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德育断裂层现状分析与融合对策
摘 要:德育实效提高困难重重,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校与家庭德育存在严重的断裂层。因此有效破解家庭德育断裂现象,是摆在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校与家庭 德育断裂层 分析与对策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家庭德育状况如何?与学校德育的整合存在哪些断裂层?二者之间存在哪些不协?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对策?为此笔者走访了2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形式,收到有效答卷196份。现把这些调查结果及其思考简述如下:
一、当前家庭对青少年勤奋读书行为习惯、参加劳动行为习惯、参加娱乐活动行为习惯及观看电影习惯的培养主流是好的,但也不能过于乐观。(详见下表)
问题 | 答 题 百 分 率 | ||||||
勤奋读书习惯 | ①不要参加课外活动,一有空就要学习 | ②有计划,有时间性进行学习 | ③让孩子自由学习 | ||||
48.6% | 28.1% | 23.3% | |||||
劳动行为习惯 | ①要求积极参加劳动 | ②大人帮忙搞 | ③花钱请人搞 | ④不管他做不做 | |||
35.1% | 25.5% | 3% | 36.4% | ||||
参加娱乐活动 | ①什么活动都可参加适应时流 | ②孩子参与一点赌博活动也不管 | ③只准参加正当的游戏与娱乐活动 | ||||
45.3% | 4.3% | 50.4% | |||||
观看电影习惯 | ①限制孩子只准看故事、新闻 | ②儿童不宜看也让跟着看 | ③孩子喜欢看什么就让看什么 | ||||
55% | 5% | 40% | |||||
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受千百年封建社会“唯有读书高”的影响,要求孩子抓紧分秒时间多看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认为参加活动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产生这些心态的原因是:学校给学生“减负”未真正落实,仍特别强调“分数”,甚至仍按分数排名次,召开家长会给学生和家长心理带来巨大压力,使家长对子女要求更严格。再是国家一年一度“高考”紧箍咒牢牢地套在人们头上。
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教育。为人处世行为习惯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这表现在少部分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不受人欺负,对孩子吵口、打架管得少,甚至父母直接介入,甚至对讲不讲礼貌无所谓。(详见下表)
问 题 | 答 题 百 分 率 | ||
文明礼貌 | ①认为要讲礼貌 | ②认为无所谓 | ③对前辈出口不逊,也不教育 |
68% | 26% | 6% | |
为人处世行为 | ①严格要求 | ②父母介入闹事 | ③要求孩子不当弱者,别人犯了我,要反抗 |
64% | 8% | 28% |
这样看,绝大多数家长要求自己子女对老师、前辈讲文明礼貌,严要求,和别人和睦相处,但也有少数对子女礼貌严格要求不够,有的甚至父母介入闹事。产生上述的原因:一是部分家长受大潮的影响,只顾物质、金钱,忘掉文明建设。因此,我们要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讲过的“一手抓物质建设,一手抓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家长对这些教育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受社会流传,五十年代人帮人,六十年代人爱人,七十年代人骗人,八十年代人吃人,九十年代人杀人及黑社会、黑势力、黑霸王“霸天下”负面影响的也不可低估。
三、爱护公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行为习惯方面令人担忧:学校要求学生执行《小学生守则》,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但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富裕了,又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忽视了这方面教育(详见下表)
问题 | 答题比率 | ||
爱护公物行为习惯 | ①有的大人指使小孩小偷小摸 | ②对小孩损坏公物视而不见 | ③严格要求小孩爱护公物 |
5% | 25% | 70% | |
勤俭节约行为习惯 | ①要求子弟勤俭节约 | ②无所谓 | ③要钱就给 |
62% | 23% | 15% | |
艰苦奋斗行为习惯 | ①零用钱买什么都无所谓 | ②成绩好,零用钱多给 | ③要求零用钱买学习用品 |
30% | 52% | 18% |
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对子女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较重视,但有部分家长对子弟养成方法不妥,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造成上述行为的原因是:
(1)现在人民生活富裕,不能与过去相比较,家里有钱就多给孩子,这是身体、智力投资。
(2)计划生育的实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爱吃、爱穿,爱花零用钱坏习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四、对参与德育行为习惯教育方面不理解,不给孩子创造实践条件参与,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详见下表)
问 题 | 百 分 比 |
不给孩子创造实践条件或基地 | 25% |
提供多种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 | 21% |
认为这是好玩 | 15% |
这是浪费时间 | 35% |
从上述百分比可看出:很多家长不给自己孩子提供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不理解其目的和实践的重要性。产生这些心态的原因是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德育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为书本知识服务,二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是不理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多参加实践活动,养成自己动手、动脑习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消除学校家庭德育断层,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针对新时期特点,强调学校、社会、家庭德育的同步。青少年成长不光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还应得到社会诸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家庭的配合。为了使青少年有健康成长之路,应成立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每月活动一次,开展家庭教育研究,要以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家庭教育研究要做到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结合。教师虽可以帮助家长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2、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坚持教书育人方针。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教育,社会的影响,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内容的现实性和形成的生动性,在诸种影响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应与治理社会同步进行,以利共同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建议要加强三方面的建设(即学校、家庭、社会);建议宣传部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建议司法部门对其他大众宣传媒介进行应有的控制、调节和必要的强制管理,在家庭和家长努力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有益于健康成长的环境。
3、端正办学思想,改革制度。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负担,取消考试排队现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目的是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改变以往“分数”挂帅,“分数”给人造成灾难。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根据不同的考试目的设计不同性质的考试,教师应极其认真对待每个学生平时考试,要引导学生分析,有针对地指导学生进行有个性的学习,评定,树立一种崭新的教学质量评价观,一种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