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女企业家创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内容摘要:性别歧视由来已久,但对性别歧视的注意到重视却是近一个世纪才开始的。本文特别地关注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女家,对她们所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从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的角度作了一点比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性别歧视 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
女企业家创业面临性别歧视
北京工商联的调查报告显示,社会中人们潜意识中的性别歧视是影响女性事业的主要障碍。人们普遍能够接受一位男老板的创业故事,却很难认同一位用同样正当、诚实、道德的手段获得成功的女性,相反的会有诸多带有“诽谤性”的猜测,而非叫好;而对那些没有能够成功的女企业家,则是用一种世俗的同情的眼光接受事实,而非鼓励。当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值低于男性,从客观上进一步淡化女性的素质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等条件下的男女成功率差距较大,女企业家往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更大的心血和牺牲,甚至受到歧视。性别歧视给女企业家造成不小的精神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她们事业的健康发展。被调查的女企业家均面临着婚姻、家庭、事业的诸多困扰,在家庭与社会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在来自生活、事业、社会、家庭的诸多压力使得她们不堪重负,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她们渴望理解、渴望支持、渴望组织的帮助,更渴望提高女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为了更好地打破这些不良的偏见,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分析我国女企业家遭遇性别歧视的原因,寻找相关的对策,以期求建立一种公平的生存竞争机制和环境。
性别歧视的原因探索
性别歧视由来已久,它是父权制的精神产物。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虽然与性别歧视有所区别,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把性别角色定型化,使它在压制女性潜能的发挥上起了很大作用,从而为性别歧视提供“合法化”的依据。
从全世界看,男女不平等具有普遍性。尽管女性占总人口的50%,但她们的劳动时间占全世界全部劳动时间的2/3,而她们所占有的财富却不足1%,获得的收入仅占世界总收入的10%。虽然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但妇女的地位很难说上升了。社会中引进的新技术使男性实力大增,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实际上妇女的地位反而被化的技术进步所降低。
很多时候,性别歧视的氛围不是谁说些什么话或者用什么成文的规定造成,而是某种惯性、风俗使然,所以要想改变就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氛围,当然就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而是整体环境,是未必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感觉。对公司如此,对行业,对社会整体来说也都如此。产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本文先分析社会对性别角色的界定和男女性别差异,再分析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的女企业家产生心理误区,进而导致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性别角色以及性别角色冲突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美国心家玛特琳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作了如下:真正心理学维度上的性别差异是很小的,在有些研究中还相互矛盾;但人们对女性和男性的反应不一样。
性别角色是社会化的结果,是自我意识的认同。爱格莱(Eagly,1987)在她的《社会行为中的性别差异》一文中,描述了生物学与社会化之间的互动过程。生物学的影响和社会化对性别角色分化的重要性几乎和社会角色一样,个体扮演的角色促使了自己的成长。
一个特定的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时候甚至在同一阶段,也可能表现出性别角色的多种内容;而在后一种情况中,往往会出现性别角色冲突。同时兼顾着的两种以上的性别角色往往是相互抵触的:某一性别角色的成功往往意味着另一种性别角色的失败。
女企业家担负着现代事业型女性与传统女性双重角色,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冲突表现得十分明显。香港学者列举出1990年的一份统计资料,在15-24岁,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只不过低于男性3个百分点,到了25-29岁则相差约20个百分点,而30-59岁两者相差达44-55个百分点。这25岁以上的统计数字,正好反映妇女婚姻生活与生育子女所带来的压力使她们停止再就业而将精力放在照顾家庭上。有一个世界性的提议:推进无酬劳动计量的工作,就是说无报酬的工作应该被计量出来,来承认妇女各种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扩大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空间。有一个口号是:分一半家务给男性,分一半权力给女性。这个口号并不是不要家了,并不是让女性把家庭的事情简化了,不去做,而是让女性既要有家庭方面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也要有职业和经济方面的参与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善待这两个方面。家庭的角色和社会的角色是一种平等的分担,而不是女性一个人的事。
男女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指男性和女性之间在人格和角色行为上的差异。性别差异表现在攻击性、自信心、支配、人际交往、焦虑等方面。
攻击性 许多学者认为,也许攻击性是性别心理差异最为常见的证据,男性比女性富于攻击性,这里的攻击性包括了所有的攻击行为,即生理上的攻击行为、语言上的攻击行为以及其他一切荒诞的攻击行为。但是,攻击性性别差异的归因至今仍然未被的论证所彻底解决。很可能的原因是,攻击性方面的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基础是十分有限的,而社会文化因素则使这些差异十分明显地扩大了。
自信和自我评价 男女间在自信心方面有一些差异。有资料表明,对成功的自我期望偏低的人往往害怕介入竞争性活动,从而失去锻炼的机会,尝试不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因此,对女性来说,由于自信不如男子,往往是她们的事业和成就倍受影响。但另一种原因的解释认为,由于男性的自我评价过高,因而他们的自信往往是盲目的、不切实际的、这样来解释自信方面的性别差异也合乎情理。
焦虑 大多数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显得胆小、怯懦、多虑,而且她们自己也承认焦虑要比男性强烈些。这可能是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所造成的,习惯于把妇女描绘成胆怯、多虑的,而把男子们描绘成英勇无比的,从而使妇女勇于承认自己的真实情感,使男子们羞于承认。其他,在人际交往等方面,未见有角色差异的研究结果。
常见的五种心理误区 心家的研究认为,由于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导致其心理出现很多误区,这些是困扰女企业家在事业上的重要原因。常见的五种心理误区是:
管理风格的争议容易产生挫败感。人们在谈到女性领导者的时候,经常会引起争议的是她们的管理风格。女老板的管理风格很容易受到攻击,性别的差异,使同一种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社会反应。
缺乏竞争欲望。在事业成功的众多因素中,竞争意识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聪明才智。有了一定成绩的女性常常会面对角色冲突,甚至总是处于自责或选择之中。一些女子自认为不如男子,主动放弃。
认为成功会失去爱情。由于世俗和由此引起的习惯思维,男性主流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不同期待在女性内心交织,这种社会期待带给女性的困惑让人们和女企业家自己深信,事业的成功,不仅会受到社会的排挤,而且常会使自己失去爱情。
同性的嫉妒心理。女性在对待同性上,都“竞争意识”十足,不是有一首歌曲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吗?这种竞争导致了内耗,失去了彼此的优势。
墨守成规的延续性心理。女性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对原有的思维结构的理解和模仿上,思维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延续已有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女企业家在那些模仿和继承性强的领域易出成绩的原因,也成为她们不擅长创造性工作的最大误区。
竞争引起的心理失衡 不公平竞争导致心理失衡。男女不平等本来就是事实,而由此引起的不公平竞争往往会让一些不甘心失败的女性心理失衡。恶性竞争引起焦虑情绪。惧怕竞争造成心理疲劳。
消除性别歧视的对策
有时职业分割与劳动者的技能和受程度连在一起的,如果你没有受过较高的专业培训,就很难从事有技术的工作。所以人们看清了教育和就业,教育和参与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是促进劳动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或是一个手段。采取配额制方法,使各管理层面都能保证一定数量的妇女参与,也就是说制定政策的人,或高层管理人员,有意识地在高层,包括各个层次,特别是中高层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使妇女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工作中去。让妇女担任中小企业的主管,建立各种女性的专业人员支持,改变传统、陈腐的人际关系模式。这些都是打破职业隔离的国际经验。
为消除性别歧视,须区别开男性和女性形式上的平等和实际上的差异
上的平等是重要的第一步,但并非必然会消除性别间的差异。近半个世纪来,妇女解放运动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虽然从总的方面来看,虽然传统的男性角色观念和女性观念都在急速变化之中,但女性的地位仍不如男性,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创业不如男性,性别歧视与偏见没有完全改变,性别观念上刻板印象没有完全消除,女性的解放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最近中央政府也在推进创业,其中就有培训中小企业家,就是小老板,应该积极地推进女性做小老板。
另外,国家在各种政策和具体措施上应该考虑到:提高妇女受教育的水平,对女企业家进行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管理方面的培训、领导能力的培训,推进女企业家的职业能力建设,使女企业家享有完全独立创办企业的机会,以增强女企业家的自信。
营造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使男女平等担负家庭角色
我们要宣传成功妇女的业绩,改变歧视妇女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因为榜样的力量和影响,如果我们宣传的成功企业家都是男性,就会潜移默化地给人一种印象,认为女性不能做企业家,所以说,重要的是改变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
女企业家要加强观念和心理上的改变
面对歧视引起的竞争现象,女企业家们应该学会抵制,积极保护自己的利益,灵活运用方法,尽量在合作基础上进行竞争。其次,冷静、客观分析,纠正观念,合理采取对策,变压力为动力。面对竞争,广大女性要有战败的思想准备,但也不要自我否定,认为没有男性企业家的能力强,相反要强化自我肯定意识。
正如个体之间的差异将会永远存在一样,两性间的差异也将永远存在。但人为地、片面地扩大两性的差异,甚至使它对立化的现象是错误的,事实上,性别歧视的观念是可以消除的,而且也正在消除着。女性就业率逐年上升,各行各业都出现了高成就的女性,即使像这样的传统男性职业,也有一些女性登上了政治权力的顶峰。
虽然,社会性别角色的转变深刻地影响了女性职业发展,而女性自身的职业经验、受到鼓励的程度以及相关的性别交往都可能使女性做出多元化的选择。在迈向与男性参与相同竞争的道路上,女性企业家付出了比男性企业家更大的代价。但两性世界应该是和谐和统一的。因此,社会应该从女性本身的特点出发,给予更多的支持,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从而达到真正地和男性进行公平竞争。我想,那时候就没有必要分什么女性企业家男性企业家了,所要谈的应该是企业的发展问题。
资料: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李银河著,《女性权力的崛起》,社会出版社,1997
3.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性别与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