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财务风险控制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健康尤为重要。本文从电力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存在于目前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层面和方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针对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财务风险提出了风险应对、防范和控制的策略和建议。
[关 键 词] 财务 风险 控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风险”一词,并且尽量避免让它出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风险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流行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是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虽然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风险不能超越时空,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就是风险,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风险,而企业的各项管理又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资产总量在国有企业居首位,财务风险控制对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及特征
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客观原因。我国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各项改革仍在进行之中。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其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由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了财务风险的成因、特征和类型,做到“知彼知己”,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控制、化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风险,体现的既有风险特性,又有经济因素。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为客观性,即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二为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在财务活动中可以加以估计和控制,但是财务活动受各种因素不断变化影响,并且局限于人的认知及控制能力,财务风险的大小和程度的可控性的不能确定。其三为全面性,即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多种财务关系上。其四为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将促使企业采取种种措施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理论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风险管理和经济的结合,形成经济风险的概念,将风险与财务问题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财务风险,它既是构成经济风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财贯穿现代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美国贝尔考依教授在其所著的《未来趋势》一书中对经济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风险管理的极其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会计发展的6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
2.经济改革为企业实现市场经济风险控制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一些企业在90年代开始涉足国际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历练,开始从实践中领悟到风险管理的作用,很快掌握了驾驭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我国经济改革已近30年,市场经济地位已经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逐步确认,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市场环境;电力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逐步加深,风险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已成可能。
三、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电力企业也必然面临着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而且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其特殊性,它面临的风险也有其特殊的一面。
(一)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国家政策对企业资本运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诸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始于1999年的电网改造工程是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看待的民心德政工程,是长期考量电力企业经营能力的一个大举措,但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效应是资产和负债在短期内迅速膨胀,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攀升,还本付息和成本增长使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空前加剧,企业经营风险陡然加大。
(二)电力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
200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下发,从此我国电力开始了最为深刻的电力体制改革。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最终是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市场体系,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价格形成和管理机制,建立市场监督。这种体制性的改革可能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风险,这种风险电力企业自身是无法控制的。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农电体制改革、县级供电企业体制改革以及主辅分离等重大举措的出台,给电力企业带来的风险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三)风险
电力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目前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报废。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电力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加强企业管理来规避这种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四)经营性风险
1.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电力企业属于微利企业,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巨大资金投入,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自有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
2.营销市场化风险:目前电力交易逐步趋向市场化,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电价体现电力商品的需求弹性,在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电力现货价格必然上下波动,形成电价方面的风险。同时厂网分开、直供大用户的分割、用户需求、市场购买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户市场资源风险。
3.资产风险: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总量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资产产权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产权主体不明晰,管理职责不到位。大量的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与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小,资产结构方面也存在风险。
4.电价机制风险:从2003年6月《电价改革方案》出台,到《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颁布,建立起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充分了解自我,找出有待完善的方面和环节,要着力改变自身的成本结构,降低成本和消耗,优化电价结构,这方面的管理提高不上去,势必造成新的风险。
5.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指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到位使得控制机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造成的风险。内部控制着重体现在“人”、“事”、“钱”、“物”四个方面的控制,具体表述为在对“人”有效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资金和材料的充分效能发挥和最大利益回报。
6.电费回收风险:电力企业主要收入是电费收入,电费回收则是电力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电费回收是否及时关系到企业自有资金效能的充分发挥。但长期以来电费回收难已成为电力市场销售中普遍存在的热点,电费的长期拖欠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障碍。
7.成本控制风险: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生产费用的控制。企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企业的有效管理和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风险。
8.巨额债务风险:由于农网改造等因素导致的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高负债率,给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债务风险。这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但最终偿还债务是要落实在电力企业,为此电力企业要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强经营管理,堵塞漏洞,力争将因偿还债务导致的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9.投资风险:主观经验型的投资决策未能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审核把关流于形式化,投资项目不能产生预期收益,导致企业投资赢利的丧失,形成投资风险。
10.收益分配风险:企业由于收益分配侧重点差异给远期经营目标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公司化改革为企业资本多元化带来可能,收益分配方案的侧重点差异,对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电力财务风险的应对、防范及控制
(一)电力企业外部财务风险应对及防范
1.政策性风险的应对。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方面责无旁贷。对于政策性风险电力企业虽然无法左右,但可以积极应对,争取政策倾斜。在高负债还贷压力日增的情况下,争取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高耗能产业巨大用电需求面前,争取国家电价政策,以减少高耗能产业以电价的方式将其较高的财务风险转移给电力企业。
2.电力体制改革中的风险应对。
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落实农网改造资产的产权归属,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推动农网改造资产产权转移,消除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
3.采用风险转移法,将风险通过保险这一有效手段化解。
目前电力设备面临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缴纳保费的方式,达到控制风险损失成本的目的,将特定时期的风险分解,减少资金暂时性短缺影响正常经营,将风险转移,减少因风险损失的发生而导致的财务困难,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就是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外部财务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同时由于内部财务风险可以采用有效的经营管理使之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研究探讨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风险控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且有其鲜明行业特点的电力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应着力针对内部经营管理层面的风险来制定对策。
1.加强企业稳健动力是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主要手段。
企业发展讲求“攻守平衡”、“攻有序,守有节”。 “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都是把“增收”和“开源”放在首位。同样,企业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也是为了企业的稳健发展。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价值或财富的创造,企业财富积累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战略决策与风险控制的过程。 企业只有处理好短期利润增长和长期财富积累的关系,才能迅速有效地防范控制风险。因此,要制定合乎逻辑的增长趋势,对业绩成果应考虑其合理性。企业收益分配必须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着重倾斜于培养企业稳健发展动力这一方面,同时兼顾各出资方的利益,制定出合理的分配政策,达到各方面的有效均衡。
2.积极研究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资金,控制筹资风险。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新建和设备更新改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现阶段电力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这对电力企业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电力企业一方面要理顺融资理财的外部环境,争取各方面的政策优惠,一方面要优化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同时要逐渐扩大融资途径,可以采取剥离优良资产上市融资,或者剥离不良资产,通过“债转股”方式,将银行对电力企业的债权转变为阶段性的股权。
3.积极开拓电力营销市场,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规避市场经营风险。
2005年12月国家电监会《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和《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三个文件的出台,构建了电力市场的政策框架,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进入实施阶段。电力企业可以探索电力期货市场开发前景,利用市场竞价模式为电力商品提供一种新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工具,同时也将为电力企业多方位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4.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为企业决策提供保证。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高度集中管理、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做出的、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提供了技术操作平台。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具有先进企业资源管理理念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面的动态信息,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使财务预算适时动态调整,实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优化企业决策。
5.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是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方面。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方面。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应着重从“人、事、钱、物”四方面考量,作为执行人员其个人职业道德和素养最为重要,企业必须强化对人的管理和监督。作为“事”,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必须纳入企业的计划管理,不合理的开支将会对给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作为“钱、物”,应该给企业带来充分的利用和最大的效能。
电力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已有时日了,但目前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仍是把预算管理仅仅看成预算编制,或者把预算管理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对财和物的运行方式——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事前的规划,并将其按照权责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
“绩效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热点,绩效管理是一种可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企业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在充分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的基础上,体现经营目标和业务计划的要求,并与企业的财务成果相联系。
6.强化企业成本控制,还原信息的真实性,控制电价机制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但目前企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其主要表现在资本性支出和费用类支出的混淆,主业和辅业费用成本界限不清及虚增关联交易。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错误的宏观或微观的经济决策。特别对于电价机制来说影响更大,而电价的高低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7.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搭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继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预算各明细指标的控制,可以有效地监控经营管理,实施事前和事中的有效控制,通过对资金的重点控制,可以控制现金流量,发挥整个企业资金的作用,有效利用资金,实现资源整合,减少财务费用,降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基本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和跟踪监测系统。基本监测系统主要对外部宏观经济情况、财税政策、利率变化、行业财务状况预测分析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变化分析,以便采取积极主动的财务政策。在线监测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视,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采取相应措施。监测范围主要包括现金流量、应收账款、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等总量和资产运营能力、获利能力、负债能力等财务分析指标。跟踪监测系统实质上就是一种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长期财务决策进行监控。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是渐进式的,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往往可能是会出现在一些短期内没有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决策方面,这就使得长期跟踪监控更为重要。
8.探索电费回收管理新方式,积极控制电费回收风险。
电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用户欠交电费问题。这一“老大难”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多年来电力企业一直在向用户宣传电力是商品,是特殊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应该着力纠正用户的电能消费观念,让用户明白电是需要拿钱来买的。
积极探索电费回收的新型管理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风险转移方法,将困扰电力企业的外欠电费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利用相关业务进行风险转移。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探索解决电力企业外欠电费问题的有效的服务方案。通过折扣或其他方式将外欠电费转移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综合性服务。借此企业可以收回帐款,加快现金流动,其实质在于债权的转让。是一种集融资、结算、帐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可以优化财务结构,减少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少电费回收风险。 由于电力企业财务公司的存在,给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金融业的支持可能。
9.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全员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意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缺少了文化就会缺少凝聚力,就难以在市场谋发展。电力企业要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的要求,建立能够体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精神的企业文化,努力在员工中培育企业精神,锻炼企业灵魂,让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落实企业理念,促进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和稳定发展,着力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电力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贯彻“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要求,又要特别重视社会对垄断行业的“关注”程度,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并不宽松。同时由于原因,部分员工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与企业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电力企业全体员工要本着“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对照“一强三优”的企业发展目标和“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的要求,深入贯彻“三个十条”,树立全面风险意识,为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