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环境演进下的当代财务管理新质与特性
内容摘要:在与当代理财环境相互磨合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不断兼容其它各类的有益质素,生成一些更具包容力的新质与特性,其表现形式与价值准则展现出与与科技相一致的逻辑性,是推动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向更高层次演进的基础。
关键词:财务管理 特性
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时空的产物,在社会环境演进和经济形态转化的各个阶段,财务管理不同的表现形式、生成条件、价值准则和固有逻辑,体现出特定的品性和演进轨迹。当代社会时空条件揭示出新的经济活动现实与本质,使得财务管理在与理财环境相互磨合的演进中,不断兼容其它各类科学的有益质素,逐渐生成一些更具包容力的新质与特性,反映出其赖以生成和繁衍的环境系统的变迁、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向,包含了与现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相一致的逻辑性。
财务主体虚拟化
财务管理主体是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下具有独立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就传统意义来说,这种财务主体实体是有形的、相对稳定的。现代经济发展态势使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化加强,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发生改变,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和资源利用能力范围迅速扩展,客户目标、业务流程、生产和经营管理行为发生巨大变化,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日益柔性化发展出灵活的工作时间、场所和报酬制度,新的企业生产管理和经济组织形式不断出现、扩散和应用加速,出现了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及虚拟公司这样的企业形式,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或财务主体。经济活动空间的拓宽与合作方式的改变,打破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域之间的界限,开辟出新的媒介空间。暂时的、空间跨度很大的合作形式或动态的、短期的战略联盟,把现有资源组合成为一种超越时空、利用手段传输信息的经营实体,信息处理更多地在媒体空间上虚拟实现,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相应地,财务管理主体已不再局限于实体或生产函数的概念,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和网上公司的某些极端情况中,财务主体除了有形的实体以外,甚至可以突破一个空间界限的范围,而仅仅以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财务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模糊化。
对现代科技倚重化
现代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的改进, 带动人类生产活动的变革与管理方式的进步,为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拓展财务管理范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手段。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分类、细化和共享程度大幅提高,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等现代经营模式逐渐取代一些传统商业运作方式,已经具备了把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生产平台合为一体的基础。加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横断科学的渗透,许多先进技术和量化方法在财务管理上得到运用和发展,为财务管理模式及手段的演进提供了更加有效而可靠的方法、技术和工具,财务分析和数据处理效率提高,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发展,通过应用数量方法做出的决策和策略趋于更佳。在企业财务资源整合、财务报告、处理与监控的实时进行、财务与业务同步协同(包括财务与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财务流程速度和效率提高等诸多方面,都形成财务管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集成和综合。通过发达的科学技术支持,寻求和提供达到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技术手段,增强企业理财能力,提高理财效率,有效组织和发挥财务管理功效,整个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人员对现代科技的倚重性不断加大,网络财务管理的出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资本形态多样化
现代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及其内部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及结果的科技与信息含量不断增大,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相互依赖性也愈加增强,虚拟资本数额和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实体资本,科技、信息、知识、人力等无形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联结经济”效应,超过了传统的“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效应,一些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大相径庭,如微软公司1998年的账面价值约为5亿美元,而其市场价值则有1020亿美元,表明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不断上升和社会财富的虚拟化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这种多层次生产力复杂的系统构成,导致了生产资料构成的变化。财务资本形态从单一的物质资本向多样性态势不断拓展,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逐渐占有重要地位,能转化为资本的载体日益广泛。而信息与货币相互结合形成的虚拟资本的发展,又使资本范畴泛化,除货币之外的股票、债券、外汇及各种衍生物都成了投资和获利的工具,成为资本的一种形式。相对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传统财务管理而言,新兴的“泛财务资源”理论则将“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都定义为企业财务资源,包括硬财务资源(物质资本)和软财务资源(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两大形态。财务资本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使得资本构成向多样化转变,企业价值增加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类资本的有效聚合和有序叠加。
财务目标多元化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方式的多边性和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与动态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企业契约理论”将企业性质概括为“生产要素的交易,更确切地说是劳动与资本的长期的权威性的契约关系”,是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Coase,1937)。在广泛存在着代理关系、各主体的利益偏差以及信息不对称分布的情况下,企业生产价值的增加表现为一个矛盾不断协调、利益不断整合的过程,其效率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契约关系的基础之上。从现代理财环境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的演变出发,财务管理活动就是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及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利益“耦合”结构,在企业治理契约框架内,对各种利益关系有机地、不断地进行协调和优化。作为各利益主体最终博弈结果的一个体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适应多种因素变化的综合目标群和有机复合体,及时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损益状况,考虑价值发现所牺牲的社会资源、相关经济成本以及各利益方的权益,规范、引导、缓冲各种内部和外部矛盾,防止单个利益体扩张过度所带来的生产过剩以及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使追求价值增值的个体行为能够与利益共同体和社会整体的福利最大化衔接,其内涵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利益相关者财富的共同增长,体现出日益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一种恰当的管理行为的实施关键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信息传递优化与组合。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环境,使得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大大缩短,分散在任何地方的复杂的管理问题,都能迅速转换为及时信息,并在瞬间完成其传递,生产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转向式水平管理,形成一体化、高度协调的系统控制体系。企业管理系统及运营方式的有效整合,交易的实时监控及信息的实时记录和传递,价值和物资的高度同步流转,改变了传统财务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及其功能划分,财务管理的渗透性与融合性日趋明显。从决策制定和预算规划,到业务审批和授权执行,再至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财务管理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业务记录和财务信息在相关管理层面得到充分共享,适应性和控制性得到极大优化。财务管理系统与其它业务管理系统的关系日益密切且逐渐融于一体,财务职能范围不断向各类生产和运营部门渗透,财务控制与运营方式更加强调财务与企业经营的合作与整合,控制方式的运行环境、体制效应及相关流程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加强,财务与业务协同运行和全面集成,财务流程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职能的渗透与融合使企业财务管理突破了时空界限,空间上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内部单一部门管理转向企业所有运营流程管理,财务与业务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时间上使事后达到实时,从静态走向动态,财务监控从间歇实现持续,高速度运营风险的防范得以强化。
风险和安全内涵形式复杂化
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提升了资源再配置过程“有效破坏”的速度,从而使当代理财环境和理财方式面临更加广阔而复杂的空间,带有冲击性质的外在不可预期因素不断增加:企业经营和资本运营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大范围和更加复杂的国际多边市场,市场的全球扩展和商务所产生的“网上银行”、“电子货币”,使得货币从有形形态演化成无形形态,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快捷;资源中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比重日益加大,其来源、特征、构成要素所具有的独特的表现形式、特殊的产权认定、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增加了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高度运用金融杠杆的撬动作用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种金融衍生物所依赖的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的衍生性、杠杆性加大了经济运行的投机性、泡沫性和风险性;以互联网、内部网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和信息化理财活动所依赖的载体空间无限扩大,其非线性、突变性、开放性和爆炸性等特性,增加了交易对象、交易过程、资金收支、知识产权安全性以及网络安全性等问题。现代理财环境使得财务“风险”与“安全”的内涵包含更多隐性风险,表现形式更趋于复杂多变,财务安全政策和安全体系管理成为与财务风险管理并重的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监督社会化
现代社会已进入更高层次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价值的实现体现为一个社会过程。作为社会结构体系的一个基础性环节,企业财务资本来源的多样化、股权分散性和流动性的增强、社会责任的扩大、各相关者利益的驱动、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的进步,都使得企业组织与外部社会的关联日趋紧密,改变了以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的传统安排,在提高内部效率的同时关注外部协调效率,通过治理结构的外生性来达到社会监督的外部控制。企业财务管理不再是企业内部管理,而是内部管理社会化,财务行为的社会属性越来越强,即社会中介性组织和个人也在广泛地参与和监督企业理财活动,财务运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可靠性以及透明度越来越多地由社会来加以评定和监督,如、金融、税务、保险、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以及社会公众等部门和个人,财务监督这种独立层次的微观监督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大。在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和控制“外部化”特征日趋明显的同时,财务监督的范畴也从单一的业务监督扩展到所有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经济监督,从局部的动态监督走向全面的动态监督。宏观上,监督企业的投资、筹资、经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等各项活动,具有广泛性;微观上,对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具有全程性。尽管财务监督的社会化特性不能直接决定企业财权的配置、行使以及财务信息的生成,但可以质疑和检验财务信息的质量,监督企业经营运行及财务效益的实现情况,保证企业的运行不会降低相关者利益及社会效率。
:
1.[美]詹姆斯•范霍恩,约翰•瓦霍维奇著,郭浩,徐淋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经济出版社,1998
2.科斯著,盛洪等译.企业、市场与法律[M].三联书店,1990
3.耿成轩.当代财务管理演进与走向,财会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