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青青;王宇晓;赵晓倩
[摘 要] 随着危机对我国实体的影响的进一步加重,许多中小倒闭引发了大量的农民工因失业而返乡。本文认为返乡农民工面临五大难题,即生存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再就业和创业问题、权益保障问题和心理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民工 返乡 就业
随着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加剧,我国实体经济也遭到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影响,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影响最大。在这些企业的用工人员中,农民工是主体,所以农民工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最大。从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情况来看,2008年年底全国农民工总数是2.25亿,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数是1.4亿,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的总数大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0%左右。2009年春节以后,大约有80%的农民工已经返回城里。其中已经找到工作的在4500万人左右,还有1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从数据来看,虽然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但是大部分农民工却不得不选择返回城市。这是因为我国返乡的农民工面临着许多自身无法解决问题。
一、返乡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1.生存问题
金融危机的加剧,导致我国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无力支付农民工工资,造成农民工收入降低,失业率上升,许多农民工被迫返乡。返乡的农民工,收入主要依靠农产品,但是农产品价格低,虽然国家不断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可是即使大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也有限。如果粮食价格提高很多,容易引起通货膨胀,所以国家也不会过高地提高粮食价格。而且农作物种植受气候影响非常大,如遇有灾害,有些农民连基本的生活需要都不能满足。
2.子女入学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农民工失业,留驻城市比较困难,于是返乡。然而农民工返乡迫使其子女随其回原籍上学。一些村庄基本没有学校,适龄留守儿童几乎全部集中在乡镇,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难;有些学校人多班大,返乡儿童插班困难;城乡教材、学习进度不一样,返乡农民工子女不能及时适应,增加了学习难度;部分乡镇学校趁机增收择校费,提高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频繁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儿童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容易产生失望,孤独寂寞,情绪不稳定,缺乏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他们也不太注重文明礼貌,对自己也缺乏正确的定位,家长工作很忙也很辛苦,没有时间来孩子,自己也无法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给孩子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再就业和创业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农民工提前返乡,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下滑,劳动密集型产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农民工已经出外打工好多年了,已经无法适应种田的生活。他们大部分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无技能或技能单一,主要靠出卖体力赚钱,他们再就业的能力弱,难以适应外部竞争激烈的环境,再加上农村很少有收容这些农民工的企业,致使农民工再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农民工虽然外出打工多年,有一定的资金积蓄,但是不足以开起一家公司。农民工缺乏资金,又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品,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又缺乏政府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创业环境不够宽泛。同时,由于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的限制,他们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难。
4.权益保障问题
一遇到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或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农民工就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被迫失业。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的制度、法规不够完善,而且农民工的法制意识淡薄,部分工厂、企业不同程度克扣或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大多忍气吞声,没有维权意识;多数农民工在工作单位的社会保险,由于失业返乡,难以实现异地转移而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返乡后医疗保险、疾病防控、计划生育,以及子女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等面临新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民工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
5.心理问题
心理不平衡感强烈,农民工总是从事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可是他们得到的收入却最低,还时常遭到企业主的克扣和拖欠,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而且每次危机来临,最先失业的也总是他们;自卑心理明显,大多数农民工虽然进城多年,但是没有城市户口,在生活、医疗和教育等方面与城里人的待遇是天壤之别,难免会产生自卑心理;存在过客心理,只有少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或有能力的进城农民工将自己以后的生活定位在城市,大部分农民工都不觉得自己是城市的主人,存在过客心理,认为城市只是赚钱的地方,而农村才是故土。这些不良心理,都会影响到自身的,甚至容易造成过激行为的出现。
1.回归本行,从事种植业
由于许多农民工都是采用的“离土不离乡”的策略,许多人在家乡仍然保留了土地、房舍等资源,这些农民工就可以在返乡后再次从事种植业,国家在这个方面也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温总理在2009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出,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加农业补贴。惠农资金也一下子增加1200多亿。2009年中央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
同时,政府报告中也提出“相关社保制度也要有所改善”。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和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完善返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社保衔接制度,建立生活状况的定点监测制度,对生活困难者给予救济、财政补助等,帮助他们度过失业难关。对于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要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进班上课、后办理手续”,及时安排就学。
2.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一部分就业机会
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样可以缓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为了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比如通过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尽可能多地吸收农民工。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等。这些措施在安排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方面无疑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扶持中小或乡镇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
当地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2008年12月,人保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提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五项措施。这些措施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首先,各地应该利用接近原料产地的优势和具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第二、三产业;其次就是进行人才培养,加大的投入力度,鼓励他们学成之后,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再次是对离城市比较近的农村和乡镇, 结合当地资源, 发挥地区优势,多发展农产品深加和制造业,资源就近利用, 使这些农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着重发展第二产业, 并相应地开展娱乐、、保险等服务行业。
4.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在当前城镇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难度就更大。他们中许多人有了市场理念,也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还有很多的市场渠道和一些管理经验。应该大力支持鼓励农民创业,尤其是鼓励农民在第三产业创业,因为服务行业的技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速成,而不像高技术含量的企业那样需要技术专利。2009年,温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提出:对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这些措施都为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条件,也会增强农民工进城创业的信心和能力。
5.进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而劳动力的素质对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只有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国家要保障素质教育,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地方政府应该选派农业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培养农民工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早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造成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引发了农民工返乡热潮。然而农民工的返乡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我们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
[1]宋 健 朱晓林 潘 赛: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研究,辽宁科技大学,2008,(4):215
[2]刘 静:农民工回流问题的影响及对策.农业科技,2008,(24):305
[3]张 丽 徐红勤:当前农民工返乡现象探析.研究探索,2008,(12):21
[4]刘珍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当代教育,2005,(12):23