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难 对策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
1.1 资本市场不成熟,使中小企业缺乏更多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大都不具备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据统计,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其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中小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还是银行借款,上海中小企业的外部筹资中,银行贷款的比例为73%,有价证券筹资仅为2%。近年来,由于我国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是,由于受所有制和偏好的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由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中小和集体企业及个体企业组成),国有银行在信贷投放上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较为偏爱,对诸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相对较少,而大银行由于资金庞大拥有更多的机会,也往往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难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
1.2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造成自身造血不足,形成资金匮乏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并不完全在于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歧视,而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由于竞争的加剧,使得经营效益持续下降,盈利能力低下,而且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机构信贷风险过高,加大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大家有目共睹,但如果企业一味的面向外部筹资,一味的追求银行贷款,不从自身积累健全造血功能,只会使企业陷于恶性循环中,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1.3 缺乏信用观念,不良资产过高,抵押担保难落实,影响融资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信用状况较差,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比例较高,对银行资产的影响较大。我国对中小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的比例平均高达63.93%。值得注意的是,在温州地区,由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占比反而最低,仅为21%。相反西安市中小企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高,但由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占比反而高达90.75%。这一现象表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更多取决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而不是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中小企业破产兼并是形成不良资产的主要因素。在所调查的全部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中,破产占34.3%(21.93%~63.93%),兼并占16%(10.44%~63.93%),两项合并占50%。这既表明中小企业破产兼并是导致银行资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也表明中小企业存续状态不够稳定。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借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相当突出。出于社会稳定需要,企业破产后清算的财产被优先安置员工,国有中小企业在改制后,私人收购方往往采取各种方式隐瞒财产以逃废银行债务等。从理论上说,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自有资本数量不足,存续状态不稳定,不具备大企业那样的商誉,这些特点为中小企业逃废债务创造了便利,给金融机构带来较高的金融风险。
1.4 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一是金融政策支持不够。由于受过去多年来传统习惯的影响较深,国有银行基本上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供应者,没有将中小企业列为其信贷支持的重点对象;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虽然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抓大放小”的企业战略的实施,无形中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降到次要地位。这些因素是造成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资金占有率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重要贡献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欠佳。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确实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产品技术含量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单笔融资数额小等特点,而且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往往产权不清,银行贷款面临企业所有制改革、合并、分立等诸多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益较小、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因而产生了收益成本不对称、借贷双方无法对接的局面,所以贷款积极性不高。三是国内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和投资公司。随着近几年银行企业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逐步由分散经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大幅度收拢了信贷管理权限,因此,极大地削弱和限制了基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拓展业务的能力。同时,在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下,各商业银行实行“审贷分离”、“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加之内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对称,信贷员普遍缺乏拓展信贷市场的积极性,基本上放弃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 如何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首先,应当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素质,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使得担保机构和银行所需要的企业发展相关信息能够在财务数据中得到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同时,中小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和银行、担保公司进行联系和沟通。由于缺乏主动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意愿,很多中小企业并不了解银行和担保公司所提供业务的具体要求。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改变,担保公司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和寻找优秀的客户,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应当更加主动与积极。
其次,应当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包括信用担保和信用评级两个方面。信用担保主要解决的是企业间接融资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已经略有,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弥补中小企业的银行信用资源不足。根据国外经验,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必须依赖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在我国,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主持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央、省、地(市)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地方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有效担保。从长远看,积极发展信用评级来解决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问题,并由专业机构公正给出企业的信用资历和信用证明,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了一个真实而可靠的信用评级制度,才能让资金出借者、投资者等市场参与各方了解企业的资产、风险、前景和信誉等重要内容。
第三, 应当建立多层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世界银行投资环境局2003年对全球120多个国家投资环境进行了调查,在影响中小企业(主要指新兴私人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中,信贷人权利保护和私有产权保护这两项因素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信用体系、机构数量、利率市场化等其他外部条件。转轨国家的经验表明,有效的产权保护,对吸引外部投资和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加拿大近50年研究及实验经验表明,如果贷款机构的权利得到法律的强制性保护,贷款环境宽松,最终受益者是债务人。反之,贷款环境紧张,贷款条件苛刻,利息高、少数企业受益,最终受到伤害的亦是债务人,严重时可导致一个国家的衰退。我国在整个法律制度安排中缺乏对信贷人权利的保护,已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的法律和制度框架,特别是扩大可抵押资产的范围;建立高效的破产制度,使债权人能够低成本地实现担保利益。
第四,应当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一是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弱势的最直接方式。在转型期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导力量,比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来进行中小企业资金配套,会起到更多的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解决这种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问题,需要依靠政府优惠贷款。同时,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可以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性金融债券,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资金。二是中小银行向贷款业务相对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中小银行受到其资产规模小的限制,不可能从事“金融百货公司”式的综合业务,它在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于分工细化,具有与中小企业的近距离、贴身服务特色等特点。
第五,应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中小资本市场体系应主要包括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二是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从国外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资金中,债权融资一般要高于股权融资的数倍,而多数发展家的资本市场均存在着股票热、企业债券冷的特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约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利率尚未市场化,二是企业信用水平不高。对于前一个影响因素,由于我国正在逐步推行利率体制改革,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的外部条件正趋向成熟。对于企业信用问题,则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成一个有效的信用征集、评价、发布系统并建立起严格的违信惩罚制度,籍以解决企业债券和票据在发行上市过程中的信用识别问题。
第六,应当建立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并发展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一是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二是建立民间合伙制的投资公司。组建合伙制的投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其组织变得透明和规范。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并不依赖于抵押和担保,而是借助于非正规性信用资源的利用以及债务责任的落实,满足中小企业零售型、人力资源密集型的融资服务要求。过度要求资金集聚在银行体系,也会集聚风险。通过民间合伙制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组建,将民间融资市场“退化”为合伙制的市场,从民间金融发展中剔出“非法集资”的负面因素。这对于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中寻求互补性资金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报告[J].经济导刊,2005(4)
2 盛立军.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障碍[J].经济导刊,2005(4)
3 肖晨.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征信制度缺失[J].经济导刊,2005(4)
4 王菁苋.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05(4)
上一篇:中外企业跨国并购动因比较分析
下一篇:对企业规模经济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