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相亲网站大观 差别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趋于成熟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1-07-24

  相亲网站之所以如此走红,说明选择伴侣和确定关系的过程——无论是为了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还是仅仅为了短暂的激情,或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找个伴儿互相取暖——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效率低下且难以决断的过程。

  

 

  如今国内最火的社交网站非相亲网站莫属,就在这短短几年之内,中国相亲网站的用户数量和网站的数量突飞猛进,成为互联网产业中的宠儿。其实,相亲网站并非“中国特色”,早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30多年前,美国已经有了类似的相亲平台,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相亲网站在差别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上已经趋于成熟。《纽约客》杂志的撰稿人Nick Paumgarten就美国相亲网站的发展创作了长文《寻找某人:互联网上的性、爱与孤独》(Looking forSomeone: Sex, love, and loneliness on the Internet),刊登在该杂志的7月号上。

  1964年秋天,25岁的会计Lewis Altfest去纽约皇后区参观那年的世博会,世博会上有个派克笔公司的露天展厅,里面有台巨大的电脑,可以帮你选择世界各地范围内的笔友。你只要填个问卷,输入机器,几乎立刻就能收到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对方的名字和地址,那人与你有着相似的爱好、情况,是电脑为你挑选的理想伙伴。Altfest觉得这想法挺不错的,找了朋友Robert Ross——一位IBM公司的编程员,开始一起设计一个更实用的程式,以帮助人们找到理想伴侣。一年后,Altfest和Ross设计出了原型,称之为Project TACT,于是第一个电脑红娘就这样诞生了。Project TACT的使用很简单,顾客付5美元,填写一张问卷,上面有超过一百个多选题。例如“有能力的话,我最愿意做谁的工作(选2个): (1) 史怀哲(2)爱因斯坦(3)毕加索”;有些问题分性别,男人被要求排列自己最喜欢的女性发型,女性被要求看一组男性的图片,选出自己的理想对象。TACT将答案输入一台I.B.M. 1400系列电脑,然后为女性顾客吐出五张蓝色卡片,或是为男性顾客吐出五张粉色卡片。

  虽然用到了电脑,但TAC T其实不过是一个软件,至多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而非社交网络。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真正的相亲网站才应运而生。其实,以“相亲网站”命名多少为了迎合中国的同类网站,更确切的称呼应该是“在线约会网站”(Online Dating)。美国人作为个体更为独立,他们没有结婚成家的压力,如同《纽约客》的这篇文章的副标题所言,人们上在线约会网站不是单纯为了寻找结婚对象,更多地是寻找灵魂伴侣(soul mate)抑或身体伴侣(body mate)。当然,相信在中国的相亲网站上,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美国的在线约会网站大都是全球规模的,Match.com、eHarmony、PlentyOfFish和OK Cupid占据了大部分资源,前两个为收费网站,后两个为免费网站。付费的网站通过每月的订费赚钱,免费的靠的是广告费。绝大多数Internet dating网站还和当年的TACT一样,很大程度上依靠问卷调查配对,原始材料就是那一大堆你自己说的偏好。1995年上线的Match.com是最早的在线约会网站之一,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约会网站了,旗下聚合了30家世界各地的约会网站。2010年,全世界的收费约会网站共获利超过10亿美元。根据Match.com最近的研究,在线约会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彼此相遇的第三普遍的方式(前两位是“通过工作/学校”和 “通过朋友/家人”);新婚案例中,六对夫妻中就有一对的结合要归功于在线约会网站。现在20多岁的人,已经习惯了在网上完成自己大部分的社交功能,包括约会在内,对他们来说,这已经变得和长辈去教堂或去夜店实现社交生活一样寻常。通过Match.com配对成功的情侣难以计数,但是一次翻船就可能令网站名声尽毁。

  今年早些时候,洛杉矶的电影制作人C a r o l eMa rkin将Match.co m告上加州法庭,她说自己被她在该网上遇到的一个男人强奸了;结果发现那人其实有性侵犯的前科。Markin请求法庭判决网站赔偿的并非金钱,而是针对网站的禁令,禁止它允许新成员注册,直至它建立一个背景调查的系统。数天后,Match.com公司宣布,会开始根据全国性侵者的档案来核查注册人。虽然这种事情听上去很恐怖,但说穿了只是大千世界中同类危险存在频度的一个反映而已,酒吧也不会进行背景检查,但没人去控告酒吧。

  当然,绝大多数的糟糕约会并不会糟糕到那样的地步,它们只是让人觉得尴尬或苦恼而已。其实约会的对象是不是“极品”,真人距离他(她)在网上的描述是否十万八千里,在见第一面时已经可以分辨出来。如果见面那一刻还没能看清楚的话,那等到约会结束,当他把舌头伸进你喉咙时候也能分辨出来了。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热衷线上约会的人在线下约会中都遭遇过失望和打击,原因是人们在网上档案里撒谎已经司空见惯了。有人贴的是自己过去年轻时候的照片,或是别人的照片;有人选择身材描述的时候,明明应该选“还能再瘦几斤”,其实点的却是“运动员级别”;有人明明不是单身还要标单身。OK Cupid经过对自己网站上的数据分析出:平均每个男人都会把自己的收入夸大20%,把自己的身高“加高”6公分,或许这旁证了女性对这两项指标更加关注。当然,女人在有些事情上也会撒谎,更何况如今化妆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所有相亲网站中,eHarmony或许是最规规矩矩也最专业的一个,它的宗旨就是为用户找到终身伴侣。网站的创建人是临床心理学家Neil Clark Warren,30年来他致力于治疗和研究夫妇之间婚姻成功失败背后的原因。他得出的结论是,有很多人最初就不应该结婚,一对夫妇要想长久地在一起,必须要有共同的心理特征。正如Warren医生常说的,个性相异的人虽然起初会彼此吸引,但吸引过后还是会彼此攻击,所以他在2000年设计了eHarmony,为的是让相近的人走到一起,让相反的人远离彼此。Warren医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这个网站也有基督教的特色。网站上不支持“同志”找伴侣,无神论者和离婚超过两次的人想在上面找伴儿也比较困难。不过,由于现在eHa r m ony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收费相亲网站,所以不如以前那么刻板了。2009年,在性取向歧视官司的压力下,eHarmony专门开了一个为同性恋服务的独立网站。

  有些规模较小的相亲网站还得靠噱头吸引用户。ScientificMatch网站试图以DNA为依据来给人配对,声称这一方法配对成功后,女性更有可能获得性高潮。Howaboutwe.com只要求你把“我们何不⋯⋯”这句在第一次约会时用的话填充完整,他们认为你在第一次约会里的提议,理论上足以体现你的品位和想象力。而现在最先进的是依靠你所在地点的定位服务技术来提供约会的网站,例如Grind r,那是一个智能手机app,给男同志提供服务,订户可以知道此时此刻周边是否有愿意约会的对象。

  相亲网站之所以如此走红,说明选择伴侣和确定关系的过程——无论是为了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还是仅仅为了短暂的外宿激情,或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找个伴儿互相取暖——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效率低下且难以决断的过程。人生悬而不决,我们以前只得在茫茫人海中仰仗机遇与巧合来寻找伴侣,但是当互联网脱颖而出后,给人们带来了重新联络、大量选择和数据处理的力量。于是,相亲网站出现了。它们以系统的手段来接近人类彼此吸引的原始奥秘;它们依靠复杂的数学方程式和程序,体现出超越人脑的优势;它们遵循的某种匹配理论,扎根于心理学或神经学或基因遗传学的深处,令普通人难以招架。

  相亲网站的明显优势在于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可能性,反过来这也是它们最大的缺点。因为你接触到的人越多,就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然而,在这个平台上,不断会有“更好”产生,于是你不由自主地成为了选择的奴隶,反而更难遇到知心人。或许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应该保持传统,与其货比三家,不如专心寻找那个Mr.(Ms)Right。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