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粮食仓储制度考析及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2
一、历代王朝高度重视建仓储粮
在古代,仓储被视为“天下之大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
1、积极兴建仓储设施
我国粮食储备的历史十分悠远。夏朝,仓储制度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自周代开始的历代王朝不仅重视中央仓储的建设,也注重在地方兴仓储粮,仓储制度渐趋成熟,仓储规模不断扩大。例如汉代,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开始营建新都长安,首批重点建设工程就包括了太仓。除太仓外,中央直接管理的粮仓还有位于甘泉的甘泉仓、华县的华仓、左缴附近的细柳仓和嘉仓等。此外,郡、县两级另有常设之仓,各诸侯国、军队特别是边防兵系统也建立了粮仓。而汉宣帝时耿寿昌倡立的常平仓制度,更成为后世封建王朝沿用的主要仓储制度。
2、千方百计筹粮
《魏书·李彪传》说:“国无三年之储,谓国非其国”。而在农业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国库要保持三年之储实非易事。因此,历代封建王朝都千方百计地筹措粮源,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不同类型的仓廪有不同的粮食来源。正仓亦称官仓,其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常平仓的储谷主要是每年夏秋两季以略高于市价收购,其本钱由国家财政统筹拨付;广惠仓的仓米来源是官府对无人耕种的绝户田募人耕种所收的租谷;社仓主要靠官府提供谷本,收“息米”,同时也通过劝捐和劝借的方式,面向富民,筹措谷本。
二、历史上粮食仓储的职能与作用
在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的封建社会,粮食仓储除了供应皇室及贵族的粮食消费、维系国家机器运转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职能与作用。
1、平抑粮价,调控市场
这是古代仓储制度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功能。从周代开始,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发挥仓储的这项职能作用。尤其是从汉代设置常平仓制度以来,调控更成为仓储的主要职能。每当青黄不接、灾荒或战乱引起市场谷价上涨时,政府以常平仓所存之谷平价粜卖于市,以不致“谷贵伤民”;当谷物丰收市场谷价下跌时,政府又动用库帑平价收购,以不致“谷贱伤农”,从而对市场起到稳定、调节作用。
2、赈灾备荒,安民固本
我国是个灾荒多发国家,因此,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荒政”,而他们采取的最主要的救荒之策就是设仓积谷,适时救济灾民,安定社会。自隋代起,在已有的官仓之外,又创设了一种民间自置粮仓,专门供当地备荒赈恤之用,这就是由长孙平倡议而设立的义仓。义仓由各州军民共同设置;出粟方式为“劝课”,具有自愿性质;所出粟麦品种“随其所得”,没有固定要求;仓窖造于当地村社,委托社司管理;所储仓谷用于饥荒赈给;出粟标准平均每户一石以下,按“贫富差等”法交纳。义仓制度是封建仓储赈灾救荒的重要手段之一。
3、供养军队,备战应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储备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物质保障。例如,西汉一朝,几与战争相始终。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方面,粮仓和武库一起,为西汉军队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西汉王朝拥有进行战争和维持统治的强大后盾。
三、历史上加强仓储管理的基本做法
仓储是保证封建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手段,也是易生腐败之地。历代封建王朝仓储制度中均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仓吏腐败,亏空严重;储备不足,调控乏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一般说来,中央财政最高行政长官是全国仓储的最高主管,其下另设专门的“仓官”负责仓储事宜。如明代,户部掌管全国钱粮,各省由布政司分理,无论京库钱粮支用还是地方存留与上解,都须遵循户部的细则定例,并接受户部的审核。
1、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
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
2、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
例如,秦代有专门的仓律,规定严格;西汉设有专门的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宋代以后,有关仓储的规章更多、更细、更严。
3、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清雍正严查钱粮亏空就是一例。据载,在雍正元年至三年(1723—1725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在清查过程中,他下谕:即便涉及高官与贵族,也决不宽贷。对被参贪赃的官员,一是抄家,二是罢官,严重者处以极刑。
四、几点启示
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12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安全问题更为重要。为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有必要借鉴我国古代和国际仓储管理经验,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加强粮食储备建设与管理。
1、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市场供应充足,很多人觉得粮食短缺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应当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多年以前就开始加大粮食、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存储,以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出现而市场又无法从根本上调节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从战略的高度、全球的视角来审视未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储备建设与管理。这是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乃千古恒理。只有掌握足够数量的粮食,才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我们一定要吸取上的经验教训,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3、建立高效率的国家储备粮调控机制
我国现行的国家粮食储备方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结构不合理,长期静态储存。储备粮没有按功能和应发挥的作用分类,收进来就统统放在库内,造成资源和财力浪费。其二,粮食进出多采取行政分配方式,市场调控作用发挥不充分。这种情况应尽快改变,建立起吞吐灵活的国家储备粮调控机制。一是按照用途,将储备粮分成两类,一类是战略储备,即国家在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救灾救济之用,平时不能动用;另一类是调控储备,相当于古代的常平仓,在粮价过低、农民收入受到影响时,国家入市收购;在粮价过高、消费者利益受到影响时,国家入市抛售储粮。对战略储备、调控储备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和补贴政策,但不管是哪种性质的储备,其收购、轮换和销售都应通过市场来运作。
4、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粮库管理
纵观几千年仓储史,强化仓储管理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粮库管理总体是好的,但管理不善、弄虚作假、贪污挪用之事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粮库管理。第一,进一步压缩中央储备粮库点,将中央储备粮存放在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大、中型粮库内。第二,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全部实行机台账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周转库存也要实行计算机台账管理。第三,针对全国清仓查库暴露出的问题,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依法规范和管理储备粮库。
5、鼓励民间储备粮食
我国上储粮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公私皆储粮,“都鄙廪庾皆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但从我国目前粮食储备的结构看,国家储粮是大头,农户一般不储隔年粮。因此,在重视中央储备的同时,也要积极民间储备,特别是要鼓励农户储备粮食。
上一篇:从政府政策谈对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农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