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工企业如何搞好经济核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华文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施工 核算 原则 成本收益
  [论文摘要]施工企业经济核算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施工企业认真搞好经济核算,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增强收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施工企业经济核算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方法。经济核算包括内部施工控制预算和核算,是在企业中标造价的基础上,按照施工部位、定向创利的目标自行编制的指导施工的工程预算。各项管理工作都要以内部预算为基准,以收定支,进一步加强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工程利润。
  一、研究制定企业经济核算的原则,为确定内部预算控制造价提供依据
  在施工中,使各部门对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可操作性和项目经理部对成本控制指导性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内部预算编制的水平高低是其在运行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为此,内部预算在编制上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对内部预算编制前的数据要进行详细的测算和整理。施工单位要通过方案会、项目直接费控制交底会,明确部门责任,测算数据分解到人,重点对工、料、机三项直接费的测算。同时还要根据历年费用收支对比、当年产值收入、项目部人员组成、工期长短以及施工工艺等综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切实可行的数据;
  二是对内部预算控制造价要进行反复敲定。预算编制部门首先按照正常的定额取费标准做第一次施工预算,之后再结合各部门测算的经验数据,按照有关费用及材料、人工费市场价格标准政工编制内部预算,体现计划成本水平,并以此作为指导施工、成本控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严格执行内部预算交底、发放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台账、及时准确送达使用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在内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要考虑一些其他原因。比如:由于一些工程图纸不全,或者是图纸刚刚到现场很快就进行施工,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内部预算滞后,使各项直接费用的控制形成真空,起不到制约作用。针对这种情况要在内部预算出件和交底上,本着抓紧、抓早、抓好的原则,在内部件要出在施工以前,扎扎实实地把内部预算的管理和考核落在实处。
  二、强化施工全过程控制,实施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相关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任何控制成本(费用)的消耗(支出)呢?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不放:
  (一)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但是,图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用户要求和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如水文地质情况等)设计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设计人员的主观意图,很少考虑为施工单位提供方便,有时还可能给施工单位出些难题。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在满足用户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联系项目施工的主客观条件,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并提出积极的修改意见,在取得用户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后,修改设计图纸,同时办理增减账。在会审图纸的时候,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更要加倍认真,提出有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争取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认同,并及时办理有关资料的签字证明。
  (二)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
  1.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在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性质的各项定额外补贴,并将其全部列入施工图预算,然后通过工程款结算向建设单位取得补偿。也就是:凡是政策允许的,要做到该收的点滴不漏,以保证项目的预算收入。我们称这种方法为“以支定收”。
  2.把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预算收入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按照施工图纸、资料和预算定额编制的施工图预算,必须受预算定额的制约,很少有灵活伸缩的余地;而“开口”项目的取费则有比较大的潜力,是项目创收的关键。
  3.根据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办理工程价款增减的核算。由于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使用要求等种种因素,工程变更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工程的变更,必然会带来工程内容的增减和施工工序的改变,从而也必然会影响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施工和建设单位就应工程变更对既定施工方法、机械设备使用、材料供应、劳动力调配和工期目标等的影响程度,以及为实施变更内容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及时办理增减工作量签字确认手续,并通过工程款结算从建设单位取得价款补偿。   (三)制订先进的、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而发生的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一着。制订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自身的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以便从中优选最合理、最、最经济的一个方案。
  (四)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又一个关键。
  (五)组织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凡是按时问的成本费用,如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现场临时设施费和水电费,以及施工机械和周转设备的租赁费等,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的情况下,都会有明显的节约。除此之外,还可从建设单位那里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提前竣工奖。因此,加快施工进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将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支出。例如:在组织三班制施工的时候,需要增加夜间施工的照明费、夜点费和工效损失费;同时,还将增加模板的使用量或模板租赁费。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根据建设单位的赶工要求,将赶工费列入施工图预算。如果事先并未明确,而由用户在施工中临时提出的赶工要求,则应请建设单位签证,费用按实结算。由于加快施工进度,资源的使用相对集中,往往会出现作业面太小,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以及物资供应脱节,造成施工间隙等现象。因此,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均衡施工,切实做到快而不乱,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六)降低材料成本: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项目(如人工费、机械费等)出现超支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金额来弥补。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
  (七)提高机械利用率:机械使用费占项目预算成本的比重不大,一般在5%左右。但是,预算成本中的机械使用费,是按机械购建时的成本计算的,而且折旧率也偏低,以致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收入的亏损现象相当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行的财会制度已对机械折旧率和折旧方法作了适当的调整,工程预算定额也将对机械费的取定作相应的修改。对项目管理来说,则应联系实际,从合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节约机械使用费。节约机械使用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结合施工方案的制订,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台班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机械,要求做到既实用又节省,少花钱,多成事。
  (2)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租用机械,及时安排进、退工地,减少租金费用;同时,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要经常培训、提高,防止因不规范操作或操作不熟练影响正常施工,降低机械利用率。
  (3)做好平时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保持完好状态,随时都能正常运转。
  (八)用好用活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增产节约的积极性用好用活激励机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一定的随机性。一般做法是:
  (1)对关键工序施工的关键班组要实行重奖。如高层建筑的每一层结构施工结束后,应对在进度和质量起主要保证作用的班组实行重奖,而且要说到做到,立即兑现。这对激励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项目建设的高速、优质、低耗有明显的效果。
  (2)对材料操作损耗特别大的工序,可由生产班组直接承包。例如:玻璃易碎,陶瓷锦砖易脱胶,在采购、保管和施工等过程中,往往会超过定额规定的损耗系数,甚至超过很多。
  (3)实行班组落手件承包。施工现场的落手件清理,一直是现场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它不仅带来材料的浪费,还影响现场容的整洁。如果把落手件工作交给班组承包,可使建筑垃圾减少到最低限度,对文明施工也能起到保证作用。
  总之,施工搞好经济核算、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增加收益,就会真正促进企业核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