和谐的过程。
2、实现党内和谐是坚持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实现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3、实现党内和谐是不断提高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内在需要
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才能实现党内生活健康有序,促进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发挥党内和谐引擎作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
1、党内民主发展不够充分影响党内和谐
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与党内民主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直接关系。如对党员权利重视不够,党内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及党内各项日常管理事务,缺乏让党员充分发表意见的途径和渠道。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在党的委员会中不愿听取意见,使党的领导原则无法得到很好贯彻,形成党内一言堂,严重地影响到广大干部和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党内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影响党内和谐
当前,因为党内监督机制尚不够健全,导致某些党员干部成了党内的特殊人物,以权谋私,以言代法,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实践证明,党内如果存在可以凌驾于组织和规章制度之上、不受监督和约束的特殊人物和权力,党内的各项正常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党内的制度环境就必然遭到破坏。
3、党内政治生活不够正常影响党内和谐
我们党历来强调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其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是我们克服各种党内不和谐因素,实现党内和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公式。现在,我们一些党组织正是缺少这一点,久而久之,整个党内政治气氛就必然会发生变化,正气得不到褒扬,邪气得不到贬抑,有正义感的人会感到压抑,党内很难达到和谐。
4、党的作风不够纯正影响党内和谐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如果作风不够纯正,出了问题,党内和谐就会受到直接影响。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不够纯正,各种形式主义、假、大、空的东西就必然盛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不够纯正,官僚主义就必然盛行;组织原则作风不够纯正,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现象就必然盛行。 5、党内腐败现象的存在影响党内和谐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的权力,只能是被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如果被用作他图,权力就变了质。这会形成党内整体理念与个体行为,整个组织活动与个人活动,党所代表的整体利益与某些个体所追求的利益取向的矛盾。如果放任这些权利,就会导致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滥用权力,就必然在行为过程中和党的组织整体,与组织中的大多数人发生矛盾,严重影响党内和谐。
三、健全机制、创新载体、畅通渠道,把握党内和谐的着力点
1、牢固树立党内和谐观念
首先,要树立思想领域的和谐观。特别是要把观真正转化为党员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与巩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能力;其次,要树立党内关系的和谐观。必须克服“家长制”、“一言堂”等倾向,尊重党员民主权利,使广大党员敢讲真话,形成党内大胆、平等讨论的环境;再次,要树立党群关系的和谐观。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做到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道,善谋富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
2、不断健全党内和谐机制
要健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激励、争创、评估和监督机制,通过常态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包括领导集体决策、专家论证、决策评估、失误责任追究、咨询等制度;要健全公道用人机制。逐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公开选拔、全委会投票表决、“两推一选”等制度;要健全公众监督机制。加强人大、民主、群众、舆论的监督,建立健全与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全过程。
3、注重创新党内和谐载体
要推进“党务公开”工程。切实提高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自治水平,把群众的权利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推行议事恳谈会制度,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纳入民主议事恳谈会范畴;要开展“党内关爱”工程。深入开展“党员访谈”活动,设立“党内关爱基金”,切实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生活遇到困难的党员和生活在的老党员,使其真切感受组织的温暖,增强工作原动力;要实施“党群鱼水”工程。通过实施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农村党员义务帮工、流动党校送课到基层等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从而建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4、积极畅通党内和谐渠道
要畅通党员参政议事的渠道。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要畅通党员旁听党委会、党员代表议事日等渠道,有效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党员反映心声的渠道。充分利用党员谈心、领导干部接待日、民主生活会等平台,广泛收集党员的意愿和社情民意;畅通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创造性开展党员“定岗争先”、“挂牌争先”等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上一篇:古代无锡人口考订录
下一篇:爱情与事业两者不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