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国际比较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优势具有不成熟性特点。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应该实施演练拓展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在具体实践中,既要把握综合性优势与不成熟性特点相结合的特点,又要把发挥比较优势与培育竞争优势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与美国、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的比较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缓慢到迅猛,再到平稳发展。这实际上是对我国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条件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下面,本文将对中国、美国、日本对外投资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1、美国凭借垄断竞争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
海默1960年就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并与金德尔伯格共同创立了垄断优势论。他归纳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第一,企业必须拥有垄断优势,以抵消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第二,存在不完全市场,使企业拥有和保持这种优势。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是凭借具有垄断优势的产业:投资重点是高新技术和垄断产业,而不是以价格竞争为基础生产标准化产品的产业;以技术密集而非以资金密集为基础,依靠产品差异化战略取胜。这种垄断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性的产业或产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日本学者小岛清在分析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指出,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依靠新产品的技术差距,为获取垄断利润而进行海外投资。具体地说,其一,这种直接投资是高度技术革新和高度垄断的产业,而不是以价格竞争为基础生产标准化产品的产业。因此,大部分跨国企业要在研究开发和宣传方面花费许多资金,所以多数又是巨型企业。其二,从美国工业品贸易的地位看,其在技术革新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资本丰裕并不是原因。其他发达国家的出口更多地依靠价格的竞争力,而美国的出口则主要依靠产品的差异化。
2、日本依托边际产业转移的对外直接投资。
日本学者小岛清20世纪70年代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为对象,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边际产业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从己经或者即将失去比较优势、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日本企业是通过对邻国进行直接投资以利用邻国较低人均收入的比较优势的先行者,如198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吸收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存量的19%,而相比之下只吸收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存量的6%,欧盟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存量的3%,正是这种投资方式引起了“雁行”发展模式,且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主要是非制造业。这是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它与日本战后一段时期的产业结构有关,当时的日本主要向发达国家投资,目的在于确保对其至关重要的初级产品的进口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小岛清认为,日本型海外直接投资实际上是资本、经营能力和技术知识等经营资源的转移,因而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一方面,可以对发展中国家的天然资源、农产品和初加工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另一方面,可以将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从日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对其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而且“日本的海外投资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以后最有希望的出路,也是中小企业遇到困难时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他认为,日本处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如果投资国首先将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移植过去,那么,中小企业就容易成为海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力量。
3、中国旨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对外直接投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发了对外直接投资这个新生事物。那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将触角伸向国际市场,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国际竞争的。从国际经验看,一般都把对外直接投资概括为美国型和日本型。如果以美国型或日本型为标准,我国还不完全具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从整体上说,我国既没有垄断性的产业,也不需要向国外转移边际产业。但是,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不可能在单纯的国内竞争中得到提高,而必须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所以,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使之尽快成长为国际性的跨国公司,也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我国企业必须尽决走向世界,在学习和演练中成长壮大。这种学习和演练的企业,投资规模比较小,整个国家的投资总额也比较少。1996年以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平均规模在发达国家为200万-1300万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为100万-300万美元左右。
我国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国际合资合作中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理念、技术、管理及营销方法;第二阶段是在条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进入国际市场去演练,提高素质和拓展市场;第三阶段是在积累能力和优势的基础上到国际经济竞争的大舞台去跟具有国际水平的跨国企业较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或者合作,还有少数企业到境外进行合资或合作,通过在合作中学习,初步掌握了国际市场竞争的规律和国际企业管理的方法。现在,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入“演练”阶段,要独立地到国外市场和经济环境中去演练和拓展。这就是我国的演练拓展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从现阶段看,它立足国情,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二、中国的综合性优势和不成熟性特点相结合的特征
与多元地区结构、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相联系的大国综合优势,是我国所特有的现象。它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其他的发展中小国,而是综合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和优势。在这里,本文将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小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进行比较。
1、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以下特点:(1)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资金、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高投入和高技术产生高效率,加之母公司和子公司交易的内部化,可以节约大量的交易费用;(2)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往往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标,利润再投资的比例也比较高;(3)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劳动力资源及广阔的市场;(4)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呈现软化趋势,其重点在于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型服务业和被高新技术改造后的传统产业。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相同之处。从不同的方面看:其一,我国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经济和内部化优势不明显。据统计,我国海外投资项目的投资额约100万美元,而发达国家约为600万美元。其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技术或市场,而非劳动力资源,到发达国家投资是为了寻求技术与市场,到发展中国家投资是为了寻求市场与自然资源。从相同的方面看,我国也在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步走向高级化。
从一般的情况看,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是:(1)利用成熟的适用技术开发传统产业,适应小规模市场;(2)以传统和习俗为纽带,开发特色产品,以适应特殊的市场环境;(3)利用较低成本优势,节约劳动力、管理及营销方面的费用,形成较低价格优势。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普遍具有上述特征,但发展中小国与发展中大国有所不同:前者是仅仅具有这些特征,而后者除了具备上述特征以外,还具有发达国家的某些特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也表现出一些类似于发达国家的特征:其一,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既面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向发达国家。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以及寻求技术动机的加强,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增长将快于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增长。其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既重视开发传统产业,又重视开发高新技术产业。随着发展目标的高级化,我国的跨国企业开始重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海尔、华为集团就加大了对技术和项日研发的投入。其三,我国也开始实施企业集团化经营,以获得某些内部化优势。跨国集团的工贸一体化经营,通过行政组织形式及组织内部交易节约运行成本,体现了组织的内部化优势。
3、综合性的优势和不成熟性特点相结合
我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其一,总体的条件是不成熟的,也缺乏很明显的优势,因而不可能以充分的成熟的条件和优势为依托;其二,局部的条件是成熟的,某些企业和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有可能以局部的成熟条件和优势为依托;其三,不是完全以微观主体的效益为目标,而且以国家利益为目标,以潜在效益和“演练”的综合性效益为目标;其四,并不完全以市场为驱动,还存在一种政府政策的驱动力,是市场驱动和政府驱动的统一。
然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没有优势的。我国是一个大国,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差异性或不平衡性:在某些方面具有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优势、垄断优势,在有的方面又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适用技术优势、比较优势,可以概括为大国综合优势。是通过整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优势。具体来说,我国现阶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适用技术优势。虽然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也不排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技术知识也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了它们得以在国外生存的竞争优势。企业为了适应小规模市场而发展的技术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劳动密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为适用技术优势和劳动密集型技术优势。
(2)高新技术优势。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内部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同时并存。新中国建立后,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国防科学技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两弹一星”就是最好的例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很高的速度持续发展,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己经成为带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新兴支柱产业,同时也构成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3)特色产品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减少进口,希望在本国投资的国外公司使用当地的资源;由于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和技术上的相似性,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可以较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来生产特殊的产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形成了一些特色产品,在对外投资中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也体现了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此外,某些十分有趣的投资是建立血缘联系的种族社区服务的。
(4)较低成本优势。由于企业管理费用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单位成本从事小批量的生产。管理费用之所以比较低主要优势进而形成了较低价格优势。尽管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工资要超过国内企业的同类人员,却明显低于外国企业的同类人员,管理费用较低。
(5)市场环境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产品也有其特殊的市场环境优势:其一,小规模技术造成了特殊的市场环境;其二,传统习俗和种族纽带也可以造成特殊的市场环境;其三,形成的信誉也是一种市场环境优势。
三、中国发挥比较优势和培育竞争优势相统一的目标
19世纪末期,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说,引导缺乏绝对优势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或相对优势。20世纪初期,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资源禀赋说,引导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裕的国家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资源禀赋说实际上是把比较优势静态化或凝固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比较优势说。20世纪末期,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具有高层次竞争优势的产业,政府要采取措施培植这样的优势产业。这个理论给发展中国家以有益的启示:其一,它们不但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且必须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不一定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政府进行战略性的培植。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不满足于一般的出口创汇,而是更加重视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有的还提出“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政府干预和政策支持来提升竞争优势。
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应该是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自己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其特点在于:从动因来看,发挥比较优势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动机,而培育竞争优势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从效果来看,获得经济效益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效果,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效果;从手段来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手段,而发挥政府扶持作用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手段。
这种把发挥比较优势和创造竞争优势有机结合的目标,在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产业及区域上都有体现。
1.主体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从主体上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中小型企业。近几年来,浙江、广东等省的中小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取得了重要进展,它们集群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效果比较明显。截至2000年,浙江省已批准的603个境外投资项日,平均投资规模仅为36万美元。浙江、江苏等地的中小企业集群以不同的发展方式创造出了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新兴高科技行业中新的比较优势。但我们也很重视培植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公司、万向集团等一批优秀的大型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集团化的经营方式、内部化的特点和手段也充分显现了自身的竞争优势。2003年,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大型企业对外投资达10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的49%,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公布的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有43家是中国企业。大型企业以集团化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创造了新的竞争优势。
2.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从产业上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对外投资中,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较好地开拓了国际市场。但我们也很重视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IT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步增加,并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目前,科技型企业跨国投资,接轨前沿技术,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过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资源开发型、加工和制造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而现在不少企业对外投资、收购或与外国企业合作,则是为了技术和品牌。四川的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剑桥大学创新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伦敦附近建立欧洲中心,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境外设立软件研发中心,科研和技术开发都从国内转移到国外,这说明我国有些企业已具备了高新技术研发能力。
3.区域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从区域上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发展中国家起步的,目前的对外投资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我国的一些产业和企业在那里发挥了比较优势。但我们也很重视对发达国家的投资,那里的市场机制和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更值得学习和演练,它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在演练中更快地成长,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