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4
摘要摘要: 内部控制是衡量管理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新问题,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等新问题做一定的探索和探究。 
摘要: 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管理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逐步颁布《加强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表现。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如琼民源、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以及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现象,无不和企业内部控制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索。 
1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新问题 
1.1 领导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观念落后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熟悉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还有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手册、文件和制度,碰到具体新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厉性。企业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平安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熟悉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平安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即使已经制定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表面文章,制度的落实存在很大的新问题。碰到具体新问题的处理,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事厂长经理说了算,无视会计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造成内部控制严重失效。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熟悉不足,故对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的功能不甚了解,尚未熟悉到内部控制的意义,故而对建立内部控制不重视。 
1.2 信息系统失真,信息不流畅 在我国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摘要:企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许多有关企业的信息被管理当局控制,而企业的员工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部门和部门的信息沟通缺失,员工对企业信息了解微乎其微,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门。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自己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对此并不清楚,一切以企业管理当局要求为准,管理当局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问其行为是否合理合法。会计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也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 
1.3 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控制环境薄弱 
1.3.1 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系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同时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但只是形式,没有人认真地去考核检查执行的效果,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新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功能。 
1.3.2 内部控制虚设,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 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功能严重弱化,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没有设置,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功能。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壳,但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以后的国有企业,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会董事或董事长,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股份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功能,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公司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 
1.3.3 企业制度不健全 (1)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2)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3)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1.3.4 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采取了必要行动,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而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了大量的造假行为,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1.4 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从我国企业目前状况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许多企业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目前状况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熟悉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商务等。在诸多风险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不管是什么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 
1.5 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摘要:(1)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低,许多管理人员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这样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也因其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由于企业经常把企业的盈利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好坏进行紧密的挂钩,致使许多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2)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诚信度不高。有些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财务人员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的概率大增,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尤其是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的新内容较多,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不少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诚信不足并非其心甘情愿造假,而往往是由于利益驱使或其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限制,依靠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违心地制造、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 如何完善的内部控制
通过上述对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新问题的分析,笔者对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2.1 更新观念,提高熟悉 更新观念,提高熟悉,走出误区,包括摘要:(1)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确立现代控制观念;(2)走出“控制越紧越好”的误区,防止高度集权、僵化运作、效率低下;(3)走出“放任自流”的误区,防止目标不明、责任不清;(4)走出“控制就是处罚”的误区,防止以处罚代替控制。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注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内部控制环境越佳,内部控制的功能越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要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地运行,企业的任何人员都不能超越内部控制的约束,企业的任何管理制度都须经他们通过实施。因此,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都离不开管理当局的态度,离不开他们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只有管理当局重视内部控制,从思想上熟悉到它的功能,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控制的政策、办法和程序,才会有助于内部控制得到充分的发挥。重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的宣传。内部控制的成败如何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格外重要。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往往是单位负责人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对此《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负有执行《会计法》的责任。今后在制定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的。
2.2 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要求能够对信息及时予以识别、获取和加工,并采用便于有关组织及其员工在履行其职责时使用这些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效传递。要让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自己承担的职责及扮演的角色,和他人工作的关系,哪些行为被接受,哪些不被接受以及他人沟通的方式和渠道等。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把握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新问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方针、政策,防范和纠正出现的错误或不当,促使各项内部控制办法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并且一个信息和沟通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贯彻相互牵制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牵制原则即一项完整的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2个或2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2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的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2个或2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限制。另外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补充。贯彻这一原则的重点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对会计凭证的控制。会计记录是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处理和结果的文件记录,应对企业发生的各类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类,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交易,在各类会计报表中恰当地表达交易和披露相关事项,应定期进行各类记录的核对,以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及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及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和。一般的单位内部控制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摘要:(1)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将共性的内容制定具体具体的标准;(3)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不仅要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和评价,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者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进行计划、执行、协调、控制和监督经营活动而建立的整体架构及职责分工的框架体系。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及内部控制的效果,故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经营特征、经营规模、管理模式等来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在设置组织结构时,应当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考虑其内部架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即要做到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相互沟通、相互制约,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各机构职能的履行得到有效开展,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有了、合理的组织结构,还需要有和之相适应的人员来落实,故要求企业在各内部机构中配备和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并具备良好素质和足够的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主管人员,由他们带领机构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职能,这样才能保证组织结构的正常有效运行。再者,要提高组织结构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这对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也十分重要。
健全企业制度,包括摘要:(1)建立起有利于录用和培养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德才兼备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管理机制;(2)制定恰当的员工工作标准和道德标准,作为考核员工的依据;(3)建立富有良好激励机制的职务晋升和工资晋级制度,防止以貌取人、随意用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行为的发生;(4)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过程中,对于偏离既定政策和程序的情况,要建立补救办法,发现新问题,有及时行动进行纠正的机制。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从企业的角度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因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平安有重要的直接影响。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执行平安、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阶层保证“为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已有效的落实”。而严谨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并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和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率。企业应该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而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
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指定的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为确保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功能,促进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限,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
2.3 加强风险评估,提高风险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风险不断地提高。风险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所谓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不确定性,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功能,及早地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领域,防患于未然。现代企业是一个布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密切注重企业可能遭到的风险,并采取有效办法。因此,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办法,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总的来说比较低,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公司及上级管理部门应对广大外部投资者和公司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参和控制的良好人文环境。2.4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建立良好的文化 一个再好的制度仍然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贯彻执行,否则这个制度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企业应该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以便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因此,企业高层领导人除了自身起表率功能以外,还要引导其员工做道德范围以内的事。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当重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很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我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能排除企业中一些人为的阻碍和摩擦,建立一种和谐的内部关系。员工们愿在迈向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能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努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它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熟悉不足,即使熟悉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功能,但是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上还不够。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去唤醒员工的主体意识,唤起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真正让员工成为自己的主人、企业的主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更有效。
3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进一步贯彻《法》的要求,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目前状况,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企业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改变当前企业由于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造成的大量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的现象,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摘要摘要: 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新问题,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等新问题做一定的探索和探究。
摘要: 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经济管理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逐步颁布《加强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表现。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如琼民源、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以及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现象,无不和企业内部控制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索。
1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新问题
1.1 领导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观念落后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熟悉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还有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手册、文件和制度,碰到具体新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厉性。企业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平安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熟悉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平安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即使已经制定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表面文章,制度的落实存在很大的新问题。碰到具体新问题的处理,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事厂长经理说了算,无视会计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造成内部控制严重失效。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熟悉不足,故对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的功能不甚了解,尚未熟悉到内部控制的意义,故而对建立内部控制不重视。
1.2 信息系统失真,信息不流畅 在我国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摘要:企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许多有关企业的信息被管理当局控制,而企业的员工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部门和部门的信息沟通缺失,员工对企业信息了解微乎其微,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门。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自己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对此并不清楚,一切以企业管理当局要求为准,管理当局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问其行为是否合理合法。会计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也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
1.3 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控制环境薄弱
1.3.1 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系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同时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但只是形式,没有人认真地去考核检查执行的效果,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新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功能。
1.3.2 内部控制虚设,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 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功能严重弱化,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没有设置,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功能。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壳,但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以后的国有企业,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会董事或董事长,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股份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功能,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公司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
1.3.3 企业制度不健全 (1)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2)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3)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1.3.4 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采取了必要行动,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而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了大量的造假行为,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1.4 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从我国企业目前状况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许多企业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目前状况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熟悉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商务等。在诸多风险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不管是什么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