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治理的四维度结构修正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淑芳 时间:2010-06-30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资产专用性、交易与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任务复杂性、交易频率对治理结构的影响,然后探讨了构建组织治理机制。

  关键词:网络治理 网络组织 协调 维护
  
  企业治理经历了从遵循“股东至上主义”逻辑的单边治理到信奉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共同治理的演进过程,总的来说是科层治理。现在,由于企业互动与合作变得必要而频繁,企业环境、市场交易的属性、竞争的方式和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组织的边界日益模糊,企业竞争逐渐出现非零和合作博弈的行动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借助外力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一种有效选择,企业间需要通过网络治理加强合作。
  
  网络组织和网络治理
  
  在网络组织形态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或纽带形成社会网络,企业、组织之间以显现的或隐含的,暂时的或无时限的合约组成企业间、组织间网络。网络治理就是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和个体通过合约的联结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所构成的以企业间的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安排。近年来,随着网络治理形式在产业组织实践中的大量涌现,有关网络治理理论的研究大量出现,目前关于网络治理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网络治理是一种交易机制;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寻求获取和控制个性化、难以复制的资源(Penrose,1959),网络治理使得每个企业能够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领域,同时通过网络使用其它企业的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Barney,1991);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企业将其社会资本嵌入于强弱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中,经济行为和产出受行为人之间的关系和所在的网络结构影响(Granovetter,1992),网络治理是企业间关系的常态,企业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互补性资源,共享知识和信息,网络中的企业可以获取超过正常水平的关系租金。
  网络治理作为一种交易机制被广泛讨论,Jones等(1997)扩展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引入任务复杂性这一维度,使网络治理建立在四重维度的交易环境中,即:供给稳定状态下需求的不确定性;定制交易的人力资产专用性;时间紧迫下的任务复杂性;网络团体间的交易频率。在此基础上,Jones等人以社会机制为基础提出了网络治理的理论模型。但该模型并没有阐明治理机制这一关键要点,而且社会机制作为网络治理的基础并不能对治理机制本身进行替代,同时,网络治理的生产性功能也不应被忽视。
  因此,本文利用Jones等四重维度的理念,通过对Jones等网络治理模型的修正,对此架构进行探讨。
  
  网络治理的四维度分析
  
  资产专用性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资产专用性包括:场地专用性,如企业间彼此接近而能节省库存和运输费用以及技术上的不可分性;实物资产专用性,如为生产某种零件所需要的专用模具;人力资产专用性,包括特殊的技能和技术诀窍等;品牌资本,包括能在经营活动中带来效益的各种无形资产;奉献性专用资产,即出于个别客户的要求而对通用性工厂进行的分离投资。
  Williamson(1985)认为专用性资产的投资面临机会主义的威胁,但是如果从多边角度和生产性角度考虑,资产专用性投资可理解为:专用性投资是对专用性生产能力的投资,不同企业对专用性生产能力的投资形成了企业生产能力分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其中人力资产专用性投资引起的企业生产能力差异最引人注目;多个企业分别进行的资产专用性投资容易把企业引向合作。投资的分散化增加了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交叉创新的机会,参与多边专用性投资的成员越多,双边的交易越容易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资产专用性导致的双边锁定越容易被多边的交易与合作冲淡,即多边投资的参与者越多,则分工越细,企业间的合作倾向越强。资产专用性投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还体现在剩余生产能力的存在。随着市场竞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供应能力提高,供大于求,企业必然存在部分剩余生产能力,由于生产设备等资产的专用性和资产的不可分割性,若剩余生产能力拿到市场上交易,成本太高,剩余生产能力只能在企业内部进行多产品分散化经营或闲置,由于多产品分散化经营不具有分工和专业化优势,闲置更是一种浪费,因此剩余生产能力的存在内在的推动企业间建立一种经常性的协作关系和制度结构,以便发挥闲置资产效益。
  另外,从交易过程来看,信息交流、默会知识转移等生产性目的是伴随着交易发生的社会机制实现的。在有形的产品流动背后,交易双方通过专用性关系投资,不断进行知识、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创新,实现默会知识在组织间的转移。信息和默会知识在企业间的转移提高了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应当说,网络治理是生产和交易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性条件侧重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生产协作与信息和知识的交流,交易性条件侧重于解决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交易的不确定性。从双边交易的角度看,资产专用性越强,交易双方发生机会主义的倾向越强,企业越倾向于一体化治理,但是如果从生产和多边的角度分析,经常参与交易的主体越多,分工带来的专业化收益越多,交易各方机会主义的动机越弱,企业越倾向自主、分散化的市场治理。
  交易与创新活动不确定性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面临着交易和创新活动的双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企业投资和决策面临着持续的动态选择和更多风险。
  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 消费者偏好的快速变化与不可知性、季节变化、技术进步的冲击等都会带来需求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给交易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从双边看,需求的不确定性越强,越倾向于一体化治理;从多边看,为有效应对多边的需求不确定性,通过资源外包和子合约的形式,公司的业务分解为几个自主的单位所拥有,利用资源的组合、新型的交易或租赁,在更大范围内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机性的反应,快速与廉价地重新配置资源以满足环境变化的需要,增加组织的柔性,建立有利于组织决策分散化和降型化的治理结构。
  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 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专有知识和默会知识,对创新效益的追求会自发的驱动企业进行频繁的专有知识交流,推动企业间网络关系的建立;另外,由于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研发投资和品牌投资等无形资产的投资成本的增加,使创新活动伴随者很高的创新风险,分担投资风险和成本的客观需求推动了企业间的联合投资和技术、信息分享,也推动了技术扩散的速度,降低了单件产品分担的创新成本,为此很多企业建立了以研发合作为目标的联盟网络。联盟网络所形成的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交易费用机制、互补性机制以及竞争机制等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增强了整个联盟网络的竞争优势,由此形成了企业与联盟网络共进的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借助于网络成员间的持续互动,网络治理模式可以使企业在保持决策分散化的基础上,提高适应能力,活化网络内的信息和资源。

  由此可见,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越高,越倾向于分散化决策,治理形式越倾向于市场化治理。
  任务复杂性对治理结构生成的影响
  任务复杂性是指需要为数众多的不同专业性投入来完成一项产品或服务。任务复杂性与的能力和组织柔性是相对的,通常与时间紧迫性、技术复杂性和人力资产的专用性有关。任务复杂性导致行为的相互依赖和行动的高度协调。任务复杂性可利用一系列的非有序交易产生团队协调,使各种技术人员同步地生产产品或完成服务。
 任务复杂性对生产和交易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任务复杂性增加了契约的不完全性,契约的不完全性要求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二是任务复杂性导致了生产组织的复杂性。在分工利益的推动下,每个企业都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领域,并通过融入某一价值网络实现分工利益。当任务复杂性成为企业生产中的常态时,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就成为经常性的和关系性的,各种技术人员同步地生产产品或完成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适合在现场处理,任务复杂性推动了决策权的分散化和决策单元的独立性,推动了团队内和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
  交易频率对网络治理结构生成的影响
  交易频率决定了企业间的互动效果和关系强弱,决定了企业间的知识和技术交流的效果,资源分享的层次和程度;交易频率使人力资产的专用性从“干中学”中得到,并在持续互动中使信任得以深化,增强企业间制度安排的稳定性,使企业将这种互信关系纳入其治理结构的设计中。而且,双方交易频率的测度包含着非正式控制的嵌入,非正式控制将增强团体间默会知识的转移和特质性机能的移植,有利于改变参与者在团体间交易的位置。另外,社会机制通过交易频率对企业的活动发生作用,社会机制随着企业间的互动渗透到企业行为中,进而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交易频率这一变量,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产生了叠加效应,使得企业获得了经济交易域和社会交换域的双重角色。
  因此,交易频率越高,企业间的互动次数越多,企业间生产性资源的交流和默会知识的流动越容易发生,企业越倾向于一体化治理。
  
  网络组织有效运转机制
  
  企业网络组织是处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具有市场化组织及组织化市场的特点,在治理机制上就必然要整合市场机制和科层制的协调机制,在现实市场环境中表现为网络系统的并列藕合机制。这种机制的组织化市场特征表现为同行的恰当竞争,这种机制的市场化组织特征则表现为核心专长化后的合作与协调。
  网络组织的控制、协调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直接的控制和协调,必须体现网络组织的特点,更多地依靠契约和合同,通过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以维护和满足各参与人的利益,使企业能够最有效的运行。概括来说,网络组织治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
  首先,从宏观上看,作为一个整体,网络组织要设置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保障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双方行为的透明度。如签定一些相互协议(按规定价格购买对方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一些不可逆转的投资(具体的实际财产如工厂和设备等和具体的人力资本及其他相关资产投资)。通过互动交流,努力营造共同的企业文化。共同的组织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效应,相互信任的网际关系、相同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企业间达成契约,也有助于企业默契地遵守契约、相互协调交易行为。提高签约的频率和执行合约的效率,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理性的竞争能增加相互的收益与价值,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
  其次,从企业个体的角度上分析,忠诚和信任是网络健康成长的保证。企业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在合作创新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避免用戒备和怀疑的心态对待对方,更不能时刻提防、猜疑、封锁信息。企业要着力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网络只是对企业现有技术、创新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的手段,不能替代企业的全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要各有所长。
  网络治理机制就是平衡四维度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需求,体现网络组织的动态性、平等性、复杂性的特点,通过互动与调整,维护网络的整体功效与运作机能,调整网络边界、协调各种矛盾、维护利益目标,改善网络功效。
  
  :
  1.李维安等.公司治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M].经济出版社,2001
  3.杨瑞龙.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思路的选择〔J〕.经济探讨,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