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转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缪建春 时间:2010-06-24
摘要:本文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对参与国和国际格局的影响来阐述、揭示国际技术转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技术转移;国际经济;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主要指技术跨越国界的转移活动,包括商业性的、非商业性的转移。
  
  一、国际技术转移对输出国的影响
  
  对于技术输出国的积极影响。1.扩大出口。技术出口可带动设备、零部件、劳务的出口,据统计,技术出口与其带动出口的比例是1:50。2.通过技术贸易,输出国走向国际,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市场,获取规模效益。3.通过技术转让、东道国资源开发,进口该国资源,满足国内经济之需。4.技术贸易使出口增加,国外收益汇回本国,改善国际收支。5.国际技术转移有利于扩大输出国的经济影响力,使本国处于国际分工的有利位置。
  对技术输出国还有很多负面影响。1.技术优势丧失。技术具有无限扩张和再造性。国际技术转移使输入国的技术提高,削弱了输出国的技术优势,很多输入国创新能力较强很快在技术上超越输出国。2.造成国内产业的竞争压力和国际贸易赤字。技术输出使国外生产更加廉价,对国内产业造成压力,不利于产业升级的顺利进行。长期内,使输出国产业不能自给,进口增加引起贸易赤字。3.技术研发力的流失。技术输出可能造成研发和人员培养向成本低、效应好的地区转移,导致输出国研发力的丧失。以上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对技术输出国的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可能性大于现实性。
  
  二、国际技术转移对输入国的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对输入国来说也有两方面影响。积极影响有,1.通过技术引进,输入国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强了产品品种、质量和档次,提高了自给和出口能力。2.进口技术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强了各部门、行业间的协调,提高专业化水平,有利于本国的人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3.促进科技文化的进步。输入国引进技术过程中,不仅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而且开阔了视野,有助于更新观念及时吸收人类文明的新成果。4.输入国通过国际技术合作,提高本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改善国际环境,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
  技术输入的负面影响,1.使输入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输入国引进的多是过期技术,涉及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导致受制于输出国并且加剧环境污染、能源耗竭。2.多数发展家研发力不强,只是拿来主义,国际技术成为国内研发替代品,造成输入国创新力减弱甚至丧失。3.输入国由于机制落后,技术引进适应性不强,造成引进成本过高和资源浪费,影响本国经济其他部门的投资。4.技术输入过程中,输出国往往掌握主动,技术输入国不仅要付高额的成本还往往要附带其他的条件,影响到国家主权完整和独立。国际技术输入对于输入国,尤其是经济、科技实力较弱的国家,负面影响的现实性超过了可能性。
  
  三、国际技术转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整体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是一种生产力和资源的在全球范围的再分配,对国际经济关系来说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首先国际技术转移使国际经济关系不断深化扩展。以技术贸易为例,1985年贸易额为500亿美元,2000年则激增至5000亿美元,平均5年翻一番。国际技术贸易增长本身代表了国际贸易和服务的发展。伴随的是是国际投资的增长,从1993年起年均增长达21%。国际技术转移还深化了国际分工。20世纪60年代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使国际分工转向产业内。进入90年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国际分工发展到全球范围产品内的分工。国际技术转移,加强了各国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其次,国际技术转移对国际格局的影响。1.经济主导权的变化。技术的扩散促成19世纪末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也超过英国成为新的经济大国。二战使大量家逃到美国成就了美国经济科技的强大,而美国对欧、日的技术援助、技术贸易,也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经济三足鼎立的形成。2.确立了国际经济秩序。国际技术转移促成了世界经济中心-边缘的格局,北南方技术转移是垂直型的,家成为加工厂,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位置。3.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东亚为例,日本70年代开始实行的“雁行战略”,将东亚经济产业层次化,各国经济互补,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
  最后,国际技术转移促进了各国合作-竞争的加剧。20世纪80年代美日欧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科技发展计划,其背景是国际技术贸易竞争的激烈化。另一方面,现有科技研发费用高、任务繁重,又需要各国合作共同开发。因此,国际经济关系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得到激化。
  
  四、
  
  国际技术转移在利弊博弈中,改变了当事国,也改变了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技术转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但弊端不可忽视。当代存在一个矛盾现象,那就是各国技术差距不断加大的同时,国际技术转移速度也不断加快。这一现象可能加剧技术转移的负面效应,输出国可能加强输出限制,输入国可能为输入付出更大代价,进而使整个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对双方来说,加强技术合作、加快国际技术转移制度建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1] 李志军著:《当代国际技术转移与对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 陈绍荣著:《国际技术转移法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3] 张自如 胡 晖:《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载《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3期.
  [4] 王昆:《经济全国球化条件下国际技术转移机制研究》,华侨大学硕士,2005年.
  [5] 张仁开:《当代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新态势与新格局》,对外经贸实务,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