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机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郝巍 陈卫 许志娟 边文会
【关键词】 流产,人工;镇痛,产科;孔穴;电刺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较为保守的估测,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 500~5 500万次人工流产术。我国每年的人工流产例数一直持续在1 000万次左右。人工流产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使其已成为全球范围共同瞩目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广大妇女的生殖和心理健康。“无痛人工流产术”不仅使育龄妇女解除了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恐惧,同时因患者术中平稳亦减轻了医生的心理压力,手术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深受医患的欢迎。经过我们临床观察表明,电针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具有很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电针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的机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02—2006-09在河北省中妇科门诊就诊、妊娠<70日、年龄21~36岁、要求手术终止妊娠、无人工流产禁忌证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妇女的年龄、孕天数、妊娠次数、是否瘢痕子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针刺双侧合谷、三阴交、肾俞出现较强的酸、麻、重、胀感, 然后在同侧合谷、三阴交和肾俞分别接微电脑疼痛治疗仪(CT-1型,北京国彤世业科技有限公司)输出端的两极,左侧接A输出端,右侧接B输出端,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宜。10 min后进行手术。留针至人工流产术术毕5 min。
1.2.1 对照组 按常规方法施行人工流产手术,对患者不施加任何镇痛措施。
1.3 疗效标准 所有手术均由专人操作。治疗后观察患者镇痛效果。以受术者对疼痛的感觉为标准。无痛:术时术后孕妇安静,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手术;轻痛:术时稍有不适和轻微坠胀感;中痛:术中呼痛,无冷汗及脉缓;重痛:痛苦难耐,烦躁不安,并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Ridi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镇痛效果比较(略)
表1结果经Ridit检验分析,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
2.2 2组治疗后宫颈松弛度比较 以顺利通过6.5号海格扩张器为有效。针刺组有效66例,对照组有效1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镇痛原理比较明确,针刺患者后,主要从2个方面使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
3.1 针刺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3.1.1 针刺对周围神经的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或电针作用于传导痛觉的神经,一方面可使这一神经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即通过针刺,可以抑制痛觉神经向脊髓传递疼痛信息,同时又能抑制脊髓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从而减少或阻止痛冲动的传导和痛源部位的传入冲动[1]。所以用奴夫卡因封闭穴位或其他因素损伤穴位下的感受组织,就可以发现针刺的镇痛效应随之消失。由于这种镇痛作用发生于脊髓以下,所以称为针刺对周围神经的作用。这种镇痛作用在临床实践中被应用在对周围组织的止痛治疗中,如针刺麻醉、“疼痛取阿是”,具体如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刺取“肩三穴”阿是穴治疗具有立竿见影之效。
3.1.2 针刺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医学认为中枢神经内不仅存在痛觉中枢,而且存在与镇痛有关的组织结构和对各种刺激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调制系统。当疼痛刺激发生以后,经过周围神经的传导进入脊髓,然后由新旧脊丘束传入中枢神经的各级水平(如脊髓、脑干、丘脑、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该刺激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产生痛觉和痛的情绪反应[2]。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针刺,不仅可以抑制新旧脊丘束将疼痛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将减弱的疼痛信息和针刺信息通过新旧脊丘束传入中枢神经的各级水平,通过一定的神经体液和痛觉调制系统的整合、加工,改变疼痛性质,并使疼痛刺激引起的感觉和反应受到抑制,从而起到镇痛作用。有实验表明,电针合谷穴可以改变丘脑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并降低鼠尾的疼痛反应程度[3]。而临床实践中也常用合谷穴对牙髓引起的疼痛、扁桃体摘除术后的疼痛进行,或用来进行针刺麻醉。
3.2 针刺对神经递质的作用 现代研究证实,许多中枢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与针刺镇痛效应密切相关。其中了解得较多的有乙酰胆碱、5-羟色胺、脑内吗啡样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总体来讲,通过针刺可以使脑内具有镇痛作用的递质(乙酰胆碱、5-羟色胺、脑内吗啡样物质)数量增加或作用加强,而使拮抗镇痛作用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减少,从而达到镇痛效应[4]。
此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类递质也参与了针刺镇痛,其详细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如电针大白鼠水沟、承浆可使痛阈明显提高,同时皮层内乙酰胆碱的含量也明显增加;而针刺三阳络等穴则使血中的脑内吗啡样物质增加,但组织胺并不升高[5]。
合谷、三阴交均为针刺麻醉之要穴。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显著的镇痛和催产作用,《针灸聚点》云:“按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三阴交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三经交会穴,为生殖系统疾病常用穴,古人常用以治疗滞产。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位,是肾气转俞于背部的体表部位,可以调节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三穴配合,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电针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具有疗效好、、无副作用等优点,且在现代医学和传统理论上都有充分的根据,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1] 张晏平,张志坚,梁勋厂,等.硬脊膜外注射辣椒素对大鼠痛阈及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0,15(2):130-135
[2] 周衍椒,张镜如.生[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88
[3] 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3:168-172,164-165
[4] 杨甲三.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76
[5] 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