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德、中光伏产业看跨国公司的整合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一、光伏产业的特点
这里从策略研究的角度探讨光伏产业的基本条件(如技术、生产流程、供应链等等)、结构(如作为卖者的数量等等)、行为(如R&D、工厂投资、兼并和合约等等)和绩效(如价格和技术进步等等)诸方面的特点和有关政府政策的特点。此处所谓特点是光伏业相对于其他主流能源产业而言的,并不是说其他许多行业都没有。
(一)在供应链和企业构成方面的特点。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由提炼太阳能级硅、制造硅棒和硅碇、切割硅片等三个环节组成。中游由制造电池这一环节构成。下游由装嵌电池模块和销售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两个环节构成。光伏产业的结构特点表现为典型的金字塔模式:即上游的企业数量较少,从事中游业务的企业数量远比上游多,而下游企业的数目最多。
(二)在企业行为方面的特点。
光伏产业在R&D和兼并上有显著的企业行为的特点。在R&D上,最早的R&D是在美国进行的,光伏技术和源头在单晶硅、多晶硅的研究开发上。利用太阳能直接发电最为诱人。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1954年就已经研制成功第一个使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硅光电池(单晶硅光电池),其效率为6%。半个多世纪以来,光电池的科研仍然是先进国家的物理、化学、学、材料学领域之最受重视的课题之一,美国仍然是光电转换研究开发最先进的源头国家,挪威、德国和日本也紧随其后。世界上光伏企业研发成果的应用行为特点是在宇航技术上独步领先于传统发电器械,而在地面上的应用行为的范围与一般的煤发电、油气发电和核能发电的范围广阔性不能比拟。具体地说,在宇航技术中,各国多年来发射成功的几千个卫星、探测器和飞行器几乎都用太阳电池为星体上的仪器、通讯设备提供能源,而在地面应用方面则相当有限,例如,可将光电池用于铁路讯号灯和航标灯,以及为边远地区的水泵站、无线电通讯站等供电,在这些事物上已可和别的能源相竞争。美、法、德等国在七八十年代都建立了一些示范性的太阳能发电站,其中建在美国菲尼克斯一个国际机场的太阳电池电站,功率近230千瓦。
(三)绩效方面的特点。
这方面主要特点是光伏发电的单位成本的大幅降低和技术进步的时快时缓。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太阳能电池的单位成本是常规能源的500倍,实在非常昂贵,到了20世纪初期的今日,以中国大陆为例:以煤发电成本为每度电0.2—0.3元人民币,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每度电成本为2元人民币。太阳能电池单位成本已缩小到10倍至6.7倍。可见,尽管在一般领域用电,太阳能发电成本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还不能拉平,但无疑的是其单位成本在近三十年内有了令人瞩目的下降。
太阳能发电的技术进步有时快时缓的特点,这是与电脑硬件制造的技术进步加速度相比而言的。电脑硬件技术进步的加速度,使人类迅速进入机时代。而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则随着油价的高低波动而显时快时缓状。20世纪70年代前,光伏技术虽在50年代已经起步,但由于石油便宜,故进展有限。70年代油价腾飞,光伏技术进步就快了一些,到了80—90年代,光伏技术进步因油价走低而缓慢下来。本世纪初,随着油价又一次腾飞,光伏技术在西方国家再次进入热潮。光伏技术进展的时快时缓,使人类社会很难进入能源的太阳能时代。
(四)政府的光伏产业政策的特点。
根据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所著《产业组织理论》,政府的政策,例如规制、反垄断、宏观政策等与一国产业四大因素(如产业的基本条件、结构、行业和绩效)都有直接或既有直接又有间接的互动作用。本文笔者还想补充一点,由于光伏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它与国防产业和宇航产业的进步及其产业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和互动作用,这方面的互动作用在上文已有所涉及。 二、日、德、中光伏产业大公司的策略
这里将以日、德、中三家光伏大公司为代表论述西方和光伏大公司的策略,主要是整合生产开发(IPD)策略和整合供应链策略(ISC)。
(一)IPD策略。
IPD的概念最早流行于美国,整合生产开发这一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对开发新产品的流程环节之间加以整合优化和完全协调,将产品开发的程序与市场要求完全相结合,使策略与材料供应紧密相结合。推行IPD首先要确认市场要求。对于光伏企业,要认定市场的要求是光伏产品(电)要融入生活。然后制定企业的策略并实行之,最终使新产品问世后既能符合市场需要,又能使消费者满意。
(二)整合供应链(ISC)策略。
所谓ISC,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加以协调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不同的领先光伏企业处于不同的产业链环节,本文重点叙述的日、德、中三家公司主要处在中游环节(光电池环节的制造),它们在中游、上、下游有不同的目标,因而在下面的表格中反映出有不同的策略。
(三)三大公司在整合生产开发方面的策略。
这些策略因企业目标的不同而不同。详见表1。
根据表1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可以得知,尽管日、德、中三大公司在不同目标下的IPD策略相差不远,但三大公司在技术目标和技术水平上仍有相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日、德公司技术水平比中国公司更高。在薄膜技术方面,德国公司的水平更高,其与人合资共同开发微晶硅薄膜更积极。Q-Cells以持有Flexcell公司51%股权去开发可挠式薄膜电池,使产品非常适用于消费产品、屋顶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Q-Cells与瑞典Solibro合组Solibro GmbH公司以便将铜铟镓硒吸光层涂于用玻璃基层面上作为太阳能电池,其优势在于省却硅材并具有高转换率。
在技术层面,太阳能公司有自己庞大的半导体集团作靠山,夏普高度注意消费者的诉求,其技术开发目标是改善可用性(Us—ability),Q-Cells则重在开发多种薄膜技术。尚德尽量利用中国国内低廉人力资源进行生产和技术研发,其技术开发是从相对较易实行的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人手,即推出硅手指技术,使传统金属导电带的遮光减少,从而提高电池效能。
(四)三大公司在整合供应链方面的策略。
1 在保证硅供应的目标下,夏普的供应链策略是采取与供应商订立长期供应合同与本集团自行生产这种内部筹供方式,而Q-Cells和尚德则采取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的方法。在硅片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夏普的策略更优于Q-Cells和尚德。
2 在保证2007年产能的目标下,夏普的策略性指标为710兆瓦,Q-Cells为516兆瓦,而尚德的目标定在480兆瓦,是夏普指标的2/3,Q-Cells指标的9/10有余。可见,在电能供应上,夏普在三家公司里最有竞争力。
3 在向大众宣示太阳能的目标下,夏普的策略较多积极的宣传,而Q-Cells则较少宣示,这是由于Q-Cells的产业链到电池和电池模块为止,将宣扬的任务主要由系统安装商、商、电力公司、建筑商等下游企业负责,而尚德在这方面是采取多宣示的积极策略。可见,在宣示太阳能优势上,夏普和尚德比Q-Cells更有进取性。
4 在促进新用途的目标下,夏普采取推广特色产品的供应链整合策略,Q-Cells采取使用薄膜电池的策略以增加用途,尚德在这方面基本上是停留在发展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品,这对尚德而言是采取跟进策略。尚德的跟进策略说明中国企业技术上相对落后一点。
5 在充分发挥政府政策优势的目标下,夏普、Q-Cells和尚德都是采取积极利用的策略。政府在能源和太阳能上的各种立法和优惠政策会推动发电成本比传统能源高的光伏产品的需求,增加产能,通过规模减低成本,使光伏电池更快地融入社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之中。
三、日、德、中跨国公司对中国太阳能发展策略的启示
通过上文对光伏产业特点的探讨和对日、德、中光伏企业跨国公司整合策略异同的比较,我们可从逻辑上推导出其对中国太阳能发展策略的几点启示:
(一)降低单位电价的R&D活动是光伏行业在发电成本上不断缩短与传统产业电价差距的关键。不断降低单位电价的R&D成果主要表现在光伏发电技术的升级上。光伏发电技术产品现今分为四代:第一代为硅系光伏电池,产品有单晶硅和多晶硅光伏电池,由日光转化为电力的转换效率最高,因此其单位电价相对说来最低,故市场上90%以上的太阳能发电使用第一代技术。第二代为多元化合物薄膜光伏电池,常见的薄膜光伏电池是在玻璃、塑料、陶瓷、石墨、金属片等不同材料做的基板上,使用多种沉积技术,一层层地把P型或N型材料(如非晶硅等)涂上。常见的薄膜光伏电池有非晶硅(a-Si)、铜铟硒(cIS)、铜铟镓硒(cICS)和碲化镉(cdTe)电池。由于薄膜厚度薄,非晶硅之类的原材料需求量少,生产成本因而较第一代电池低。第三代光伏电池,诸如有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电池、光电化学电池、聚合物、纳米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这种技术可不依赖传统的PN结分离光生电荷,不过其普及程度比上述第一、二代技术更低。第四代太阳能电池目前还在实验室试验阶段,包括多光谱光伏电池。这种电池能吸收红外线光谱部分热量使光电转换效率更高。要使第二、三、四代技术的光伏电池的深入研发其目标当然是最终降低单位电价,这需要我们的企业继续实行IPD策略,需要我国政府推出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尤其是税收措施。
(二)正确处理光伏产业与一般太阳能产业的关系,尤其是正确处理光伏电池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关系,这一问题我国光伏电池企业关注不够。如果我国光伏电池企业也生产太阳能热水器,那么,后一产品所至的收益可用来支持前一产品的R&D。这样做也是实施IPD策略的一个好方法。
(三)从ISC策略的角度看,各国的法规、政策很重要。例如德国缺乏石油,核能发电又受到绿党的巨大牵制,故对光伏发电在、法规上予以高度优惠,因而德国近几年对光伏电池的需求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以Q-Cells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成长为世界上在规模和技术上均领先的企业,德国本身也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接受订单的主要来源国。借鉴德国的能源政策,我国宜制订核能源与太阳能并重的能源多样化政策。
(四)在大众媒体宣示太阳能和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在我国还做得很不够,将宣示c02减排和宣示光伏电池的优点在我国几乎是空白点。我们应该使广大消费者真正重视太阳能是一种洁净、取之不尽的能源,它到处都有,无需运输,随地可用。由于太阳能流密度较低,又有间歇、不稳定的缺点,至今光伏电池技术开发还远没有其他的技术(如宇航技术、机技术、核能技术等等)开发那么快,致使目前在许多场合下光伏电池利用的经济性能还不如常规能源和核能。但我们必须向社会宣示:全世界的矿物燃料和核燃料正在继续逐年减少,最后必将用尽。与此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光伏电池的成本则因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而继续下降。我们的一条有效对策是:环保部门和太阳能企业、部门共同在媒体宣示太阳能的优势。这种宣示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ISC策略。
纵观整个光伏产业,在IPD策略方面,有三种策略性措施供我们:一是减低光伏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材料耗损;二是改善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三是研发新的光伏发电技术。
在ISC策略方面,也有三种策略性措施供参考:一是我国从长远眼光看待能源供给,宜实行像重视核能发电一样重视太阳能尤其是光伏电池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政策;二是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宣示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包括关于逐步普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优势产品的宣示);三是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开支中拨出资金在全国既集中力量又分工协作进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光伏电池的深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