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资本估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吴承明先生在《》上发表了一篇《中国工业资本的初步估计》,这是一篇富有创造性的著作。《中国工业》的编辑先生希望引起一些讨论,并且给我一个机会参加这个讨论。我现在提出三个在吴先生的估计方法中属于比较基本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或者可以作为吴先生这个研究的小的补充。
这三个问题是(一)资本和资产的比率问题,(二)资本流转率的决定问题和(三)利润率的决定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吴先生的估计方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现有的中国工业资本统计,多半都是原始投资额,也就是股本,要估计工业实际运用的资本,除了原始投资以外,还要估计借入的资金和本业历年的资本蓄积,整个工业如此,个别的工厂也应该如此。所以吴先生在这里有一个假定,就是这三项总和可以体现在工厂的全部资产里面。因此只须求出股本对资产的比率,拿这个比率乘股本,就可以得到实际运用的资本额,个别工厂如此,全体工业也是如此。
这个推理是非常严密的。问题只在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工厂的全部资产,吴先生认为这可以求之于个别工厂资产负债表(以下称资负表)中的资产项目。拿资负表的全部资产项目代表实际运用的资本,我个人觉得是高估了实际运用的资本的。因为一个工厂对外的长期投资和短期融资,在资负表上是本厂的资产,但显然不能算作本厂实际运用的资本。而对外的长期投资和短期融资,在资负表的资产项下,却估了一个很大的比重①,我曾经搜集了92个工厂的营业报告加以研究,我发现个别工厂对外的长期投资和短期融资,最高的要占全部资产的82%,如果以“资产总额”和“对外投资与融资”之差代表本厂实际运用的资本,那末,92家实际运用的资本,平均起来就不到原始投资的两倍(参阅附表1)。如果这个结果能代表一般的情形,那末吴先生的工业资本估计数字,差不多要降低30%,才能与实际的情形符合。
从另外一方面看,资负表所表示的资产对资本的比率,又可能有偏低的倾向。因为资负表中资产的作价,“无论是由于稳健的理财政策或保守的习惯,或隐避利润,或逃避捐税……”都有低估资产的可能。这一点吴先生已经提到。我们还可以补充一点,就是资负表中股本的数字,通常都不是原始的投资额,尤其是比较长的工厂,它历年的增长资额和盈余的滚存——也就是利润的资本化,都包括在股本项下。如果单单拿原始的股本和以后历年的资产额比较,这个比率,一般的情形,应该是逐年递增的。我不知道吴先生估计工厂的原始投资额,是不是包括了增资和盈余滚存,如果没有包括,那末,即使资负表的资产估价非常正确,吴先生引用的那个比率,依旧是偏低的。
所以,考虑到我们前述的第一个因素,吴先生的估计,无疑偏高;考虑我们后述的两个因素,吴先生又可能低估中国工业实际运用的资本。我们无意于修正吴先生的估计,因为后面两个因素的影响,究竟到一个什么程度,在我们没有找到比较完备的材料以前,不能十分确定。
————————
① 在资负表的项目中,本业对外的长期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股份投资”。短期融资应该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货款”、“贷出款项”、“预付款项”等。吴先生认为应收货款代表本业实际运用的资本,这一点,我个人认为还可以讨论。
其次是资本流转率的决定问题。这主要是指用于原料和购买劳力的流动资本的流转。吴先生在这里作了一个假定。他假定这两项资本的平均年流转率是四。我曾经想为这个假定找一点证明,但结果几乎是一个失败。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材料不够,也可能是我所用的方法,有些欠缺。所以我不妨把我所用的方法,先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原来我搜集的92家工厂的营业报告中,有14家有当年原料购买价值的记录。购买数额加上期初存额再减去期末存额,应该是这一年实际耗用的数额。我假定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的平均数代表正常的储存数额,那末,用于原料的资产流转率,只须拿原料的平均存额除实际耗用额,就可以得出来。譬如一年间原料的实际消耗数额值1万元,可是经常的原料储存价值是2500元,这一项资本的年流转率是四。因为经常的原料存额可以视为补购原料的经常准备金,那末一年实际运用的资本是经常准备的资本的4倍,这一项资本的流转率自然应该是四。我根据这个方法计算14家工厂用于原料的资本流转率,结果颇不一致。其中最高的一年可以达到28次,最低的差不多只有两次(参阅附表2)。一般的讲,流转率都偏高。流转率最大的是纺纱工厂。这可以证明结果的偏差,主要的原因,是在入手的方法上。也就是说,期初期末的原料储存额。并不足以代表正常储存额,因为在会计年度终了的时期,一般是需要现金周转特别殷切的时期,这个时候,原料的储存额多半比经常的储存额要小。在生产规模比较大、原料比较简单、便于大宗购买、同时一年消耗量可以比较精确计算出来的工厂中,这种情形,尤其比较显著。纱厂的生产,正是这种情形。所以拿会计年度终了或开始时期的原料储存额代表经常储存额,自然是更加偏低,因此计算流动资本的流转率,偏高的情形,也特别显著。
最后是工业利润率的决定问题。这个问题,在吴先生的估计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战前有一年可以找到中国工业利润的数额,有了利润的总数,再决定一个平均利润率,就可以还原求出当年工业生产中实际运用的资本,连自有的资本和借入的资本都包括在内。平均利润率,吴先生定为12%,这是根据几个工业家的意见。我曾经根据我所搜集的工厂营业报告,计算它们的利润率,结果和吴先生假定的平均利润率,非常接近。根据我的分析,92家工厂中,每年都有纯益的74家,发生亏损或损益相间的12家,情况不明的6家。除了情况不明的6家剔除不计外,发生亏损的工厂,可能是因为营业的保守性,低估资产的价值,隐蔽利润,实际并未发生亏损;也可能是由于竞争,致本厂劳工产生的剩余价值,由与本厂竞争的同业攫取以去。如果属于后一种情形,那末我们计算各厂的平均利润率,发生亏损的各厂,就不应该剔除。其次。本厂实际运用的资本,除了本厂股东的原始投资和历年资本蓄积以外,还包括外界对本厂的长期投资或短期融资,所以计算本业实际运用的资本的利润,应该还要包括本业付出的利息。包括了利息付出以后的利润,才能和本业实际运用的资本比较,求出它的利润率。各厂的年利润率,我们在本文附表3中已一一计算,如果我们承认所选择的工厂,可以作为样本,那末,各厂利润率的平均,就应该代表统计期中中国工业的平均利润率。这个平均利润率是13.7%,几乎和吴先生假定的利润率相同。
在结束这篇短文的时候,我想再补充一点意见。就是资本要执行它的机能,就需要不断的运动和转化。也就是说,我们观察资本,只有从它的运动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具体的印象。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无论估计某一年的中国工业资本,只能说是一个平均数额,它和这一年里面某一天或者某一个月的实际运用数额,是不能要求一致的。
资本估计的几个基本问题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