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研(三)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邓小平非常重视和讲究工作方法,他要求全党把“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提高一步。”[75]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他针对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客观经济,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经济管理观点与经济管理方法。
(一)管理方法
经济管理必须科学化,这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坚持运用的基本方法。为了做到科学管理,邓小平主张要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经济管理人员要专业化,经济管理手段要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对经济进行科学管理,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学管理。经济管理观念科学化经济管理观念科学化主要是指经济管理观念要反映客观经济管理规律,符合客观经济管理实际;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不能想当然,搞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而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实际管理经济。经济管理观念科学化对于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任何经济管理都是以一定的经济管理观念为指导的。科学的经济管理工作,必然要以科学的经济管理观念为指导,非科学的经济管理观念只能导致经济管理工作走向失败。即是说经济管理观念要符合客观实际,本身是科学的,以此为指导,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经济管理工作。这是经济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过程中,怎样才能树立起科学的经济管理观念?首先,要大力倡导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通过调查研究,认清客观实际,掌握第一手的准确资料与信息,这是经济管理观念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充分吸收和群众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经济管理新经验、新观念,从而为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树立起科学的经济管理观创造条件。再次,科学的经济管理观念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实际。这要求指导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管理观念必须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更不能搞主观主义,想当然。而是要切切实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实际办事,以此来指导经济管理工作。
2、经济管理人员专业化
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有关专业知识,以提高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面对改革的新形势,经济建设的新问题,邓小平特别强调“全党必须重新进行一次学习”。除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外,“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176]一方面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不仅要向内行学习,而且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77]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这些论述充分体现出邓小平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必须知识化、专业化的思想。经济管理人员专业化要求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多次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还针对企业管理特别指出:“要善于选用人员,量才授予职责。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78]实现科学管理,不仅领导者本身要努力学习,而且必须善于培养和选拔有才能的人,这种选拔和培养本身就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如此人才在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处于第一位的,科学管理离不开具有专门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知识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能否坚持用科学方法管理经济,保证经济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由此邓小平特别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包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专业人才,依靠专业人才,“要培养一批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79]以此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把以电脑为代表的高科技管理手段应用于经济管理过程中,以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它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方法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与体现。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时代的必然,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现代社会是高科技时代,是信息社会蓬勃发展时代,这要求经济管理手段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把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运用于经济管理过程中,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与水平。在现代社会里,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和步骤事实上都离不开电脑等现代化的高科技管理手段。比如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科学决策模型的建立;监控管理的及时有效等等,它们的实现都是以现代化的高科技管理手段为基础的。此外,在当今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加大,解决问题需要更加及时快速,所以如果仍以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进行管理,是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管理的需要,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因此要提高经济管理效率,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离不开经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这是科学高效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经济管理手段科学化需要大力普及电脑、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有关知识。这是高科技时代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关键。对此,邓小平曾强调电脑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以提高人们在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经济管理手段科学化需要电脑等高科技管理手段,但更需要掌握高科技管理手段知识的人。人的培养对于经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至关重要。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我国需要大力加强。
(二)民主管理方法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管理中的基本方法。邓小平认为经济管理工作民主化,就是要坚持在经济管理实践中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处理好重大的经济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赋予经济管理的基本属性。因此,“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所有企事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80]这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一贯思想。同时邓小平认为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当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这是经济民主的主要内容,并且要求建立起经济管理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体制,民主监督机制。这些主张充分体现出邓小平坚持用民主方法管理经济的丰富思想。经济管理民主化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在经济管理实践过程中,邓小平对民主管理是极为重视的。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邓小平认为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企业民主管理不仅是科学管理企业的基础,而且也是真正实现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管理本身必须现代化,科学化。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然要求经济管理民主化,切实做到企业管理上的民主与集中经营的有机统一。这是邓小平在经济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对此,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这充分体现出邓小平坚持用民主方法管理经济的思想。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经济管理民主化?邓小平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要把企业管理民主化与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重要的任务便是要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对此,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8‘]因为封建主义残余与现代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只有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化,肃清封建主义影响,才能适应现化的要求。并且社会生活民主化的基础又首先在于经济民主,而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管理的民主化,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必须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必须在企业中坚持民主化管理。此外,肃清企业管理上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贯彻民主原则还需要改变家长式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邓小平指出:“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格依附关系。”[82l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民主。当然没有民主,就没有对权力的限制和制约,权力和责任就会失衡,厂长责任制等企业管理制度就会被曲解。这不仅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悖,而且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也是相抵触的。因此,要使社会主义企业真正成为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以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要求,在管理制度上就必须贯彻经济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也是邓小平在经济管理实践中一贯坚持用民主方法管理经济的又一个重要依据与出发点,是其经济民主管理思想的又一重要观点与内容。
2、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职工是经济民主的主要内容
坚持经济管理民主化,就要涉及到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责、权、利关系问题。针对传统经济管理体制中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扩大企业自主权,认为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是最大的经济民主。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个一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在邓小平看来,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按照市场状况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民主性原则,而且也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民主管理和现代经济运行规律的统一关系中来把握和考虑企业自主权问题,进而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来塑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扎实的微观经济基础,这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民主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经济民主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为此,邓小平认为在企业管理上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下放权利。这主要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在经济管理中要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之切实有权、有责地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从而根本改变国家经济管理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二是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且通过各种制度、措施大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每个劳动者都能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借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这是经济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最大的经济民主。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基本形式在企业中,职工是通过一定的机构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其主要机构就是职工代表大会。职工通过代表大会,可以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等有关企业经营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职工还可以通过代表大会,评议、监督企业行政领导干部。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工作卓有成效的干部建议给予奖励,对不称职的干部提议给予免职或降职等等。总之,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职工可以通过它参于企业管理,监督企业管理,享有广泛的民主管理权利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要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企业党组织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企业党政领导和工会组织必须把捍卫职工民主权利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职责,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企业实现“管理民主;保证所有管理人员有职有权,能够有效率,有纪律地工作;保证全体职工享受民主权利和合理的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83]除此,企业工会也“要为工人的民主权利奋斗,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全体会员积极参加企业管理”。I8#似此,在党委的领导保证下,在工会等职工群众组织的监督推动下,才可能切实地保障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
4、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是经济民主的重要保障在邓小平的经济管理思想中,邓小平不仅十分强调企业管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而且还科学地阐述了实行民主管理的机制和保障。邓小平指出:“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85】并且认为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机制,这是确保经济民主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离不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机制。这是企业管理民主化的基本机制,也是民主原则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对,邓小平始终坚持应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真正扩大到每个职工身上。为此,他指出:“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要由本车间、工段和班组的工人选举产生,”[86]企业的重大问题要经过职工的充分讨论,企业的领导干部要积极听取职工意见,接受职工的批评和监督,某些严重失职或作风恶劣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职工有权向上级建议给以处分或撤换。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切实保证他们的民主管理权利落到实处,这是经济管理民主化的重要保障。
(2)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机制制度化。邓小平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团】企业管理民主同样需要制度化。在企业管理中要坚持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并使之制度化,就意味着职工在行使民主权利时应当是有组织有程序的,应当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为此,企业应当努力培养提高职工的民主意识,教育全体职工“认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意义,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管理、技术、文化水平,”教育全体职工“维护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领导,维护生产指挥系统的高度权威。”[88l此外,要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化还必须增强法制,以法制来加强企业管理中的经济民主制度化,并且使“这种制度和不因领导人的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89]这是确保企业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手段,离开了这些手段,企业管理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等就是空的,就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3)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建立起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还必须明确与民主管理权力相一致的责任。因为在企业管理民主中只有把权力责任有机相统一,才能切实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工人,农民都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强调权对等也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民主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三)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的导航,也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针对我国经济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曾经深刻指出每一行业都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并且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制定了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展现了其坚持目标管理的经济管理思想,为我国的经济管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手段与方法。每一行业都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目标是管理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不愧是一位管理大师,他深知科学的目标对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和重要性,由此,他曾深刻指出:制定一个目标十分重要,要求“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90]并且全面地阐述了如何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目标。
第一,科学的目标应该是“宏伟的’,,“鼓舞人心的”,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是能够做到的”。[9’]目标可以指引人们行为的方向,对人起到激励作用。但目标的设置必须科学,目标的大小和高低必须适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如果目标定得太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就不能鼓舞人心,不能吸引人,实现了也没有多大意义;反之,如果目标太高,不切实际,可望而不可及,就会使人失信心,同样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因此,邓小平强调,科学的目标应该是既鼓舞人心,经过努力又可以实现的。
第二,设置目标时,要使目标有一定的难度。目标虽然可能达到,但“做起来可不
容易”,[92]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才能实现。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给人压力,继而转化为动力,催人奋进,功到事成。在这个方面,邓小平为我国制定的分“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可以说是一个典范,是其目标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
2、我国国民经济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国民经济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邓小平坚持目标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与实践,充分体现着邓小平的目标管理思想,为我国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坚持运用目标管理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对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其里面所包含的丰富的目标管理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在经济管理实践中,邓小平根据客观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我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进行目标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从国情出发是邓小平制定“分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依据。事实如此,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必须依据本国的具体国情。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要“真正摸准、摸清我们的国情和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据以正确决定我们的长远规划”。四]因而对于国情,就经济发展条件而言,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邓小平认为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国情特点必须看到:第一,底子薄。第二,人口多,耕地少。这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基本现实,也是邓小平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因此,根据这样的基本国情,邓小平在设计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主张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失去信心,只能是积极的,又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也就是稳妥的。对此,邓小平曾讲:“根据我们的经验,步子也不能迈得太快、太急。过去,我们搞得太急,发生了一些错误,我们叫‘左’的错误,这样经济发展速度反而慢了”。同时,面对落后,也不能失去信心,要是失去了信心,“这种人是连半点马克思主义气味也没有的”。正是在这种想的指导下,邓小平为我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科学、现实的发展目标。它的制定,为我国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坚持目标管理明确了坐标,指明了方向,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在经济管理实践中,根据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将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具体化,是邓小平目标管理思想中所内含的重要方法。事实上,邓小平“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不断形成和具体化的。它的最终确定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不断细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邓小平首先构想了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不是可以确定为这样一个目标,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平均收入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怎样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呢?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的讲话中,把今后20年细分为两个10年,初步提出了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设想。之后,到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后,下一步的标是什么呢?对此,邓小平在1987年会见西班牙政府副首相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而对其作出了回答。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人均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以此为依据,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对此作了全面阐述,使之成为我们全党奋斗的战略目标和步骤,这标志着邓小平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终形成,从而成为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至此,可以看出,邓小平在制定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细分目标,具体化目标,这是他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为其科学进行目标管理提供了重要武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其目标管理理论。
(3)在实施我国“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邓小平强调要抢时间,分阶段地实施目标管理。就此,邓小平曾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首先,邓小平强调要抢时间,快发展,尽早实现战略目标。总的安排是,“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翻两番。二十年是从1981年算起,到本世纪末,大体上分两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三是教育和科学。”[94】怎么实施目标管理呢?邓小平认为,“准备有个抢时间的问题,不能不认真对待。哪些项目早上,哪些晚上,要有个安排,不能挤到一起。能早上的就中资金早上,早上一年早得利一年,不然要拖到下个世纪去了。”195]综观全局,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搞快点,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只有快速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观点与主张充分体现出邓小平在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中的紧迫感和与日俱增的强烈愿望。其次,分阶段波浪式发展,也是邓小平实施目标管理的办法。“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196]“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97]这些论述,这种分阶段,波浪式发展思路对于促进我国“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尽早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再次,为了尽早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邓小平主张,“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放手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与此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判断一切工作的标准应该是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要如此,就必然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加快我国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总之抢时间,分阶段地实施目标管理是邓小平在组织领导我国人民努力实现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的基本思路与重要策略,极大地丰富了其目标管理思想,从而对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加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管理思想是一致的。但是在新的条件下,由于所面临着的新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实践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从而使之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基本特征。
(一)实践性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与思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特征,也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探索出一条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结果。在这一实践探索过程中,邓小平的许多有关经济管理问题的讲话,都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在经济管理指导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根据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其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石。邓小平指出:“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99】事实上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始终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不可动摇的基石。纵观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全部内容,无一能离开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基础,无一不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其一,就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产生的前提来看,实事求是是其经济管理思想产生的思想前提。在我国社会主义济建设与管理的历史上,指导我国经济建设与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一直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这种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离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实践,从所谓的经典原则,定义出发来演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管理实践活动,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经济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这种脱离实际的经济管理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相适应的。然而,在相当长时期内,尽管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一再使我们的经济建设陷入困境,但人们由于思想方法不当,脱离实际,不从实际出发,从而使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鉴于此,邓小平吹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角,以此为先导来改变经济建设中,包括经济管理中一切脱离实际,思想僵化的作法。正是在这种求是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实践开创了新的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而为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思想前提。其二,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内容内在地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穿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主线,统帅着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全部内容。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中的每一个新观点,都是邓小平运用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对不同经济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求是性。总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既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用以摧毁错误经济管理理论的思想武器,又是其重新构建科学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所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邓小平经济管理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与哲学基础。此外,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和二十年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结论,在经济管理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曾多次讲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强调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所谓从实际出发,其中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必须根据本国实际,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式的理解,也不能照搬别国经验模式。我们过去在一些问题上照搬了别国二十年,效果不好。二是必须从现有的条件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具体在经济领域,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要“真正摸准,摸清我们的国情和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据以正确决定我们的长远规划”。I’00]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经济建设、经济管理必须以此为出发点。任何不顾客观条件,急躁冒进,企图超越这个阶段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经济发展速度反而慢了。事实上以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在我国的经济管理实践中,所犯下的错误,走过的弯路,主要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搞清楚,对我国的国情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脱离了实际,没有从实践出发,从而在制定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科学管理上犯了左或右的错误,导致国民经济不能快速发展。
2、在经济管理具体方法上,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注重实践经验
在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上,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十分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特别注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反复的实践来确定具体的经济管理思路、方案与办法。事实上,他的许多重要的经济管理思路、方案、办法都来源于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强调将以往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法转为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我国在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上,曾经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商品生产仅限于个人消费品,价值规律在生产中没有调节作用,从而对商品生产采取排斥,限制的政策,进而否定市场经济及其管理方法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结果导致经济管理的僵硬死板,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耍要。这种不顾我国实际情况,在经济管理盲目学习苏联的做法,给我国的经济管理带来了种种弊病。邓小平针对这种情况,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以往的这种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管理方法,存在着两方面的根本缺陷:一是从经济管理目的上看,以往的经济管理活动偏离了促进经济发展这核心目标;二是在具体经济管理活动中,官僚主义严重,不是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因而必须改革,必须从指导思想上发生根本转变,必须“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以克服经济管理方法上的非经济、非科学方法的流行。事实上进一步具体分析还可以看出,以往我国在经济管理方法上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与之相联系,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极大束缚了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使企业不能真正贯彻经济管理上的民主集中制,从而使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此外,在具体的管理方法措施上表现为忽视责任制。这种忽视责任制的作法是与实行行政手段管理,权力过分集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权力过分集中,势必导致管不了,管不好,导致权力与责任无法对称统一的现象。就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各地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名曰集体负责,际上等于无人负责。”【’。2]正是基于对这种传统经济管理方法、体制积弊的深刻认识总结,邓小平提出了改变旧的经济管理方法,把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法调整到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轨道上来,以克服旧的经济管理方法的弊端。经济管理方法是否有效,必须以实践为标准,以此来检验管理。邓小平一再强调要解决问题,就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以解决问题为准。在采用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上也是如此,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所在。他在1962年针对有些地方的农民搞起“包产到户”而遭到批判的时候就说:“生产关系是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他还特别引用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他还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I‘031这种方法上的灵活性,以“打赢算数”为取舍标准,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在处理一切问题,包括经济问题上的实践性特点。“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注重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邓小平说:“及时总结经验。小错误难免,避免犯大错误。”[104玫仔小平反复强调,看准了的东西,要积极地去干;一时看不准的,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一定要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然后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最后在大范围内推广并不断修正和完善。邓小平的这种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注重试验,以避免犯大错误的思想,充分体现出其经济管理思想中的实践性特点。 3、在管理工作作风上,崇尚真干实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邓小平一贯主张要讲真干、实干、讲效率和效益,反对空谈,吹牛皮,要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他说:“要力戒空谈。四个化靠空谈是化不出来的。”11051他认为,“吹牛皮”,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这些东西不顶用,关键是要“拿事实来说话。”因此邓小平提倡要少讲话,多干实事,这是他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贯思想和工作作风。总之,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及其管理实践活动无论是在其指导思想上,具体的工作方法上,还是在经济管理工作作风上无不显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其实质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集中精力生产力的过程中,以求实务实的态度认真解决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思想的实践性特征。
(二)性
邓小平的经济管理思想,是在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这为它的科学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科学性也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经了我国的实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新经验,为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最丰富的实践基础和最深厚的理论来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管理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新的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经济管理方针,政策,与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此基础上,丰富的实践经验开阔了我们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视野,解放了我们进行经济管理实践的指导思想,有力地推动着我们突破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问题上的一些陈旧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教条的束缚,从而为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济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己融入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之中,成为其科学性的重要基石。在中国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怎样搞好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这是一个性的重大课题,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了长期艰苦的探索。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把前苏联那套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视为必须遵守的社会主义的标准管理模式。把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视为资本主义管理模式,导致我国在经济管理实践工作中,形而上学思想猖撅,管理水平落后,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致使经济管理工作远离了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邓小平针对这种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管理基本原则、理论和方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思想。例如他针对我国经济管理中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低下等弊端,提出在管理方法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针对经济管理体制上长期存在的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很多人没事做,很多事没人做,人人都有责,谁也不负责等现象,他提出“急需建立责任制”等等。这些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管理观点、主张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成为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科学性的重要体现。2、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概括了中外管理理论的优秀成果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在形成过程中,既批判地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又吸收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管理思想,并且总结吸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经济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
首先,邓小平一再强调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以克服我国济管理工作中的落后与不足,从而为增强其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创造了条件和开辟了道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历史的大变型时期,处在由农业国向国,由封闭落后的小生产转向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大生产,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平均主吃大锅饭的“穷管”转变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的大变型时期,因此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由以往的计划经济管理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这就迫切需要有新的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与之相适应。有鉴于此,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他还认为,在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和外国独资经营的企业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61,并且特别强调,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经济管理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7]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以改变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后性。邓小平的这些观点和主张为其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开始就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扎根于传统的优秀管理理论之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包括过去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从而丰富了其管理思想的内容,增强了其科学性。事实上,早在中国古代,就己形成了一些较为系统的农业、商业、行政、军队等、经济方面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其中不仅蕴藏着许多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管理思想,而且还蕴含着大量的经济管理哲理理论。继承和发展这些思想,对实现我国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民主化着重要意义。正是鉴于此,邓小平一再强调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尊重中国传统的管理和管理经验,并加以批判继承与创新,借以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各领域的管理制度,以加快经济管理的制度化,定型化,从而为建立起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己成为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具有内在科学性的又一重要支撑、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经受了严格的实践检验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是进行经济管理改革,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根本指导思想,具有完全的科学性。其科学性在我国己进行的深刻而广泛的经济管理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管理工作经过近20年的深刻改革,无论是在农业生产企业还是在工业生产企业方面,无论是在宏观经济管理还是在微观经济管理方面,无论是在经营管理方式还是在经济管理机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目前为止,企业和基层经济单位的自主权得到了扩大,经济活力有了明显增强,适应不同社会生产力层次需要的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等多种企业经营管理形式得到全面推行,企业开始有了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地区,门之间实行了经济联合,打破了地区部门的界限,实现了专业化协作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开始由直接管理为主转为间接管理为主,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国家大幅度地减少了直接计划管理的范围,并以市场为基础,主要以各种经济手段调节社会总需求和促进社会生产。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是在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正确性,如果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中国当今经济管理工作的勃勃生机。
(三)创造性
创造性也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管理原理与当代中国经济管理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为核心,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经济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管理理论.创造性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根本属性,贯穿其经济管理实践的始终纵观邓小平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精神,这就是不断创造,开拓前进。这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一再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正是在这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管理领域内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新鲜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上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中所主张的经济管理观点,经济管理模式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I“8]的结果,自始自终闪耀着创造精神。
2、对革命导师的某些经济管理观点进行大胆突破,创造性地赋予其新的形式和内容。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同邓小平理论的其它组成部分一样,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来源,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时又不断从经济管理实践中汲取理论营养,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管理思想,对其中的某些经济管理观点进行大胆突破,并赋予其新的形式和内容。这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具有创造性的又一体现。首先,邓小平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将经济制度同经济体制区别开来,主张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邓小平认为,我们过去在经济管理领域中所犯错误的个重要的认识根源,就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中,自觉不自觉地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简单地等同起来。而实际上经济制度与经济管理体制是互相区别的两个不同的范畴。经济制度是指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制度,它规定着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和主要特征;而经济管理体制则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结构形式。并且通常而言,合理的符合于经济制度本质的经济管理体制可以使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否则会妨碍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以此理论认识作指导,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f’“9]在社会义经济建设中,应当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不应当也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使之合法起来。”这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由此,这种经济管理体制虽然在建立初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它的弊端不断地暴露出来。邓小平针对这种情况,总结实践经验,突破传统的经济管理思维模式,强调指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以此克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
其次,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实践中,在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时,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观点。不仅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特征的束缚,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上,突破了经典作家设计的单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扫清了人们头脑中认识上的误区,使人们不再局限于在经济管理手段、方法上进行所谓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进而大胆采用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经济管理手段、方法、模式等创造了条件,开辟了道路。
再次,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实践活动中,邓小平在如何管理发展科学技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这个问题上,经典作家将科学技术看成是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并直接影响生产力要素质量的一种潜在生产力要素,而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则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这一观点,极大地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从而为其经济管理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
总之,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一系列长期困惑人们的经济管理问题,在有关经济管理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内容、方法、原则、方向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观点,提出了许多前人未曾提出过的新东西,例如: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形式一各种体制,包括经济管理体制,从而明确了经济管理改革的对象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社会主义就被葬送的观点,从而鲜明地指明了改革,包括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套思想和政策,冲破了传统的旧体制,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新理论观点,突破了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理论,为改革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为改革所有制管理体制,搞活国有企业,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改革分配管理体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这些都是我们的老祖宗没说过的新话,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
(四)开放性
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其经济管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从中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这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中很有创造性的一部分。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研究各国经济发展与管理的经验,深刻地总结我国在这方面的历史教训,提了一系列经济管理工作要面向世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为改善和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工作,增强经济管理工作的开放性,克服其封闭落后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1、生产管理是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为我国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从而具有开放性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邓小平一贯主张:“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川】这一科学论断破除了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只看到矛盾和根本对立,看不到继承和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知和经验。而我国由于起点低、基础差、社会主义建设时间还不长,在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必须大胆借鉴,吸收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创造出来的先进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为我所用。我们只有把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作为发展的起点,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才能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改变其落后状况。事实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生产管理,有许多东西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在当代世界上,资本主义是最先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是最先实现新的科技革命,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国家。因此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是首先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但它的适用范围并非局限于资本主义。据此邓小平指出,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理形式,如商品、货币、利润、资本以及股份公司,股票等,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加以利用。有些东西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体现着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对此,我们同样可以加以利用,只是在利用的同时,需注意采取措施抑制其消极作用。即使有些反映私有经济,甚至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管理水平低,比较落后,因而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服务。邓小平的这些观点、主张破除了人们头脑中长期以来存在着的一些对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方法、手段、模式的偏见,从而为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创造了条件,开辟了道路。
2、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是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其开放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开放性的重要体现。当前,国际上新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科学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的我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有鉴于此,邓小平指出:“要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11’3]同时他还认为,在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和外国独资企业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I”4]根据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中央认为:“必须下大决心用大力气,把当代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普便适应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其他有益文化学到手,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不这样做就是昧,就不能实现现代化。”I”5]此外,邓小平还以其对当代中国国情和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深刻把握,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方面,强调要办好经济特区。他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办好了可以带动内地。国外经济管理方法的先进经验也可以首先在特区得试验,由经济特区再向内地扩展,从而使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应用。总之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我国在这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经济管理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
3、在实践中产生,并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向前发展,这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具有开放性的可靠保障。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就象邓小平理论一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向前发展,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实践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由于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决定了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实践会赋予其新的内容,使其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实践也会提出新的问题,推动其进行新的思考,作出新的回答;新的实践还会对其进行新的检验,帮助其修正错误,发展真理。
总之,实践是推动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具有开放性的可靠保障。以此为保障,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永远没有终极,也不会有终极,始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还将继续证明这一点。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要真正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从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揭示其丰富内容,还有待今后的努力。特别是要加强对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这更有待今后的努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上一篇: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研究(二)
下一篇:经济学视角下休闲体育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