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环境经济核算中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探讨
在实现可持续的过程中.环境和资源的核算应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即绿色指标体系)的前提。在阐述环境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之前先要弄清以下一些有关环境和资源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环境”是指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联系的总和。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是这样界定的:“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资源主要是自然资源.即自然环境,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自然资源作了如下的定义: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二)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境与经济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反之.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环境。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传统的经济模型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没有特别考虑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传统经济模型由图l—l表示)。而环境经济学在上述传统的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将环境包容进来.从而将传统的经济模型扩展为“经济一环境大系统模型”(如图l-2表示)。
(三)环境经济核算要求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核心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既能保证使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其核心是要现代人合理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和使用,保持一定限度,避免对环境的过度消耗.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2、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相比,可持续发展有以下优点:
(1)前者以消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经济福利:后者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来实现当代人和后代人的最大福利.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生产活动的实际福利和成本消耗。
(2)前者以GDP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唯一指标.而后者把生态国内产值(E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指标。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要求可持续发展,环境与资源的核算就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核算中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环境经济核算的调整与完善
(一)静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用可持续发展收入这个指标体系来综合衡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能力。可持续收入,是指年总产出扣除各种资本消耗后的净值。此处的总支出就是GDP.并加上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非市场化的外部经济W.再加上未市场化的各种收入或收益N。从这种核算方法上看,可持续收入与EDP之间就只有W、N之差。
可持续收入的表达式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式中:
Y一可持续收入:
GDP一国内生产总值:
W一非市场化的外部经济:
N一非市场化的各种收入;
C一物质资本折旧:
L一非正常消费补偿的人力资本耗费:
S-自然资源或自然资本损耗价值:
V一生态环境或环境资本损耗价值:
M一外部不经济后果:
R一生态资本的恢复性成本及防止生态资本损失而采取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开支。
若假设外部经济等于外部不经济.或根据现实的外部不经济要大于外部经济的事实,对GDP给予一定的折扣.同时加上一定比例的非市场化收入.这就是得到了调整的LGDP,则上式就可以简化为:
Y=LGDP-(C+L+S+R)公式2
(二)动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如果将静态的可持续收入表达式进行修正(即乘以其增长率),就可以转化为动态的可持续收入:
同时g≥r
其中,g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长期稳定的(经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度:
一时间序列(t=l,2,……)该公式虽然能反映一个社会的可持续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它不能说明该能力的来源及其变化等。从产力或发展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由组成它们的要素的质量和数量(即存量)以及它们的组合状况决定的.其发展能力则由这些要素的变动情况和生产组织等因素决定。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力的组成要素是劳动力、物质资料、土地(包括各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这四种要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则是人力资本、物资资本、自然资本和环境资本。四种要素的存量及其变化情况,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四种要素的存量越丰富,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越雄厚.但在实际中人们时常发现,资源禀赋条件相当的一些社会。其发展状况却迥异。究其原因就是它们由这四种要素组成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不同。后则称其为由这四种要素在组合过程中衍生出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状况,是决定一定量经济要素能组合成一个多大的经济规模和产生多少可持续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决定这些要素变化的核心因素.从而是决定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就可以修正。
长率:
Yl一某一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收入增长率。
可见.I和Yt都是社会资本(以P表示)和技术进步速度(以T表示)的函数,即有:
式中:
P一社会资本景;
T^技术进步速度:
f’r函数因子。
二、改善我国环境经济核算的若干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支持了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核算还存在着差距,尤其在绿色核算方面。因此,应从多管齐下.加快我国绿色国民核算的进程,有必要建立的“综合经济与环境资源核算体系”来监控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与结果。
l、明确资源环境核算的范围根据我国资源环境现实,我国资源与环境资产核算范围可定义为:我国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单独或共同拥有的全部资源资产及相关的环境资产。这里的环境资产与资源资产是指所有权已经界定,并能对其执行有效控制,通过对其持有或使用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生态环境。核算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及相应的土地生态环境、矿产资源、水资源及相关的水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及相关的森林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大气环境及再生资源等。
2、合理开发、有偿高效使用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无害利用。使国民经济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应尽快将我国现有9大类别(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再生资源与环境统计)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合并统一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来,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分类核算到综合核算.建立“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才能真正反映整个资源与环境和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制约与依赖。
3、完善资源环境核算的分类标准根据资源环境核算已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业务要求。核算单位及对象的分类应参照以下标准: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②常用的社会经济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汇编;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附件五:账户与分类标准(联合国统计署)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附件(联合国统计署):④环境核算体系使用(横列、纵列)分类、环境保护活动分类.资源资产及其他物量变化分类;⑤土地统计分类标准;⑥森林统计分类标准;⑦水资源与矿产资源分类标准;⑧制度中资产负债分类(财政部)。
4、关于虚拟费用的计价。虚拟费用不是实际支付的费用。因此其计价标准难以掌握.常用的计价方法有成本费用法、维持费用法等。为了使虚拟费用比较接近实际.在计价时尽可能的利用有关资料反复测算.并走访有关专家。时还可以确定一个上限和下限的浮动区间,最后作平衡调整。由于虚拟费用的计价有弹性。对测算绿色GDP的基本数据要予以保存。并进行多年计算数据的比较.使计算逐步趋于稳定。
5、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别国的经验。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实现我国国民核算体系跳跃性发展,实同了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的实施是一项改革。是使公平与效率双赢的一个创新.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我国应从基本国情出发.采用适合我国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核算方法,建立更为完善的、科学的“综合经济与环境资源核算体系”,以便有效的、准确的监控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与结果.已达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