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置入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项德华 张旭东 丁沈军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 DHS

股骨转子间骨折关键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1~3],其中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hip screw plate DHS)是目前公认治疗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但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老年患者创伤大,对机体生理干扰大,术后恢复慢。笔者自2004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微创置入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5例中男40例,女55例,年龄均>70岁,平均78.2岁。70~79岁38例,80~89岁49例,≥90岁8例。按AO分型[4]:A1型60例,A2型24例,A3型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原因:滑跌伤43例,低处坠落伤40例,车祸伤12例。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28例存在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或者脊柱骨折。有80例合并至少1种内科疾病,最多合并4种内科疾病,主要内科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后遗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入院即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外展位骨牵引,牵引重量5~8kg,3天后床边摄X片,检查骨折的对位对线情况。根据X线片具体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同时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积极请内科会诊协助治疗内科疾患。并请麻醉科会诊作术前评估。术前患者血压控制在临界值,血红蛋白>90g/L,空腹血糖<10.0mmol/L,纠正低蛋白血症,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于受伤后2~10天,平均4.8天手术。95例均采用微创置入DHS。

    2.2  微创手术方法  主要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尽量不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患者仰卧位于骨科牵引床,在C臂X线机透视下手术。对抗牵引并外展内旋患肢复位,骨折对位良好,髋内翻畸形纠正后,固定患肢。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开前先在股骨颈前方放置一枚体表定位针,此枚定位针放置在股骨颈中轴线上,C臂X线机正位透视定位,定位准确后沿此针方向在股骨颈钻入2.5mm导针一枚,保持前倾角15°左右,达股骨头软骨下5~10mm。C臂X线机透视导针固定满意后,以另针进针点为中心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阔筋膜及股外侧肌,切口长约3~6cm,注意不损伤骨膜。然后用开孔器沿导针开孔,扩孔攻丝,选择合适的DHS滑动螺钉拧入股骨颈骨质中,并套上适当长度的DHS钢板与股骨干固定,固定于股骨干骨膜外。6孔以下钢板不延长切口,7孔以上钢板根据情况选择钢板远端做2~3cm切口,在套筒保护下行皮质螺钉固定,放松牵引,尾钉与头钉加压固定。C型臂透视证实骨质线复位良好及DHS固定情况,放置负压引流,闭合切口。

    2.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5~7天,注意术前合并症的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即可坐位进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避免股四头肌萎缩,预防血栓形成。A1型术后2~3周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A2、A3型一般术后4~6周可扶拐下地,部分负重,如骨折粉碎程度严重,适当延长下地时间。全部患者X线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可弃拐。

    3  结  果 

    本组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100~300ml,术后X线检查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95例均获得8~22个月(平均1 6个月)的随访,无死亡病例,全部骨折愈合,无延迟愈合病例。术后根据患者有无疼痛,能否独立行走,髋关节活动及跛行等综合评价[5]:优59例,良28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达91.58%。

    4  讨  论 

    4.1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髋部骨折,致病原因多为低能量损伤,即外力不是很大的滑跌伤或低处坠落伤,本组占87.34%。因为老年人绝大多数有骨折疏松,因此走路时滑倒或从床上、椅子上跌落即可造成转子间骨折。这与青壮年多发生高速、高能量的高处坠落伤或事故伤不同。老年人各器管系统功能存在不同程度衰退,多合并内科疾病,本组伴发内科疾病者80例,占84.21%,因此比青壮年有更高的死亡率及更高的手术风险。传统的如长期卧床、牵引等,使患者并发症明显增多,褥疮、感染、畸形愈合或发生肢体短缩,有报道死亡率高达35%[6],而早期内固定可有效降低内科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和髋内翻的发生率,报道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仅为0.83%~0.9%[7]。

    4.2  微创理念结合DHS固定的优点  术前运用骨牵引间接复位技术,尽量使骨折达到解剖或功能复位,为手术运用微创手段创造条件。微创理念在DHS固定中其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切口小,先予闭合下经皮置入导针,然后作一纵形小切口,未作骨膜剥离,对血运破坏小;②通过对抗牵引,闭合或间接复位,纠正旋转,成角移位,使股骨轴线与长度恢复,主要骨折块得到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减轻了骨折周围组织创伤,减少出血,最大限度保留骨折主要的血液供应,有利于骨折愈合;③DHS钢板均为沿肌层下插入,放置于骨膜外,若选用钢板较长,远端另作一小切口,并在套筒下沿骨膜外置入螺钉,保持了骨膜的完整,促进骨折愈合。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全部骨折愈合,无延迟愈合病例。

    4.3  微创DHS固定的几个要点  ①导针必须在C型臂透视下经皮下置入,滑动髋螺钉必须放置在骨股头的中心或稍偏下,深度在股骨头软骨下5~10mm,如果位于股骨头上方容易发生切割而导致手术失败,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时可能性更大[8];②DHS进钉点必须在大粗隆下2~3cm,为大粗隆与股骨干移行区,导针与股骨干成角130°或135°,正侧位显示导针应在头、颈中央。置头钉的螺钉要一次性成功,避免重复进钉造成空洞。动力髋螺钉应与套筒中心轴一致,使之能滑动加压。

    骨折接受解剖复位,恢复正常颈干角和患肢长度是手术成功和肢体恢复的关键。总之,微创置入DHS手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文献】
  1 Jain R,Basinski A,Kreder HJ.Nonoperaive treatment of hip fractures.Int Orthop,2003,27(1):11?17

2 闫洪印,陈 杨.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内固定的手术治疗选择.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2):148?149

3 姜保国,傅忠国,张殿英,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评价.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4):269

4 T.P.鲁迪,W.M.墨菲.骨折治疗的AO原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41?443

5 罗从风,朱 越,王 磊,等.459例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周围骨折结果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2):188?191

6 Koval KJ,Aharonoff GB,Rosenberg AD,et al.Hip fracture in the elderly:the effect of anesthetic technique.Orthopedics,1999,22(1):31?34

7 A.H.克伦肖.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846?849

8 孔建中,池永龙,洪元康,等,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疗效评价.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