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挑战并存 动力压力同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金融危机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正成为推动各体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的新兴力量,对许多国家的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美国硅谷奇迹、新竹高新科技园、以色列高新产业等发展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风险投资对我国创新型中小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提升和扶持作用,新浪、搜狐、盛大、腾讯、尚德等一大批优质企业的迅速成长,证明了风险投资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从上世纪末至今,风险投资在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中国风险投资”见证了我国风险投资事业从无到有、从冷到热、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发展历程。但总体来看,相对于我国的经济总量,国内风险投资依然还是个非常小的行业,其投入相对于中国创新成长型企业对资本的需求依然不足,社会对她的发展寄予厚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新形势下的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将随中国经济的转型中一起共克时艰,共谋发展。
一、金融危机下的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机遇大于挑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进行了第二轮调整,但中国市场仍然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成为全球风投发展进程中的中坚力量。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危机往往也孕育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因此,危机之中除有寒流之外也有暖流:危机迫使企业的估值回归理性,风险投资成本降低,出现了鉴别“好企业”的最佳时机和更多较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同时,风投机构和被投资企业“结伴过冬”,一起苦练“基本功”,培育核心能力,为下一轮发展积蓄能量。
1、我国宏观经济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厚积累实、蓄势成局,为我们提供了坚实基础、强大动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是培育风险投资的摇篮。30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优质项目源。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些创新性的商业模式,这对风险投资基金来讲无疑也是难得的良机。另外,中国本土企业对资金的庞大需求,使得整体的资金供求关系仍然是有利于资金的提供者,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风投管理资本量的逐步增长反映出了创业资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2、风险投资在发展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回顾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从2005年开始,风投领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至2007年,是国内风投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创投市场共发生607起投资案例,投资案例数首次突破600起,较2007年增加38.0%;披露的投资金额共计42.10亿美元,投资金额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较2007年增长29.7%。国内风投机构经过十年的发展,从资金的规模,项目的质量,项目的筛选机制,项目的风险控制,特别是项目投资后的持续跟踪管理等方面,摸索出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经验和方法。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国内机构大多从小规模发展起来的,在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不能遵循“成三败七,广种薄收”的理念和做法,因此,虽然战略上是风险投资,但在战术上追求“成七败三”。一些做得成功的机构对投资非常用心,特别是项目质量控制上实行了诸如“差异化、精细化、个性化”等策略,每一项投资都会用一套标准去衡量,投资后精耕细作,注重增值服务。实践证明,这些经验是有效的,尽管有些方面和国外机构还存在差距,但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
3、助推行业发展的多项扶持政策正逐步出台。2008年多类金融资本获准涉足股权投资领域:证券公司获准开展直投业务;社保基金获准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对地方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做出明确规范;保险机构获得国务院批准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发布,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获准开办并购贷款业务,使商业银行资金进八股权投资领域成为可能。尤其是今年已经出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更是预示着我们期待已久的创业板即将面世,这预示着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新阶段。风险投资作为“与创业相联系的资本经营”,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为了持续经营,风险投资资本需要在适当时机高溢价退出,获得流动性。就此而言,只有当资本市场能够为风投资本提供顺畅的退出渠道,风投资本才可能实现良性循环。我们高兴地看到深交所于5月22日审议通过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根据中央要求,尽快平稳推出创业板。可以预见,以上政策逐步落实将有力助推风投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清醒地认识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整体来说,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必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在危机的冲击下,一些体制性问题更显现出来。
一是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是空前的。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风险投资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其中退出环节的影响尤为直接。由于全球各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导致2008年中国风投市场的退出活动明显收缩。2008年共发生135笔退出交易,比2007年减少了7笔。从退出方式来看,IPO退出的占比下降。金融危机还导致部分有限合伙人(LP)资金链断裂,减少了对风险投资的投入,部分风投机构被迫倒闭、重组,不少已注入风险资本的企业也出现了经营困难。
二是资金来源有待优化。根据有关统计,2008年来源于本土机构的新募集资本中,个人的风险资本比例最高,达到总金额的34.7%,远远超过2007年的14.82%;金融机构的比例为32.09%,政府资金由2007年的34.57%下降到14.60%,企业资金所占的比例为18.56%。个人出资主要来自一些民间较为富裕的民营企业家,这些资金虽然个体规模偏小,但数量大、经营灵活,偏好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因而也是近年来本土风投机构的重要资金来源。大家知道,风险投资是周期性的投资,但民间资本普遍存在短期利益的要求,双方在风险投资的理念上存在不小差异。如果资金来源不稳定,那么这个行业很难顺利发展。
三是相关法规还不健全。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关于有限合伙制的问题。从国外的实践来看,风险投资最好的方式不是公司制,而是有限合伙制,因为有限合伙制最能够解决出钱人和管钱人的责权利问题,既能够保护出资人的利益,又能调动管理人的积极性。2007年6月1日,新的《合伙企业法》开始施行,但到目前为止,如果用有限合伙制的形式投资创业企业,这个创业企业要上市,证监会不受理。原因是《证券登记规则》规定,在这里登记的持有证券的登记人必须是法人,而在法律层面上有限合伙制企业不是法人,因此不能登记。另外,由于在具体问题处理中缺乏细致的指导意见和操作规程,有限合伙企业税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优惠政策基本没有落实。诸如此类的法律与政策不对应、甚至是抵触的现象还有不少。
四是相关制度环境还有待改进。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和制度不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不完善而且不发达,相关的投资审批手续繁杂,政府干预不少。另外,国内到目前为止,在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方面仍然缺乏深谙其道的管理人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风险投资的行业管理亟待加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管理风险投资业,同时一些地方的风险投资协会也存在行政化的倾向,能够为风险投资事业发展提供的服务有限。 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
当前危机在影响我国增长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浮出水面。因此,一方面从当前来看,我们要全力保增长、扩内需;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有技术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创新体系,就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繁荣的策源地。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离不开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投融资体制的紧密配合。
1、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创新。
鉴于金融危机的大规模爆发,有的人说我国的金融改革应放缓步子。我认为,“别人生病,不应该我们吃药”。美国是创新过度,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工具超常规发展,而监管未能跟上创新的步伐。我国是创新不足,金融市场活力不足。创新无节制会带来严重后果,创新不足同样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所以,的金融创新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加快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步伐。在风险投资领域,发达国家多年发展积累的经验教训依然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当然,我们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以满足中国金融市场现阶段需求的金融创新为努力方向,增强创新的实效。
2、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风险投资稳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发达国家风投资金的来源比较稳定,主要来源有:养老基金、实体、社会捐赠、保险公司、个人和家庭、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商业银行和外国投资者。一般情况下,养老基金和实体企业的资金占整个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60%左右,其中养老基金的比重最大。中国的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资金应该成为支撑本土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允许这些基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可以从源头上保证这个行业长期稳定发展,进一步保障风险投资投资于早期企业,服务于创新型经济。同时,要大力拓展风投机构的其他融资渠道。比如,根据2008年底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如果投资机构贷款目的是收购兼并,可以贷款,但风险投资还不适用,原因是收购兼并有个前提是必须收购兼并项目50%以上的股权,但风险投资一般不控股,所以不适用这个政策。再比如,现在信托型私募股权投资(PE)基金发行的非常好,但其面临着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的问题。因为上市公司条例规定,所有的终极股东必须明确,不能代持,而按照国际惯例,信托通常被视为一种关系,而不是法律上的实体,因此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应研究理顺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并逐步解决“有大政策而无小细则,致使当前许多政策及法律无法实施”等问题,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3、畅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个系统必须开放,与环境形成互动,才能新陈代谢,进而得以生存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的长久发展同样需要顺畅的新陈代谢机制,借以不停地积蓄力量、提升水平。当前畅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非常关键,推出创业板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目前,创业板的项目储备已经非常完备,这为创业板的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中小企业板设立5年来,也为创业板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应在完善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尽早推出创业板。同时,应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推动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我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泛指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非上市股票或股权交易的市场,主要包括产权交易市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股权交易市场。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可以为高成长、高科技类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通道,也能够为活跃在中国区域内的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提供退出平台。当然,对场外交易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管。
4、完善风险投资相关制度建设。
加快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其制度环境。实践证明,法规政策体系是风险投资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国在这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譬如“银行法修订”、“保险法案修订”、“资本利得税优惠法案”、“科技创新投资的导向政策”、“证券交易法案”等等,围绕着风险投资交易流的全过程提供了系统的支持,极大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创建完善的系统的风险投资法律法规体系,将大大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以及加速高科技产业发展,完成我国经济转型以及提高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
中国的风险投资要实现长远持续的发展,还要做好制度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创投行业自身在未来几年要积极寻找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美国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行业转化的重要推手,正是那些风险投资家。中国风险投资界同样要努力让社会大众有理由相信这个行业做的不仅仅一些投资活动,其产生的结果对实体经济、对普通百姓都有切实价值。二是加快组建全国性的行业协会,推进自律规范的监管形式。三是加快创投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不仅使其加深金融方面的造诣,还提高对企业成长、企业管理方面的判断能力和扶持能力。
上一篇:全球化与中国“世界工厂”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全球经济失衡与我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