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边文会 郝威 陈惠娟 赵晓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电刺激在人工流产过程中的镇痛作用及预防或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组60例应用穴位电刺激预刺激5 min后改用治疗频率,同时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60例则用传统方法行人工流产术。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中的血压(收缩压)、心率及术中、术后恶心和呕吐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2组比较,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收缩压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 穴位电刺激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和减轻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安全、、简单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流产;人工;镇痛;产科;孔穴;电刺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aregoric effect and decrease of induced abortion syndrome of acupuncture 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on induced abortion. Methods  120 cases with induce  abor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ases in control group (n=60) were carried on traditional operation of induced abortion.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n=60) were carried out operation of induced abortion at the same time treatment frequency of acupuncture 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was implemented after 5 minutes of acupuncture 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s. Results  Heart rate in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reatment group (P<0.05). Development rat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Depressing pain degre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has good paregoric effect on induced abortion, and decrease incidence rate of induced abortion syndrome.
  
  【Key words】Abortion; Paregoric effect; Acupuncture 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在医学高度的今天,虽然人工终止妊娠的方法有了很大发展及改进,并出现了药物流产、无痛人工流产等,但是,由于药物流产存在着诸如大出血、不全流产等问题,无痛人工流产存在费用高、术前要求严格(术前6 h禁食水)等,因此普通的人工流产仍然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早期终止妊娠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育龄妇女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对减轻痛苦和无痛的要求也越来越普遍。所以,如何找到一种既经济又效果好的术中止痛方法迫在眉睫。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了中医学中针刺镇痛的方法,发现针刺配合人工流产术在不影响宫缩的情况下,对术中镇痛、减轻和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经过改进,我们选取肾俞、大肠俞、合谷、三阴交穴,应用微电脑疼痛治疗仪,采用电脉冲穴位刺激的方法,用于术中镇痛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60例,并与按常规方法施行人工流产手术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2006-02—2006-09河北医科大学中妇科门诊患者,妊娠<70日;年龄21~36岁,要求手术终止妊娠,无人工流产禁忌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的年龄、孕天数、妊娠次数、是否瘢痕子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分别于术前取双侧肾俞、大肠俞、合谷、三阴交等穴,应用CT-1型微电脑疼痛治疗仪(北京国彤世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在相应的穴位所在皮肤贴敷电极,开启治疗仪,先使用预刺激波,同时患者取截石位,做手术前常规准备。5 min后,将电刺激频率改为治疗频率,同时行人工流产手术,电刺激一直持续至手术结束后5 min。

  1.2.2  对照组 

  按常规方法施行人工流产手术。

  1.3  观察指标 

  所有手术均由专人操作。观察患者是否恶心、呕吐等情况,记录手术后即刻的心率、血压(收缩压),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0为无痛,10为剧痛,难以忍受)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疼痛程度分为3度:0~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

  1.4  统计方法 

  应用SAS8.0软件包,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手术中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2组手术中疼痛情况比较(略)

    表1结果经Ridit统计分析,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

  2.2  2组心率、血压(收缩压)情况比较 

  见表2。表2  2组心率、血压(收缩压)情况比较(略)

    由表2可见,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2组收缩压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手术中及手术后恶心和呕吐情况比较 

  治疗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为1.67%(1/60),对照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为53.3.%(32/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人工流产作为早期终止意外妊娠的方法在各级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十分痛苦,所以出现了各种用于减轻人工流产术中疼痛的方法,其中静脉全麻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最好。但由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费用高、手术要求条件高(术前6 h禁食水)等,所以还不能广泛普及。近年来,我们采用微电脑疼痛治疗仪,运用针刺镇痛的原理,用于人工流产过程中,在术中镇痛、防止人工流产综合征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电脑疼痛治疗仪用于人工流产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或避免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大大减轻了在清醒状态下人工流产患者的痛苦。

    针刺镇痛涉及整个神经系统各部的功能。脊髓是初步对针刺镇痛处理、译释的第一站;脑干是针刺镇痛信息整理、辨析、激发、综合、承上启下的中继站;丘脑部分负责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分析、综合调整,是加强针刺镇痛和控制镇痛的协调中枢;边缘系统及其核团和多种神经介质对针刺镇痛起协调作用;大脑皮层对针刺镇痛不单是兴奋和抑制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调整、指挥中枢,既能加强镇痛,又能抑制其太过,起到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1]。在取穴时,我们综合了按中医脏腑理论取穴,按神经解剖学、生选穴的方法,选择了双侧肾俞、大肠俞、合谷、三阴交共8个穴位,应用微电脑疼痛治疗仪,通过优选的、特定的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波,选用非侵入方式,经皮给予一定的电刺激。其原理与电针相似,但由于局部应用皮肤自粘电极片,所以方便了人工流产术时的特殊体位,克服了针刺时的留针困难。另外,还综合了针刺麻醉的如下优点[2]:①每组电极中的2个电极,先发出一个正波,继之发出一个负波,杜绝了电极极化、电流衰减、电能端针等问题,并保证2个电极的刺激强度完全相等;②输出的是恒流信号,其强度不会因电阻抗的变化而变化;③体积小,便于携带;④使用方法简单,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除此以外,我们认为上述穴位的电刺激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缓解恐惧和焦虑不安的情绪,不但能有效地控制手术中扩张宫口和吸取胚胎时造成的剧烈疼痛,还可使自主神经得到稳定,有效地减轻和消除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应用穴位电刺激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具有效果好、、便捷、无创等特点,值得广泛推广。

【】
    [1]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针灸,2007,27(1):72-75

  [2]陈怀龙,王明山,王世瑞.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27(6):34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