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淑欣 马玲 刘一平 时间:2010-06-24
  [摘 要] 本文针对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诸多弊端,通过对大量外向型和相关单位的广泛调研,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作岗位技能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体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设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课程体系 技能模块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多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三段式模式,课程之间就像若干个简单的拼盘,彼此割裂。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的开出顺序本末倒置;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时有发生,各科课程的定位缺少把握,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疏漏;部分课程的设置缺少性,极不利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部分教材选用陈旧,甚至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授课内容上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训练。结果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差,离岗位技能的要求相差甚远,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真正了解外向型经济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的标准,本课题组成员到多家企业和相关单位做了广泛的调研,并与相关单位行业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通过对原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找出了与一线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操作所需技能的差距,并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作岗位技能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体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设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1.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1)突出专业特色。首先,细化专业方向,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定位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方向;第二,专业课程的设置均为突出专业方向服务。比如将专业《报关英语》调整为《货代英语》,更加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
  (2)以能力为核心。即以培养学生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核心,构筑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全面素质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以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侧重针对性、实用性,并以够用为度;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技能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加职业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增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对原有课程的重组、归纳、整合和删除,实现课程的综合化、能力化、模块化。比如:《英语》和《英语口语》合并成《英语听说》课程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听说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岗位的针对性,突出行业的适应性,突出职业的地方性。在课程体系确立的过程中,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要紧紧围绕学生将要从事的具体职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和铺垫,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岗位意识。始终坚持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生涯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4)双证书教育。将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相结合,注重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的统一。在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块技能的培养与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的吻合。一是课程的设置要与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一致;二是课程开出的时间要早于或同步于考证的时间。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为将来的就业备好敲门砖。
  (5)工学结合。积极与企业合作,同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一线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制订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吸收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以此扩大工学合作、产学合作的渠道。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一体化”。
  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
  改革后的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公共基础课(略)
  (2)职业基础能力课。开设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商品学、对外贸易政策与法规、对外贸易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海关法、国际、涉外礼仪、商务心
  (3)专业核心能力课。
  ①国际货运代理能力(租船订舱、缮制单证、函电及口语沟通)。开设课程:国际海上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货代、外贸函电与单证。考证: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主考部门:国际货代协会)、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主考部门:商务部)
  ②货物运输与保险能力。开设课程: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
  ③报检报验能力。开设课程: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考证:报检员资格证书(主考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④报关能力。开设课程:报关实务、商品归类、国际贸易时事。考证:报关员资格证书(主考部门:海关总署)
  (4)职业素质能力课。开设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国际货运代理仿真实训)、职业(团队精神、文化、人际沟通)、就业指导
  (5)职业创新能力课。开设课程:揽货管理、客户管理(客户满意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货物运输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
  (6)集中实践课程。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7)选修课。开设课程:国际贸易概论、法、国际商法、物流概论、国际贸易业务员综合业务知识、物流与统计、毕业设计指导
  考证:国际商务跟单员资格证书、国际贸易业务员岗位资格证书(主考部门:商务部)
  三、结论
  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设计,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大大地提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