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力的系统性/运行机制及宏观调控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马克思说:“社会形态的是一种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现代生产力从其自身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无疑是一个自成和系统的有机整体,它是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要素资源与组织管理资源、人与物、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的高度统一,是各种构成要素经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协同构成的一个对于生产关系和社会环境有着巨大推进作用、开放的、不断发展演化的复杂系统。
现代生产力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一是经济功能。即推进、地区或全球经济能力提高、产品与劳务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二是组织管理创新功能。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了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与发展。三是技术创新的保障功能。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都必须以一定的水平为基础,没有现代生产力提供的工业制造能力和高精度的材料,现代技术体系的进步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四是社会性功能。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方式,导致了股份公司的两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和法人治理结构;资本的社会化和股票的广泛发行、认购推动了更多的普通人成为资本所有者,中产阶级的兴起改变了阶级与阶层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按要素分配已成为必要,而所有这些都推进了经济的民主化、社会化和大众化,改善了社会关系。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整体性就是某种意义不可分割性和非决定性,其核心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它意味着系统具有诸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特性。等级性和目的性也是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论认为,系统内部存在着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有目的的、有方向的演化链条。现代生产力系统绝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属性。一方面它自身不断的反作用于生产力,通过体制设计、分配方式上的创新及产权和资本组织方式上的变革等不断对生产力发展的模式和方向提供引导和制约。同时,社会经济环境也不断地向现代生产力系统输入各种信息。而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各种思潮也会影响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并转化为宏观综合经济优势。
二、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运行机制
历史唯物主义在生产力运行机制上的观点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可分割,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而这个统一整体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生产关系的制约和调控下,生产力由于其自身不断变革的本性,导致了生产力水平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地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和进化是全部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根本力量。
我们认为,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运行机制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及、经济、文化因素为宏观背景和基础环境,在自身满足开放性、整体性、层级性、动态性、存在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远离平衡状态等基本前提条件下,那些具有经济社会和市场有效需求的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关键性的涨落,往往会被人力资源子系统、劳动工具子系统、劳动对象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所共同选择,被企业、国家、全球三个层级从管理调控上认可,同时,由于这些种类的涨落吻合于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基本需要,因而这些涨落就会被外界环境和生产力系统共同选中、经非线性相互作用被放大,从而引起现代生产力及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最终推动现代生产力新结构的形成和其自身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四个子系统的相互协调性,强化它们之间的交流协作,从整体出发,优化组合,强调宏观性和战略目标。第二种涨落就是三个层级之间的相关性和协调机制上引起的涨落,即企业——国家——全球三个层级的非线性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涨落。如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变动、全球经济与民族经济之间的协调、国家利益与集团利益、宏观战略利益和微观局部利益、远期利益和近期利益上的协调等都会形成并引起现代生产力系统对平衡态的偏离,引起涨落。 三、生产力系统运行方向的宏观调控
现代技术的飞速及其作为涨落因素导致了生产力系统的演化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高科技发展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更是一日千里,但这并没有带来全社会的真正持续发展。生态平衡、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地困扰了人类的进程。这种片面强调增长的化赶超战略被社会学家和有思想的经济学家评价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增长的神话”等。我们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系统的演化固然是社会变革的根本性动力。但离开生产关系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环境和背景来讨论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仍然是一种片面的、机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科技和生产力并不产生于真空之中,它们以火热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真正发展为根本宗旨,不从科技、生产力与社会环境及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出发,单项研究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会有成果的。从国家和全球生产关系及社会宏观背景出发研究生产力发展是当代唯物主义责无旁贷的任务。
美国贝鲁特大学教授哈迪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技术的办法是不行的,不要求人类在价值和社会制度方面来一次根本的变化”。加拿大科学家邦格认为要对科学技术进行民主控制,他认为,“要让公众参与所有大规模的技术规划”。世纪之交,刚刚结束的联合国千年首脑大会在会后宣言中承诺:将强化联合国在全球持续发展和和平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因此,面对全球化的浪潮,迫于社会和全球问题的压力,我们必须克服某些西方学者的技术决定论和一味偏好并迷信于高速增长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简单线性思维方式,克服忽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研究的偏向,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宏观研究和生产关系研究上的“比较优势”,正确认识现代生产力系统运动演化,认真研究著名未来学家、罗马俱乐部成员贝切伊等人的“新人道主义的全球观、社会公平和非暴力”的思想,克服“零增长”的技术悲观主义思想,在重视研究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制度建设,重视研究政府调控以至联合国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关注发展家的作用,强调全球型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坚持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推向应用化、现实化、现代化。
上一篇:简析区域财经报纸面临的发展困境
下一篇: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扩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