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终端能源的价格竞争力比较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烨 牛东晓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终端能源  价格  竞争力  北京市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同时,优质能源之间的竞争也必将日益激烈。本文选取了一种可行的终端能源价格竞争力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做了比较和分析,研究了能源储备量、能源政策对价格竞争力和未来趋势的影响。目前,北京市几种主要的终端能源的价格竞争力排名是煤炭、天然气、电力、石油 ,但从次能源的稀缺性可以得出作为 二次能源的电能有 日益发展的趋势;国家能源政策和北 京市能源政策决定了终端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不断提高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 
  一、终端能源及其竞争力的概述  
  (一 )终端能源 
  能源是发展的血液,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相互关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目标的核心。终端能源是指用户直接利用的能源。按照国际通行 的能源平衡表的定义 ,终端能源消费是一次能源扣除能源自用能源以及加工、转换和输配损失后,供终端用户使用的能源量。终端能源包括煤炭 、石油、天然气 、电力 、热力等,使用部门有工业、运输、民用、服务、农业和非能源应用等等。 
  近些年 ,北京地区终端能源消费增长较快,“十五”期间平均增 长 5.5%,增长呈加快趋势 ,属于以煤炭和油 品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天然气 、电力等清 洁 能源 比重 不高 ,环 境 污染 严 重。但 在2006年的终端能源消费总量 中,原煤 和焦炭合计占到 27.1%,油品占20.9%,天然气占6.65%,电力占 33.1%,由此看到北京 的天然气 和电力 消费比重正在不断提高 ,但离发达 国家还有一定 的差距 。  
  (二)终端能源竞争力  
  要想研究电能终端能源竞争力,首先 得理解竞争力的涵 义。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由于竞争力的复杂性使得对竞争力的定义难 以形成一致的看法。同时竞争力的概念也是一个综合 的概念 ,它涉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经济主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按照竞争主体的不同层次可 以将竞争力划分 为国家竞 争力 、产业 或行业竞争力 、地区竞争力 、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 。  
  目前 ,针对终端能源竞 争力的研究还 未见端倪 ,但是对终端能源竞 争力的研究有很 重大的现实意 义。国家 “十一 五”规划 纲要 明 确提 出,到2010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 和主要 污染排放物总量 分别 比 2005年降低 20%和 10%,因此加强能源结构调整 ,逐步转变为以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消费结构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 的是 ,北京是 2008年奥运会 的主办城 市,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环境条件,能使北京这个化的大都市 以优美的环境迎接世界各国人民,提升首都北京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终端能源竞争力评价 ,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因为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有外部 因素 、内部因素等。这里面既包括经济效益 ,又包括环保 、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考虑问题时需要有个全面、整体的思想,并对各种因素的权重赋值,加权得出总分  
  二、北京市终端能源价格竞争力比较  
  国际能源署 (IEA)对 世界能源 进行 了展 望。在所有终端能源 中 ,预计电力需求在世界范 围内增长 最 快 ,从 2000年 到 2030年 将 年 均 增 长2.4%。在这个 时期 ,电力 消费量将 翻番,而 它在最终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也 将从 18%增 加到24%。发展家的电力使用将增加最快,每年可达 4.1%,这是 由于用 电人 口数量 以及 人均 消费量都将增 加。转型经济国家和 OECD国家 的电力需求年增长率将分别为 2%和 1.5%。煤炭在世界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从 9%下降到 7%但它在工业部门的使用将继续增 加,不过这只限于非 OECD国家 。煤炭在 民用和服务部 门的使用将停止增加。预测 2000年到 2030年 ,石油 和天然气在世界终端 能源消费 中的 比例 几乎没有变化。石油产品几乎要 占终端 能源 消费量 的一半,而天然气要占 18%。石油需求将以每年 1.8%的速度增长,其 中运输部门约 占需求增 长量 的四分之三。在 OECD国家,运输部 门在 石油需求增加量中的比例要 占9O%以上 。  
  终端能源竞争力评价,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 ,因为影响其竞争力 的因素有很多 ,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既然是终端能源,对于终端用户而言 ,能源的经济性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目前 ,人们对于各种能源消耗的经济对比,还缺乏一种 比较的方法。仅仅依据费用直接进行对 比是不科学的,这里把各 种燃料 的燃烧值转化为等效电能值 ,再把能源价格都换算成 电价 ,以电价为基准,进行能源价格 的竞争力比较 。 方法如下 :设某可燃性能源的燃烧值为A×10 焦耳 ,热 效益 为 k,那 么 等效 电能值 为千瓦时。 
  表 1列出了常见燃料的等效电能值,各种燃料的燃烧值摘 自现行的教科 书 ,计算过程 中考虑 了能源消费的实际热效益。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类的燃料都可能存在若干个等级,表中所列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如柴油又有重柴油 、柴油之分 ,前者燃烧值为 33×106焦耳,后者为 42.9×10 焦耳,等效电能值 也就不一样 。 
   
  表 2列出了目前北京市几种主要燃料的费用对比情况 ,其中“折算 电价”表示各种燃料的燃烧值转换 成等效电能后 的价格 。其具体计算过程为:设某种燃料的等效电能值为 B,该燃料 的单价为 c,则该燃料的“折算电价”即为  元/千瓦时。然后,将各种燃料 的“折算 电价”与现在 的电价进行 比较,就可得出各种燃料的价格竞争力排名。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华北电网电价文件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居民生活用电不满 1千伏到户价格每千瓦时 0.4883元 ;1千伏及以上 到户 价格每 千瓦时 0.4783元 。城镇居民合表用户及城镇高压自管户供居 民生活用电,供电企业总表结算价为每千瓦时 0.4513元(不满 1KV)和 0.4413元 (1—10KV、35—110KV);对地区尚未实现抄表到户的农村居民用 电,供电企业与乡(镇)供电所或村结算价为每千瓦时0.4213元 (不满 1KV)和 0.4113元 (1—10KV、35— 110KV)。居民峰谷试点电价采用两段制,峰时段为 6:00—22:00,电价标准为0.4883元/千瓦时;谷时段为 22:O0—6:O0,电价标 准 为 0.30元/千瓦时。在此,我们就选取 峰时电价 0.4883元/千瓦时和谷时电价 0.30元/千瓦时为基准 ,与其他 能源进行价格竞争力的比较 ,结果如表 3。 
  从表中可见,煤炭、天然气的价格 比电能低 ,石油价格高于电价。在几种煤炭 中,又以焦炭最贵;居 民使用的液化气比天然气价格略低 ;谷时电价略高于天然气 的价格 ;峰时电价 略低于汽油价格;柴油的价格最高。由于数据来源和各种能源价格计量标准不一致 等原 因,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竞争力排名情况存在一定误差,这里仅用于学术探讨。 
      三、北京市终端能源价格竞争力分析  
  从上面的能源价格来看,石油是最贵的,其次是电力 、天然气 ,而煤炭最低 ,因此单从 目前的价格来看,煤炭竞争力最强 ,其次是 电力 、天然气 ,石油竞争力最 弱。但未来 的竞 争力走势就未必如此,如最近北京市天然气 、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而煤炭、石油 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 ,还应结合能源储备量及未来能源政策等因素 ,对能源价格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 )全球能源储备  
  石油 、煤炭、天然气都属于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而电力属于二次能源,新能源发电都是可再 生 的 。  
  2006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 (数据来源 :环球能源网)为 1645亿吨 ,世界各地 区石油探 明储量分别为 :北美 7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5.0%),中南美 148亿吨(占世界的 8.6%),欧洲和欧亚大陆197亿吨(占世界 的 l2%),中东 1012亿吨 (占世界的61.5%),非洲 152亿吨(占世界的9.5%)。亚太地区54亿吨(占世界的3.4%)。  
  2006年全球 天然气探明储 量 (数据来源 :环球能源网)为 181.46万亿立方米 ,世界各地 区石油探明储量分别为:北美 7.89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总量的 4.4%),中南美 6.88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 3.8%),欧洲和欧亚大陆 64.1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 35.3%),中东 73.47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 40.5%),非洲 l4.18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7.8%),亚太地区 l4.82万亿立 方米 (占世 界 的8.2%)。  
  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数据来源:环球能源网)为 909064百万吨,世界 各地区石油探明储量分别 为:北美 254432百万吨 (占世界总量的28%),中南美 19893百万吨(占世界 的 2.2%),欧洲和欧亚大陆 287095百万吨(占世界 的 31.6%)非洲和中东 50755百万吨(占世界的 5.6%),亚太地区 296889百万吨(占世界的 32.7%)。 《BP世界能源统计 2006))的数据表明 ,以 目前的开采速度 ,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 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 分别 可 以供应 65年 和 162年全球 能源储备对能源价格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这些不可再生能源 的价格有上涨趋势。  
  与这些一次能源相比,电能有 以下特点 :(1)电能是清洁能源 ,污染小,使用效率高。(2)电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符合人们的消费偏好和使用习惯。而且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许多电气设备 ,这 些设 备具有专 用性 ,难 以用其他 能源替代。(3)电能来源之广是其他能源所望尘莫及的化学能 、水能、风能 、太阳能 、原子能等都能转化为电能,而水能、风能 、太阳能等发电都是可再生的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电能将来的价格竞争力将越来越强 。但 目前 由于技术 和设备上 的限制 ,生活中所用的电还是 以火力发 电为主,所 以电煤价格仍对电价有着重大影响。  
  (二)能源政策与未来趋势  
  能源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终端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国民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 间单位 国民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 20%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约束性指标 ,这些指标 具有效力 ,必 须确保实现 。  
  进入“十一五”发展阶段 ,在全球化条件下 ,新的能源发展 目标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确保全体人 口享有基本能源供给 的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和可及性 ;加快城乡居民电网改造和建设 ,在边远地区和山区发展太阳能 、风能 、生物能等新型能源 。第二,对东部 中晚期油 田和新疆石油实行保护性开发 ;根据 国际市场情况 ,进一步提高石油净进口率 ,石油净 进 口率 由 1997年 的l3.7%提高 到远期的 40%以上 ;充分利用 国内石油加工能力 ,开展“石油加工贸易”,扩大较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的出口;大力鼓励天然气消费,天然气用量 占全部资源消费比重由目前的2%提高到5%,提高到 2010年的 10%,2015年提高到 15%以上 ,即消费比重每年提高 1个 百分点 。第三 ,对石油及成品油、天然气进口实行零关税政策;打破石油进口垄断 ,逐步取消石油进 口配额限制 ,允许用油大户全球直接采购 ;鼓励 国内能源与跨国公司多种形式的战略结盟 、相互持股 ,鼓励能源企业海外投资 、建立基地、海外上市 ,参与 国际竞争 。第 四,大力发展石油 、天然气 管道基础设施。 
  中国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但输油管道长度仅为美国的 3.5%,输气 管道长度仅 为美 国的 2.8%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滞 后成为制约瓶颈 ,今后将进入一个大 的发展时期。第五,“西气东送”等管网基础设施工程实行“管网分开”的新原则。油气管道属于公共物品,但油气的生产 、输送和销售属于竞争性产 品。中央负责干线 ,地方负责支线 ,城市负责配套管线,国网、地 网和市网统 一联 网、区域联 网;管网工程的施工 、运营应按企业化商业化方式运作 ;天然气和石油从勘探 、开采到生产和销售一律放开市场 ,引入国际竞争,积极利用外资。第六,大的天然气管道沿线实施煤改气工程 ;沿线用煤大户 、发电厂和主要城市,限期实施煤改气工程;天然气应优先送往沿线大采 暖锅炉和 主要用能大户;鼓励沿线建立天然气发电厂。第七,积极利用全球节能和环保技术 ,实行技术与设备进 口低关税或零关税,促进对这些技术吸收 、消化 、扩散和应用;重点扶持具有 战略意义和环保效益巨大的清洁煤及其气液化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继续大力推广清洁煤技术和优质能源的使用技术 一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针对北京市能源消费水平高,优质能源比重较高,节能取得一定成就、但仍有较大潜力 ,能源严重依赖外部 、供应体系存在安全隐患 ,能源保障 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但运行调控难度较大等能源现状特点 ,制定 出“十一五”期 间能源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能源节约、继续调整能源结构、统筹城 乡能源发展 、建立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 、加强管理和法制建设 等六 个方 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力和天然气等 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总量控制,分区发展,全程管理,清洁高效”的举措,改善燃煤利用结构 ,控制燃煤 的污染物排放 总量。到 2010年 ,电力、天然气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8%和 11% 。 
  从上述的国家能源政策和北京市能源政策可见,终端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电力、天然气的使用 比例 ,煤炭使用 则重点扶持清洁煤技术,对石油实行保护性开发 ,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技术是今后发展的重 中之重 ,这跟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完全吻合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北京市 的几种 主要 的终端能源的价格竞争力排名是煤炭 、天然气 、电力 、石油目前来 看 ,煤 炭是最便宜 的能源 ,而石油价格 最高,天然气和 电力居 中。煤炭、天然气 、石 油都是一次能源 ,根据 其储 备量 分别 还能 用 162年 、6年和 4O年 ,而电力是 二次能源 ,发 电形式多 。同时 ,天然气 、电力又是清洁能源,根据 国家和北京市的能源政策 ,电力 、天然气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不断提高 。  
  :  
  [1]金碚.中国国际竞争力——理 论 、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2]国际能源署编.世界能源展望·2002[M].朱起煌,译.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3]戴平生 .能源替代工程 与电价[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4).  
  [4]崔民选.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文献 出版社 ,2007.  
  [5]崔民选.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