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便秘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莉萍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便秘;护理; 化学诱导;肿瘤;药物疗法

  便秘是癌症化疗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43%[1]。便秘所致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烦躁焦虑等一系列症状,常造成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继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2004-07—2006-06,笔者采用中西医护理措施护理癌症化疗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条件  ①癌证诊断明确,单纯化疗或接受手术后行化疗。②化疗前大便正常者。③无肠道病变者。

  1.2  一般资料  72例均是我院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23~67岁;肺癌6例,乳腺癌12例,胃癌5例,食管癌8例,贲门癌5例;术后化疗30例,单纯化疗6例。治疗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25~67岁;肺癌8例,乳腺癌13例,胃癌5例,食管癌5例,贲门癌5例;术后化疗28例,单纯化疗8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  对照组予肿瘤化疗科护理常规护理,不进行其他护理干预; 治疗组自化疗第1日开始,除按肿瘤化疗科护理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包括指针疗法、腹部按摩、膳食调理等。

  1.3.1  指针疗法  选穴:合谷、膻中、天枢、上巨虚、太溪、长强、承山、太冲。操作:示、中指并成剑指,或拇指,或大、小鱼际,对选穴进行规则点、按、揉、压、挤、捏,使其穴位产生酸、胀、痛、热感,每次3~5穴,每穴5 min,每日1~2次,依病情而定。顺时针为补,逆之为泻;重按、点为泻,轻之为补。随证选穴:气虚者,选天枢、膻中、上巨虚、合谷,用补法;津亏血燥者,选太溪、承山、合谷、太冲,用补法;阴虚火旺者,选长强、上巨虚、天枢、膻中、太溪,用泻法。
  
  1.3.2  腹部按摩  自化疗第1日开始,给患者行腹部按摩。嘱患者仰卧,双下肢屈曲,使腹肌放松,医者站在患者一侧,两手示、中、无名指相叠,做腹部按摩,可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按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于每日早餐后30 min左右进行,持续10 min以上。也可指导并训练患者或家属自行操作。按摩时,手法要缓慢、柔和,力量要适中,以患处有温热感为宜。操作过程中,若患者有不适,应暂停进行。凡肠梗阻、肠内肿瘤、急腹症等禁用此方法。

  1.3.3  膳食调理  饮食宜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平时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食物。适量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等。体质虚弱者,可给予甲鱼汤、鸡汤、鳝鱼汤等,煲汤时加适量黄芪、枸杞子、山药、大枣、桂圆等,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也可多食些香菇、木耳、银耳,以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海产品具有抗癌散结之功效,如海蛰、海带、紫菜、海米等。鼓励患者多饮水,特别是告知每日清晨空腹饮蜂蜜水或温开水1杯。也可应用莲子心预防便秘[2],化疗患者于化疗治疗第1日开始口服莲子心,即早餐后服莲子心5枚,再饮温开水250 mL。另外,糖尿病患者饮食应符合糖尿病饮食原则。

  1.3.4  精神调节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接触,关心和体贴患者,细心了解其思想情况及大便情况,帮助患者改善应对行为,告诉其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使之注意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化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便秘、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烦躁焦虑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2组便秘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见,组腹痛、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烦躁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践证明,采用常规护理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护理癌症化疗患者,能有效防止其便秘及相关症状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3  讨论

  3.1  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  ①药物因素影响。抗肿瘤化疗药、止痛药、止吐药等对中枢有抑制作用,使大脑对正常的排便反射引起的感觉刺激反应迟钝而导致便秘[1]。②饮食结构的改变。多数家属认为癌症化疗患者需增加营养,于是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食物过于精细对肠壁刺激减弱,致肠蠕动减慢,以致便秘。③精神因素影响。癌症患者心理极其复杂,对疾病的预后、化疗效果、医疗费用等考虑过多,担心给家人增加负担,加之化疗难以承受的副作用,常表现悲观失望、烦躁易怒、焦虑恐惧等情志变化,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了胃肠运动,而致胃肠蠕动减弱,以致便秘[3]。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4]。

  3.2  辨证施护理论  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可以杀死肿瘤细胞,达到祛除邪毒的目的,但亦常损伤人体正气,导致气血不足,下元亏损,肠失温润,传导无力。同时耗伤人体津液,致肠道失润,粪质干燥,从而导致便秘。腑气不通,糟粕不下,气机壅滞,不通则痛,故有腹胀、腹痛;津伤生虚热,热扰心神则心烦;胃肠气阻,脾气不运,胃气不纳,故食少纳呆。化疗引起的便秘,多属虚秘范畴。肠失濡润,推动无力是其主要病机。治则以益气养血,润肠通便为法。
   
  指针疗法取穴中合谷、天枢、上巨虚分别是大肠的原穴、募穴、下合穴,其功效可调理胃肠功能,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膻中、太冲条达肝木,调理气机;承山通腑和肠;长强为督脉络穴,又近肛门,可调节肛门约束能力,以利排泄糟粕;太溪、太冲可滋阴养血,增水行舟,润燥排便。诸穴合用,共奏扶正养血、行气排便之效。腹部按摩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中医学非常重视饮食护理,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5]。癌症化疗,大伤精血正气,尤其化疗由于矫枉过正,造成患者严重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故饮食宜进清淡、易消化吸收、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减轻腹胀;食粗纤维及润肠通便食物,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增加水分的摄入,一方面可增加尿量,促进化疗毒素排出,减轻化疗毒性反应,另一方面充分软化大便,易于排出;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刺激胃、结肠反射而促进排便;莲子心性味苦寒,且有清热泻火之功,故能起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东医宝鉴》云:“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因此,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因素,发挥自我控制的能力,对防治疾病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护理癌症化疗患者,能有效防止其便秘及相关症状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痛苦,无药物刺激,无任何毒副反应,效果显著,患者乐意接受,医务人员易掌握实施,、家庭均适合推广应用。

【】
    [1] 赵海鸣.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病人便秘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护理,2005,11(22):1886-1887

  [2] 孙肖姬.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B):12-13

  [3] 江南.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74-575

  [4] 李岩.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4):195-196

  [5] 刘启庭.实用中医护[M].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19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