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2
[论文摘要]现代服务业的呼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创新,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创新人才队伍,形成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大军,对实现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化、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对、保险、证券、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人才脱颖而出,对现代服务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1 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背景分析
1.1 一体化
“服务”的几个传统特性——非实物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存储性以及不可贸易性正受到空前的挑战。譬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存储性一并被打破,同时服务业务也被大量地体现在跨国和跨地区的贸易之中;此外,知识和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使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与商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服务与商品的有机组合与叠加已越来越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1.2 扩张化
服务业扩张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拓展和垄断经营格局的形成。一些发展家正在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办公室”。服务型的跨国公司利用其在资金、技术、信息、品牌和上的巨大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抢占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市场来实现服务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和扩张。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中心城市因此逐步显现出“总部经济”效应。随着服务业市场壁垒的进一步降低,全球正掀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为了能够向遍布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全球网络型组织构架正成为目前许多服务型跨国公司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如跨国性的酒店集团、商业零售商店等。此外,项目外包则成为跨国公司广泛应用的经营形式。
1.3 主导化
服务业正在向生产领域渗透,其范围也逐渐同生产领域相融合。这一趋势使得从生产领域内独立出来的服务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主导性和核心化趋势。当代经济中的许多生产部门已成为服务业的附属部分,它们的生产将围绕着“服务”这一主导目标而展开。譬如新兴的咨询、咨询等中介服务部门,这是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现代服务业的最终发展趋势。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经过产业的结构升级,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大都来自于为生产者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经济结构中,制造业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互动的,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
1.4 创新化
随着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新经济逐步取代传统的经济,在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中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新经济的典型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的比重增加最多,其他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变化不大;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发展最为迅速,新兴服务行业主要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活动,成为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正是由于能够不断地吸纳最新的信息、知识和科技成果,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达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之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1.5 知识化
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高且能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现代服务业本身就是依托信息等高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产业,它植根于信息化,是由现代的经营理念发展而来或经过信息化和现代的经营理念改造提升而来。尽管传统服务业经过改造提升也可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但现代服务业在更大程度上是信息化进程的产物和结果,是人类社会由以能源为主向以信息为主转变中产生的新兴行业,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2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艺,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技能强的服务业创新人才。
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创新人才队伍,形成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大军,对实现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化、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本质属性是掌握了必需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知识,练就了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了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专门人才。即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熟练掌握现代服务业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关键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够在加快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见,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职业特征明显,职业岗位重要,社会需求急迫,我们应该深刻理解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的职业特征,努力掌握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创新人才的特点和成长,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现代服务业人才脱颖而出,使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步入良性、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3 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笔者以为,校企合作是实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之举。因为高职院校是培养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摇篮,现代服务是高技能创新人才成才的重要基地,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许多关键环节必须在实际生产岗位及在接近或等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因而校企合作应该作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路径。高职院校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校企联姻、学工交替、打包配送、任务驱动、项目导入,进行校企共建(合作)办学。真正打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级,实行“订单”,真正实现“近距离”办学。
在校企合作培养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创新人才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性作用,二是如何发挥学校的育人优势,并充分利用和挖掘企业的资源。校企双方应充分意识到,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所以,必须从企业的用人标准出发、从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去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特别是技能训练环境必须接近或等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尽量利用生产现场和岗位进行实训,或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技能人才的成长,、合理地去培养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创新人才。为此,必须强调:
3.1 实施培养方案共商
这是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进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培养方案共商是指人才培养方案需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谋划商定,它至少应包含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支柱。院校和企业要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设立咨询机构、定期召开咨询会议等形式,联合商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制定课程标准,联合开发项目课程,联合编写教学教材及其他实训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在合作模式上,可以采取校企联培、合作培养、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学工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
3.2 实施育人资源共享
这是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保障。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讲,常用的基本实验实训的设备是必需的。同时,建立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尽可能搬进现代服务业企业,搬进校外实训基地,不但可以解决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兼职实训老师,大大提高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进行实训教学。
3.3 实施校企订单联培
校企订单联培模式是指由现代服务业企业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校按照企业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订单式的校企联培模式,实现了学生人口、培养过程、出口的有机统一,按订单要求培养的学生,由于其既了解企业的实际,又熟悉企业的作业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入角色迅速,可以迅速成为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因而,深受企业欢迎。
3.4 实施工学交替方式
工学交替方式也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与“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是紧密联系的。所谓工学交替,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互动过程。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式教学,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的课程,第二、三学年学习专业模块课程时,实行工学交替制,安排在岗培训,进行顶岗实习。
上一篇:爱情与事业两者不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