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显英 时间:2010-06-24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文化风险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具体说来,可以用四个主要的指标来表征文化差异: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以及男性主义倾向。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问题已经成为管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对于文化风险的正确认识及全面了解,是进行文化风险分析、风险测度和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对于将要或已经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树立文化风险观念、提高应付文化风险的能力、制定的国际化决策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如何克服文化因素带来的风险,在本国化、区域化与全球化之间,在母国文化与所在国文化之间,寻求一种适度的平衡,就虞为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可以说,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文化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托姆·麦克安(Thom Mc An)是孟加拉一家最近开业的鞋业公司。当公司的鞋刚刚走俏时,就发生了一场暴乱,由此导致50多人受伤。事件的原因是:印在每只鞋鞋底上的字迹是模糊的托姆·麦克安签名,但看起来很像阿拉伯语中草写的“Allah”(上帝)。在穆斯林世界,脚,特别是脚底被认为是不干净的。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该公司要通过让孟加拉人将上帝的名字踩在脚下来亵渎上帝。类似的文化误解的例子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还有很多,它们轻则带来误会,重则导致冲突而使跨国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文化风险就是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文化风险的正确认识与系统分析对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地,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文化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文化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其客观性从根本上源于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人们的消费需求、价值观念、处事原则、思维方式等都是以其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跨国企业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组织机构合作,要聘用与管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这些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国际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
第二,文化风险具有双效性的特点。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文化风险表现为带来损失的可能的同时,它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并由此带来额外的收益。文化风险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致使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受阻,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诱发优势,是一种积极因素,可以激发企业活力,激励企业创新,使国际企业具有当地企业所不具备的跨文化优势。
事实上,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确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一定都是负面影响,只有当文化差异未得到合理控制或管理,继而演化为文化冲突时才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所以,国际化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投入大量气力去改变或消除这种文化差异。相反,合理地利用文化差异,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消费习惯、市场状况、技术水平、人力、资源条件,都有可能给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创造丰富的市场机会和丰厚的利润回报。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力所在,就如自然界中的“杂交优势”一样,它会使企业更优秀,更具活力。
第三,文化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文化的内涵异常丰富,它通过语言、、宗教、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同时一个国家的文化通常都是漫长的积淀,而且仍在不断变化与演进之中,因而,文化风险常常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它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是多方面、全过程的。
第四,文化风险具有可控性的特点。能够识别和控制,是风险的共同特征。但由于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文化风险因素成因复杂,在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者对于文化风险的产生根源、作用过程和具体表现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以及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方式对其加以控制和进行管理。
二、文化风险产生的根源
文化风险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具体说来,可以用四个主要的指标来表征文化差异: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以及男性主义倾向。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社会对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例如墨西哥,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在企业中表现为管理者与下属之间感情差距很大,上司具有较大的权威,且不易接近;而处于较小权力距离中,如在奥地利、以色列、丹麦,人们认为彼此是平等的,等级制度不过是所任职务不同而已,且职务是可以变换的。在企业中上下级感情差距小,下属很容易接近并敢于反驳上司。
2.不确定性回避
不确定性回避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身受到不确定性事件或情况威胁的程度,对回避该风险所作出的种种考虑。强不确定性回避,是社会在维护既定的信念和行为规范时,不能容忍持不同政见的人士和观点:在企业中表现为组织内部职责明确,规章制度严格,重视专家意见,要求高度一致,但也因此决策缓慢缺乏灵活性。弱不确定性回避是针对一个能够坚持较宽容的氛围,允许人们根据实际提出不同的观点学说的社会而言。弱不确定性回避的社会通常表现为敢于冒风险,鼓励创新。希腊、比利时就是比较典型的强不确定性回避文化,而新加坡、加拿大则相反。
3.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懈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只关心他们自己和最亲近的亲属,与之相反的集体主义是指在一种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其中有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之分,人们希望内部群体关心自己,同时他们也对内部群体热心帮助,绝对忠诚。例如美国文化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倾向,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则是集体主义倾向较强的文化。
4.男性主义
在男性主义倾向较强的国家中如奥地利、日本,人们注重收入、挑战、进取和被认可,成就的标志是财富和受到承认,这类文化往往倾向于搞大型企业并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在男性主义倾向较弱的国家中如瑞典、挪威,则比较强调平等、团结,注重友好的工作环境和就业保障,其成就的标志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工作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较低,工人有较高的自由。
总而言之,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当企业由一种文化背景进入另外一种文化背景的时候,通常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陌生行为和方式,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正是产生文化风险的根源。
三、文化风险的作用过程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也是两种或多种文化交汇的过程。国际化经营中的文化交汇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吸引阶段、冲突阶段、交汇阶段和融合阶段。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文化风险对国际化经营的作用过程也相应地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缓和期和创新期。
1.潜伏期
在文化交汇的吸引阶段,人们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是比较乐观的,甚至忽视差异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人们被完全不同的文化所吸引,对其可能带来的商机充满期望。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潜伏期,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文化风险会爆发以至对国际化经营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同时,它也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力所在。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在开发市场的过程中,发现非洲一个岛国的居民都不穿鞋,它的反应可能是很沮丧,也可能是欣喜若狂。因为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和潜在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它在激励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同时,也蕴藏了一定的文化风险。
2.爆发期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其文化因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随着不同文化交汇程度的加深,文化之间的差异被明确、被放大。由于文化具有本民族化优越感的倾向,因此在跨国企业中,人们对它文化会自然地产生怀疑、排斥,这就势必产生文化间相互的激烈碰撞。在这一阶段,人们所持的态度多以自我为中心,由于不理解、不愿沟通、不能互相体谅而产生困惑、矛盾以至激烈的冲突与对抗。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爆发期,产生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会打击企业跨国经营的信心,动摇和阻碍决策的制定与执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使企业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3.缓和期
在文化交汇阶段,人们从拒绝、排斥、不接受到理解、尊重、认同它文化。对于出现的矛盾与冲突能够更多地以理解、体谅、迁就的态度去分析。对于文化差异有正确的认识和预期。处理事情更加理性,能在相互比较中,互相学习。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缓和期,文化风险虽然依然存在,但是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更加理性,有了更多的自我审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应付和处理文化风险事件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4.创新期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其文化因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彼此改塑对方,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创新期,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精华,甚至融和创新,在组织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新文化。它使跨国经营更加得心应手,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跨文化优势,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甚至会带来额外的收益。
文化交汇的各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彼此共存,相伴而行,这种相互交叉使得不同文化交汇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加减组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冲突中有融合、融合中有排斥的复杂的综合。由此,文化风险作用过程的四个阶段划分也是相对的,伴随着文化交汇的过程,文化风险的作用过程也存在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特点。
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
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企业外部跨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中的文化风险;一是在企业内部跨文化管理活动中的文化风险。就外部来看,文化风险又可以分为针对来自不同文化消费者的市场营销风险和针对来自不同文化合作者的市场合作风险。就内部来看,文化风险主要是针对来自不同文化雇员的管理风险。
文化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沟通风险、种族优越风险、管理风险和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等四种形式。
1.沟通风险
沟通风险,即由于文化沟通障碍和沟通误会而导致沟通失败的风险。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曾在国内有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品牌就直译为“white elephant”,这种质优价廉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却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white elephant”在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可以设想这种品牌的电池又如何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此外,不同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来自不同文化的沟通双方很容易发生沟通障碍。一般认为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是通过体语、上下文联系、场景等进行的。在高情景(high context)文化中,人们沟通常常使用含蓄而不直接的语言,只有弄清说话时的情景才能准确理解对方语言的真正含义。而在低情景(low context)文化中,大多数信息由清晰的符号如语言、文字等表达,人们直接明确地陈述事物,语言本身给出了绝大部分的含义,你不必了解使用语言的情景。例如,日本人讲话中有许多用于鼓励说话者继续讲下去和重复某些信息的词语,其中一个词是“ha-i”,在英语中字面意思为“是”。但是作为高情景语言的日语,只有当说话情景的其他要素也意味着“是”时,该词的英语意思才是“是”。“ha-i”的含义也可以是“是的,我听到了”,“是的,请继续往下说”,“是的,再说一遍”或“是的,我真的不想说‘不’,但你应该明显知道答案是不”。因此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有时美国人以为与日本合作伙伴意见达成一致时,而日本人正在表示婉转地拒绝。
2.种族优越风险
种族优越风险(ethnocentrism),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心理的种族文化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个人与组织都可以有自我优越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化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在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其他一些自我优越主义的国际经营行为包括:不能改造产品以使其适应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将利润全部转回国内而不再对所在国投资,让那些在国内干得很好但却没有国际经验的管理者充任海外企业要职。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风格的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关系而带来的管理失败的风险。在权利距离大的墨西哥企业中,对上司的尊重表现为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上司也不情愿授权给下属。美国行政人员通常认为墨西哥人屈从权威是一种缺乏主见和不幸服从的表现,墨西哥人把美国行政人员的坚持公平竞争和委派的愿望看成是没有能力接受与职位相联系的权力。这种不同的观念与管理风格在跨国企业中是非常普遍的。在国际化企业中,一国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有时不能为另一种文化所接受,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在跨国购并的例子中,完成购并之后的融合以及正常运作常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最终宣告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4.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
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即在商务合作中由于习惯、方式的差异而导致交易失败以及不同文化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好恶差别而导致营销失败的风险。如在很多西方国家,在打高尔夫球时谈论业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谈业务往往是打高尔夫球赛的真正原因,但是在日本,人们却从不在高尔夫球场上谈生意;德国人将商务和家庭生活区分开来,他们很少在下午五点以后做生意。相比之下,日本人的工作时间将持续到日落及更晚的时间,与同事和商业伙伴的聚会会持续到晚上十点或十一点。
对于文化风险的正确认识及全面了解,是进行文化风险分析、风险测度和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对于将要或已经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树立文化风险观念、提高应付文化风险的能力、制定的国际化决策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