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24例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早期 中药 辅助 尿微量白蛋白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M)患病率达到12%[1]。其中糖尿病肾病(DN)患病率达20~40%,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致病因素[2]。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临床肾病期肾功能将持续恶化,因此对早期DN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阻止病情进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早期DN患者2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 年1 月~2008 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早期DN 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24 例,男女各12例, 年龄45~75 岁, 平均54.7岁, 糖尿病病程4~18 年, 平均12.4年。中药辅助治疗组(治疗组)24例,男13例, 女11例, 年龄43~76岁,平均54.9岁,糖尿病病程7~20年,平均12.6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 (1999) 标准诊为2 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参照Mogensen分期标准均为为Ⅲ期, 即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mAlb) 在30~300mg 之间,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并除外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酮症酸中毒以及心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临床期、肾功能衰竭期, 及血糖控制不稳定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糖尿病,优质低蛋白饮食和药物等综合治疗, 将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同时管理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给予氯纱坦片(商品名:科素亚)50mg,1天1次,口服。疗程共8周。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当归补血汤合六味地黄汤。组方:黄芪30g,当归6g,熟地20g,山茱萸、山药各15g,泽泻、茯苓、丹皮各10g,随症加减。1天1 剂,水煎2次,共取药汁300ml,早晚分次服。疗程共8周。
检测指标:检测治疗前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mAlb)定量,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内容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肾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好转,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所下降,但不足显效标准,肾功能指标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24 例,显效8例,有效13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24例,显效4 例,有效9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3 24小时UmAlb、FPG、HbAlc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FPG、HbA1c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无差别。两组24hUmAlb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表2 治疗前后24h UmAlb、FPG、HbA1c变化比较
4 讨 论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所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但DN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以尿微量白蛋白增加为主要特征, 失治则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甚则肾功能衰竭。因此, 及时发现、有效治疗DN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西医对于早期DN的措施主要为控制血糖、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等;近年来,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抑制局部的RAS治疗蛋白尿,取得一定的疗效。ARB能降低DN 患者血压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 从而降低蛋白尿,延缓DN进展。中医认为,本病病变初期, 阴虚为本, 涉及肝肾, 以肝肾气阴两虚, 络脉瘀阻为主[2] 。肾阴亏虚为糖尿病肾病之根本。六味地黄丸是传统的滋阴补肾方剂,既往研究证实其有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 改善肾功能, 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保护肾脏等作用[4]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为“三补”,丹皮、泽泻、茯苓为“三泻”,配合应用则有减少蛋白漏出、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应激、减少蛋白尿的作用[5]。
本研究表明,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 联合应用中药辅助治疗, 能更有效地改善DN症状,降低尿微量白蛋白。
【】
1 萧建中.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和诊断标准.中华医学杂志版,2008,121:9?10
2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7.14?18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4 王升高.六味地黄丸(汤) 的药研究进展.医药导报, 2003,22(8):561?562
5 彭卫华,曲 强.黄芪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理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0):614?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